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焱专利>正文

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692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它包括一提手和一端固定连接于提手的提手连接件,提手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上的第一固定件的旋转轴,设置一个位于提手连接件周壁上的折叠位置止动部和至少一个使用位置止动部,第一固定件设置一个可支承折叠位置止动部的第一止动件,同时在第一固定件或者是在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的另一个车架上的一第二固定件上设置至少一个可支承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折叠位置止动部和第一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折叠位置止动部支承在第一止动件上,使用位置止动部和第二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使用状态时,使用位置止动部支承在第二止动件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2)
技术介绍
一种两轮车,通常例如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在停止使用时,常常有一些两轮车能够被折叠成体积较小的形状,便于收纳放置。然而,这些折叠两轮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两轮车折叠时普遍缺少一个专用提手,尤其是前车架与后车架相互靠近时,无法用单手向上提起的动作来完成,往往依靠双手在水平方向作收拢动作,存在手指被两轮车部件卡住的可能,折叠操作缺乏便捷性。其次,部分折叠两轮车虽然存在一个类似提手的装置并且可以旋转,经检索,如CN01119282号专利申请所示,但该装置并非以独立功能的形式设置,而是与两轮车的其他部件固定连接,还具有除提携以外的如锁合车架的功能,其结构较为复杂,将明显增加制造成本。由于该装置同时还须承受并传递骑车人的重量负荷,在长期使用条件下,这种复杂的结构也容易因内部零件的磨损而使车架整体强度受到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该装置的旋转轴也就是提手旋转轴偏离提手。折叠两轮车时,在提手围绕旋转轴旋转的全部过程中,旋转轴并非始终位于骑车人手握提手位置的垂直正下方区域,这就意味着骑车人提起提手开始折叠,到折叠完毕后,握住提手移动两轮车,在完成上述连贯动作时,骑车人无法以稳定的角度保持握住提手的手掌心始终朝向地面,而是手掌带动手腕围绕旋转轴作较大角度的扭转,并且由于该装置还连接着座垫及座垫杆等部件,从座垫到该装置旋转轴构成的力臂远远大于提手到旋转轴构成的力臂,骑车人以单手提起该装置时必须紧握提手并施力克服座垫倒向地面所产生的较大重力负荷,于是造成提起操作缺乏舒适性。为了舒适和避免手腕扭转,骑车人需要在操作中移动手掌位置,所以又导致提起操作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此外,这种装置需要为提手增加单独的放置空间,这将影响到折叠两轮车的外部设计,使该装置附近其他部件如货架的放置位置受到限制。(3)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折叠两轮车提供一种功能独立、结构简单的提手装置,让骑车人能够便捷舒适地折叠两轮车,同时为两轮车提供更加自由的外部设计空间。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其中所述折叠两轮车包括一前车架和一后车架以及一支撑座垫杆的座垫杆套管,前车架的后端和后车架的前端通过一转动轴套可相对转动地相连,所述提手装置包括一提手和一端固定连接于提手的提手连接件,其中,所述提手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一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的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所述旋转轴设置成所述提手连接件可脱离所述座垫杆套管围绕所述旋转轴转动,在所述提手连接件设置一个位于提手连接件周壁上的折叠位置止动部和至少一个使用位置止动部,设置在与所述提手连接件的旋转轴相连接的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一个可支承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的第一止动件,同时在所述第一固定件或者是在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的另一个车架上的一第二固定件上设置至少一个可支承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和第一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支承在所述第一止动件上,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和第二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支承在所述第二止动件上。在前述的提手装置中,还包括一连接部件,其一端通过一旋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的另一个,同时还固定连接所述座垫杆套管,所述提手连接件旋转轴设置在提手的下方,在所述连接前车架和后车架的转动轴套的上方,所述提手的位置设置成所述座垫杆套管和所述连接部件可绕其旋转轴相对所述提手转动。在前述的提手装置中,所述提手连接件旋转轴设置在提手两端的中间位置。在前述的提手装置中,在两轮车的使用状态,所述提手旋转轴位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两端之间。在前述的提手装置中,在两轮车的使用状态,所述提手位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两端之间。在前述的提手装置中,在所述提手连接件设置一使用位置辅助止动部,在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一第三止动件,在两轮车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使用位置辅助止动部与所述第三止动件啮合,使提手连接件和提手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同时受到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限制,从而使提手连接件和提手相对其旋转轴完全固定。(4)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便更深入了解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在所有附图中,相同零部件使用相同附图标记,所涉及的空间方向均以两轮车的移动方向作为向前的基准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提手装置的折叠两轮车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立体分解图,显示前车架和后车架可相对转动地相连从而可折叠两轮车的折叠装置,以及使前车架与后车架可分离地固定相连的连接部分。