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凤明专利>正文

液压人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18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压人力车包括前后车架,象形轮盘、脚踏板、柱塞泵、油路换向器、液压缸,带棘轮的动力轴、变速装置及链条与链条回拉装置、车轮、车把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造价低,生产加工较易,使用方便,不需外加能源,在坡道上坡时,不会后溜车,因此安全可靠。由于能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故此可在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使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代步工具。(*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力车,特别涉及一种液压人力车。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人力车都是一种形式即人的作用力通过链条、齿轮等直接传递给车轮,使车前进。这种方式虽然很直接也很简单,但如果对车的载重量及车的速度有较高要求时,这样的传动形式就不易达到要求了。特别是在山区、半山区、丘岭地带,目前所见到的人力车几乎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价较低、生产较易、使用方便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液压人力车。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从而提高车速增大载量。尤其在山区及丘岭地带,更能发挥它的优势,它可以为当地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代步工具。本技术的技术特点在于它包括一个形状为倒置三角形的车前架,一个车后架、油路换向器、中轴、转轴、车把、车坐、带有四个相同有齿棘轮的动力轴,两个相同的象形轮盘、平行推动杆、柱塞泵、脚踏板、液压缸,以及与棘轮相结合的链条,车轮若干,其中车前架与车后架的纵面互为垂直状态的固定式连接,中轴转动地固定于倒置三角形车前架的底角部,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象形轮盘方向互反地固定式连接,每个象形轮盘上都设有推拉轴,该轴与相对应的柱塞泵中的柱塞伸出端顶部转动式连接,两只柱塞泵体的另端转动地固定在同一根转轴的两端,并通过该转轴固定于倒置三角形车前架一斜边的两侧,转轴与该三角形车前架的纵面相互垂直,两个脚踏板分别转动地固定于两个象形轮盘相对应的位置上,动力轴转动地固定在车后架相应位置上,两只液压缸与该轴垂直并平行式固定于车后架的相应位置上,而带有相同齿的四个棘轮分别固定于动力轴上,并分别布置于两只液压缸体的两侧。液压人力车的技术特点还在于它是以“象形轮盘”做为车的脚踏装置,这种轮盘可最大限度地将踏力利用到最佳值,然后以最佳角度推动两只柱塞泵,柱塞泵通过管路将高压油压入两只主动力油缸中的一只,使该油缸的活塞杆以大于人力倍数的力量通过链条带动主动力轴,经过变速后将动力输出给车轮,在油路换向器自动换向后,当一只油缸工作完毕后自动收回活塞杆,另只油缸自动开始做功,以此往复地将人的作用力最终传递给车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功率大、速度高、载重大,特别是当在上坡道行使中停车时,液压人力车不会有倒车溜车现象,从而大大增加了它的安全可靠性。另外它还具有无污染、无噪音、不需附加能源、相对成本低等特点。下面以单脚蹬踏一只象形轮盘为例结合附图做详细说明。图<1>本技术主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结构所做的分解说明示图图<3>为图<1>中局部结构所做的分解说明示图图<4>为图<1>中局部结构所做的分解说明示图图<5>为图<1>中局部结构所做的分解说明示图图<6>本技术油路原理示意图本技术液压人力车的象形轮盘包括直柄、推拉轴、L形曲柄,其中L形曲柄中竖柄的中竖线与横柄的横中线互相垂直,其中直柄的一端与中轴一端固定连接,直柄的另一端与L形曲柄中竖柄的一端在其柄身相互平行对位地前提下,由推拉轴固定连接。油路换向器包括两个换向阀,一个丁字杆、滑动杆、联动杆、转动轴、压缩弹簧,两个换向筏平行地固定在车后架上,两阀的阀芯两端均设有触头伸于阀体外方,丁字杆中竖杆一端设有球状触头,其横杆两端也各设有触头及垂直接触柱,联动杆的两端设有触头,转动轴的柱面上设有与滑动杆相配合的孔,滑动杆在该孔内可做滑动进出,滑动杆的一端设有一凹缘,凹缘与转动轴之间套有一弹簧,丁字杆、转动轴、联动杆分别转动地固定在车后架上,同时它们均设置于一条直线上,在弹簧的作用下,滑动杆上的凹缘与丁字杆竖杆一端的球状触头始终保持挤压状态的转动式接触。两个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均设有一个平行推动杆,而每个推动杆两端各牵拉一根链条,链条作用于相应的棘轮上,链条另端与各自的回拉装置固定连接,每个平行推动杆的推进方向始终指向丁字杆中横杆两端的垂直接触柱。液压人力车的车架分为前架(1),车的后架(2),车的整体侧面结构图中未示出。