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文镗专利>正文

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54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车架,包括一车架体,该车架体是由一铝合金的管体形成内部,该管体外周再包设有一层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且该铝合金的管体是占该车架体重量的70%,该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是占该车架体重量的3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足够的强度,且重量轻,以及具有理想的吸震效果,并且组合成该车架体的各部位管体内部是为铝合金材料而可攻螺孔,并可避免攻牙时破裂,非常适于实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架体,特别是涉及一种结合碳纤维材料与铝合 金为管体,具有足够强度,重量轻,具有理想吸震效果,且组合成车架体 的各部位管体内部为铝合金材料而可攻螺孔并可避免攻牙破裂的自行车车 架。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传统的自行车车架结构,大多数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自 行车车架是由各部位为中空的杆体连接而成,需要再与其它各部位元件连接或枢接而组成一部自行车,所以自行车的车架必须具备有相当的强度,因 此业者大多会选用不锈钢作车架。但是,因为不锈钢材的重量大,对于越 来越讲究材质轻及吸震效果良好的自行车,根本不合时宜,因此,业者改 以铝合金或铝为材料,但是为了达到理想的强度,则需要增加车架铝合金 材料的厚度才能克服,相对的使得制造成本增加,但是重量还是不能大幅 减低,且又无任何避震效果。由于使用铝合金做成的车架,如要做到重量明显减轻,其厚度必须减 薄,相对的会在需要攻螺孔部位发生崩裂现象,使攻牙加工造成不易,且吸 震效果较差,尤其对于车架各部位管体相衔接处,以及与自行车车轮连接 的后叉部位、与龙头连接的头管……等,是直接承受自行车行进时的颠簸 震荡力,所以车架的强度及吸震效果必须兼顾。如果车架是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的管体,虽然具有较佳的吸震效果及韧 性,但是其强度却不够, 一来容易变形,二来管体内部不能攻螺孔。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车架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 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 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 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 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车架,实属当前重要的研发课题之 一,亦成为当前业界^1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单一材质的车架在加工与使用上所存在的各项缺 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与销售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其 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 构的车架,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车架,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 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车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 新型结构的车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该车架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且重 量轻,以及具有理想的吸震效果,并且组合成该车架体的各部位管体内部 是为铝合金材料而可攻螺孔,并可以避免攻牙时破裂,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架,包括一车架体,该车架体是由一铝 合金的管体形成内部,该管体外周再包设有一层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且该铝合金的管体是占该车架体重量的70%,该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是占该车 架体重量的3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 术方案,本技术车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 本技术车架,其外部是以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包设内部为铝 合金的管体,共同形成自行车的车架体,使得该车架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可 以因应各种震动及负栽而不会发生断裂或变形。2、 再者,因为车架体亦具有轻巧及良好的吸震效果,因此可以藉由外 周包设的一层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达到良好的韧性,并具有重量轻巧的优 点,使整部自行车不仅强度可以足够行走在各种路面上,而且使用者在遇到 不能骑乘的状况时亦能够扛在肩上行走,而不会造成使用者太大的负荷。3、 另外,由于本技术的车架体的内部为铝合金的管体,可便于各 部位在管体的内壁作攻牙以加工出螺孔,非常适于实用。4、 本技术各部位管体的套合连接处亦为铝合金且外周包接有碳纤 维材料,使得相互连结处的强度亦能够维持在预定的数值,更加适于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车架,外部是以碳纤维材料的包 覆管,内部是由铝合金制成的一管体所形成的一车架体,其中该铝合金的 管体占车架体重量的65%至70%,该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是占车架体重量 的30%至35%。藉此使该车架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且重量轻,以及具有理 想的吸震效果,并且組合成该车架体的各部位管体内部是为铝合金材料而 可攻螺孔,并可避免攻牙时破裂,非常实用。本技术具有上述诸多优 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 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车架具有增进的突 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4支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车架一较佳实施例车架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车架一较佳实施例的车架体的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车架其具体实 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所示,是本技术车架一较佳实施例车架体的立体 示意图及断面示意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车架,其包括 一直向的头 管11、该头管11后方延伸一水平的上管12、该上管12下方设有一斜向的 下管13、该上管12及下管13并与后方的一座垫竖管14形成一三角形、一 对后上叉16与一对后下叉17各与该座垫竖管14形成三角形,该对后下叉 17的下端并与一横向的五通管15相连接,共同形成一车架体10。该车架体10的该头管11、该上管12、该下管13、该座垫竖管14、该 五通管15、该后上叉16以及该后下叉17各部分,是由铝合金材料所制成 的一管体101,该铝合金的管体101的外周再藉一碳纤維材料圈设而組成为 一包覆管102,如图2所示,且该包覆管102是由复数层不同方向的纤维交 叉组成;其中,该铝合金的管体101是占车架体10重量的65%至70%,该 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102是占车架体10重量的30%至35%,该管体101 与包覆管102的比例是以70: 30为最佳比例,再相互组接套合而构成一体 结构的该车架体10。藉由上述的结构,本技术车架,其外部是以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 102,包设内部为铝合金的管体101,共同形成自行车的车架体10,使得该 车架体IO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因应各种震动及负载而不会发生断裂或变 形,尤其对车架体10的后上叉16及后下叉17而言,由于其端点处是与自 行车的车轮相连接,得具备有足够强度的负载力及撞击力,而头管11是与 车龙头相连接,直接承受自行车行进时的颠簸震荡力,因此藉由铝合金的管 体101可以使车架体10的强度达到预定的标准,而因为车架体10亦具有 讲求轻巧及具有良好的吸震效果,因此可以藉由外周包设的一层碳纤维材 料的包覆管102,达到良好的韧性,并具有重量轻巧的优点,使整部自行车 不仅强度可以足够行走在各种路面上,而且使用者在遇到不能骑乘的状况 时亦能够扛在肩上4亍走,而不会造成4吏用者太大的负荷,非常适于实用。另外,由于本技术的车架体10的内部为铝合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包括一车架体(10),其特征在于:    该车架体(10)是由一铝合金的管体(101)形成内部,该管体(101)外周再包设有一层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102),且该铝合金的管体(101)是占该车架体(10)重量的70%,该碳纤维材料的包覆管(102)是占该车架体(10)重量的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包括一车架体(10),其特征在于该车架体(10)是由一铝合金的管体(101)形成内部,该管体(101)外周再包设有一层碳纤维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镗
申请(专利权)人:黄文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