图3A和3B以及图4A和4B均为部分剖开的局部图,分别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前车架、后车架、提手、提手连接件、连接部件在两轮车折叠前的位置状态,其中图3A和3B示出了可支承提手连接件的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设置于前车架的实施例,图4A和4B示出了可支承提手连接件的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设置于后车架的第二实施例。图5A和5B为侧视图,分别显示两轮车折叠时,提起提手,前轮与后轮正在相互靠近的状态,以及折叠完毕后,提手连接件被稳定支承的状态。图6为侧视图,显示可支承提手连接件的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设置于后车架时,提手连接件与后车架的连动关系。(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两轮车为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这种可以折叠的两轮车包括一个前轮11;一个后轮12;一个车座13;一个支撑车座的座垫杆14;一个车把18和一个用于支撑车把的把立管19;一个前端用于连接把立管19的前车架21;一个后端用于连接后轮12、前端用于可转动地连接前车架21后端的后车架22;一个用于连接前车架21、后车架22的使它们可相对转动和相互固定的连接部件23,其一端固定连接于一个用于支撑座垫杆14的座垫杆套管15;一个用于折叠时提起车架的提手24和提手连接件25。如图2所示,连接部件2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前车架21的接近后车架22的部位,其另一端固定于座垫杆套管15,两端的连接也可以反过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3具体地连接于一固定在前车架21的连接夹片S1上的套管T1,套管T1的两端伸出连接夹片S1,以便连接部件23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承于其上,可参见图5A所示。前车架21与后车架22通过折叠装置依照可以围绕它们的共同旋转轴线E1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该实施例具体为将前车架21后端底部的套管T2,放置于后车架22前端的一对夹片S2中间。在夹片S2设置有1组对应的孔H1。用一对旋转轴套A1和A2沿旋转轴线E1分别穿过孔H1和套管T2,由螺丝B1锁紧。如图3A和3B所示,示出了两轮车在使用状态时的提手24和提手连接件25。提手连接件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提手24,另一端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夹片S1。局部放大图3B是一个透视图,图中未显示连接部件23的左侧部分。从中可以看到,固定于前车架21并且用来连接提手连接件25的部件是一个如前所述的夹片S1,在图2局部放大图中有更清晰的显示,其中在与前车架21相对的部位设置有2个穿过夹片S1两边的不能移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其中所述折叠两轮车包括一前车架和一后车架以及一支撑座垫杆的座垫杆套管,前车架的后端和后车架的前端通过一转动轴套可相对转动地相连,所述提手装置包括一提手和一端固定连接于提手的提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 手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一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的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所述旋转轴设置成所述提手连接件可脱离所述座垫杆套管围绕所述旋转轴转动,在所述提手连接件设置一个位于提手连接件周壁上的折叠位置止动部和至少一个使用位置止动部,设置在与所述提手连接件的旋转轴相连接的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一个可支承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的第一止动件,同时在所述第一固定件或者是在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的另一个车架上的一第二固定件上设置至少一个可 支承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和第一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支承在所述第一止动件上,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和第二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支承在所述第二止动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其中所述折叠两轮车包括一前车架和一后车架以及一支撑座垫杆的座垫杆套管,前车架的后端和后车架的前端通过一转动轴套可相对转动地相连,所述提手装置包括一提手和一端固定连接于提手的提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一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的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所述旋转轴设置成所述提手连接件可脱离所述座垫杆套管围绕所述旋转轴转动,在所述提手连接件设置一个位于提手连接件周壁上的折叠位置止动部和至少一个使用位置止动部,设置在与所述提手连接件的旋转轴相连接的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一个可支承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的第一止动件,同时在所述第一固定件或者是在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的另一个车架上的一第二固定件上设置至少一个可支承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和第一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支承在所述第一止动件上,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和第二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支承在所述第二止动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焱
申请(专利权)人:焦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