前架(1)的形状为倒置三角形,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该车还包括车把(57)、车轮若干[本说明中只选车轮(55)加以说明],以及车坐[本文只标明车坐的放置位置(58)],车前架(1)车后架(2)相互垂直状态固定式连接[具体方法不做详细说明因属现有技术]。液压人力车前架(1)的一斜边(3)上有一根与该架纵向面垂直,两端同等伸出,固定的与该架连接的转轴(4),该轴两侧以转动形式固定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柱塞泵(5)(6),两泵在靠近转轴(4)的一端各设有一个出入油嘴(7)(8),泵的另端各有柱塞伸出(9)(10)[柱塞泵为现有技术本文不加详细说明],在柱塞的伸出端顶部位各自配有完全相同的象形轮盘(11)(12)。在倒置三角形的底角端设有一只中轴(13)以转动形式固定、并与该三角形纵面垂直。中轴两端同等伸出,并与两只象形轮盘(11)(12)固定式连接,两轮盘的方向互反(如图<1>所示)。象形轮盘[如盘(11)]中的直柄[图<5>中所示](14)的一端与L型曲柄(15)中竖柄一端在其柄身相互平行、对位地前提下,由推拉轴(16)固定连接[注L型曲柄的竖柄垂直于自身的横柄],L型曲柄(15)的横柄一端与脚踏板(17)转动连接,直柄(14)另端与中轴(13)固定连接,推拉轴(16)与柱塞伸出端顶部位[如柱塞(10)]转动连接。柱塞泵油嘴(7),(8)通过管路及单向阀与下面将谈到的油路换向器(18)相联通,具体方法不做详细说明(因属现有技术)。油路换向器(18)中包括换向阀(19)、(20),它们平行固定在后架(2)上。换向阀由阀体、阀芯、油嘴组成,阀芯上有与油嘴配合的油道,换向阀为现有技术,其内部结构不做详细说明。换向阀(19)、(20)的阀芯两端均设有触头(21)(22)(23)(24)伸于阀体外方。油路换向器(18)中还包括丁字杆(25),联动杆(26),转动轴(27)等,它们均设置于X-X`直线上,并转动地固定在后架(2)上。丁字杆(25)中横杆的两端均设有相同的触头(28)(29)及垂直接触柱(30)(31),其竖杆的顶端设有球状触头(32)。联动杆(26)的两端设有相同触头(33)(34),它们分别与阀芯触头(23)(24)始终保持紧密接触。在转动轴(27)的柱面上设有一通孔,孔中滑动配合有一只滑动杆(35),此杆的一端设有一个凹缘(36),在凹缘(36)与转动轴(27)之间设有一压缩弹簧(37)在弹簧(37)的作用下,滑动杆(35)始终与球状触头(32)保持挤压状态的可转动式接触。通过球状触头(32)使丁字杆(25)中横杆一端的触头如(29),对换向阀阀芯一端触头如(21)产生挤压作用。在换向阀阀体上设有油嘴(图中未示出),它们通过管路与柱塞泵(5)(6)以及主动力油缸(38)(39)联通(具体方法属现有技术本文不做说明)。主动力油缸(38)(39)平行固定在后架(2)上,它们的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人力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形状为倒置三角形的车前架,一个车后架、油路换向器、中轴、转轴、车把、车坐、带有四个相同有齿棘轮的动力轴,两个相同的象形轮盘、平行推动杆、柱塞泵、脚踏板、液压缸,以及与棘轮相结合的链条,车轮若干,其中车前架与车后架的纵面互为垂直状态的固定式连接,中轴转动地固定于倒置三角形车前架的底角部,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象形轮盘方向互反地固定式连接,每个象形轮盘上都设有推拉轴,该轴与相对应的柱塞泵中的柱塞伸出端顶部转动式连接,两只柱塞泵体的另端转动地固定在同一根转轴的两端,并通过该转轴固定于倒置三角形车前架一斜边的两侧,转轴与该三角形车前架的纵面相互垂直,两个脚踏板分别转动地固定于两个象形轮盘相对应的位置上,动力轴转动地固定在车后架相应位置上,两只液压缸与该轴垂直并平行式固定于车后架的相应位置上,而带有相同齿的四个棘轮分别固定于动力轴上,并分别布置于两只液压缸体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人力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形状为倒置三角形的车前架,一个车后架、油路换向器、中轴、转轴、车把、车坐、带有四个相同有齿棘轮的动力轴,两个相同的象形轮盘、平行推动杆、柱塞泵、脚踏板、液压缸,以及与棘轮相结合的链条,车轮若干,其中车前架与车后架的纵面互为垂直状态的固定式连接,中轴转动地固定于倒置三角形车前架的底角部,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象形轮盘方向互反地固定式连接,每个象形轮盘上都设有推拉轴,该轴与相对应的柱塞泵中的柱塞伸出端顶部转动式连接,两只柱塞泵体的另端转动地固定在同一根转轴的两端,并通过该转轴固定于倒置三角形车前架一斜边的两侧,转轴与该三角形车前架的纵面相互垂直,两个脚踏板分别转动地固定于两个象形轮盘相对应的位置上,动力轴转动地固定在车后架相应位置上,两只液压缸与该轴垂直并平行式固定于车后架的相应位置上,而带有相同齿的四个棘轮分别固定于动力轴上,并分别布置于两只液压缸体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人力车其特征在于象形轮盘包括直柄、推拉轴、L形曲柄,其中L形曲柄中竖柄的中竖线与横柄的横中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凤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