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身体只要轻微用力就能够带动座椅前后摆动以使车子前进的残疾人人力车,它包括车架(13),车架(13)安装有两个后轮(14)及两个具有导向作用的前轮(15),它还包括悬挂于车架(13)顶部两前角位置(16)的座椅(17)、设于座椅(17)底部的弧形齿条(18)、输入端与该弧形齿条(18)啮合的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一端与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链条,链条另一端与设于后轮(14)上的链轮连接以使链条带动链轮,链轮带动后轮(14)。(*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讲是一种残疾人人力车。
技术介绍
目前残疾人人力车的结构在使用中耗力大,有的还需别人推着行走,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身体只要轻微用力就能够带动座椅前后摆动以使车子前进的残疾人人力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残疾人人力车,它包括车架,车架安装有两个后轮及两个具有导向作用的前轮,它还包括悬挂于车架顶部两前角位置的座椅、设于座椅底部的弧形齿条、输入端与该弧形齿条啮合的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一端与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链条,链条另一端与设于后轮上的链轮连接以使链条带动链轮,链轮带动后轮。本技术工作原理是,残疾人坐于座椅上,身体只要一动,座椅就会前或后摆动,再通过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就能够将驱动力输出给后轮,后轮就能够带动车子前进。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残疾人人力车的特点在于利用了悬挂设置的座椅、设于座椅底部的弧形齿条、输入端与该弧形齿条啮合的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等结构,将身体的轻微运动输出为后轮转动的动力,使得本技术具有身体只要轻微用力就能够带动座椅前后摆动以使车子前进的优点。作为改进,所述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第一转轴设有正逆双向转动的输入齿轮,第二转轴设有第一输出齿轮、第一棘轮,第三转轴设有第二输出齿轮、第二棘轮;第一棘轮包括第一外圈和第一内圈,第二棘轮包括第二外圈和第二内圈,各外圈均用于推动各自内圈单向转动,反向则相互间空转;第一内圈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内圈与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入齿轮、第一外圈、第二外圈依序啮合;所述链条、链轮均为两根,分别为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链条的一端与第一输出齿轮连接,第一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一链轮连接,第二链条的一端与第二输出齿轮连接,第二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二链轮连接,这样,结构较为简单,传动级数少,通过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就能够将单向运动可靠输出。作为改进,所述座椅前方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有手把套的立柱,这样,有利于帮助身体实现更大幅度的摆动,以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输出。作为改进,两个前轮之间设有脚踏板,这样,有利于帮助身体实现更大幅度的摆动,以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输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残疾人人力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不,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第三转轴,4、输入齿轮,5、第一输出齿轮,6、第一棘轮,7、第二输出齿轮,8、第二棘轮,9、第一外圈,10、第一内圈,11、第二外圈,12、第二内圈,13、车架,14、后轮,15、前轮,16、前角位置,17、座椅,18、弧形齿条,19、第一链条,20、第二链条,21、手把套,22、立柱,23、脚踏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残疾人人力车,它包括车架13,车架13安装有两个后轮14及两个具有导向作用的前轮15,它还包括悬挂于车架13顶部两前角位置16的座椅17、设于座椅17底部的弧形齿条18、输入端与该弧形齿条18啮合的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一端与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链条,链条另一端与设于后轮14上的链轮连接以使链条带动链轮,链轮带动后轮14。所述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和第三转轴3,第一转轴I设有正逆双向转动的输入齿轮4,第二转轴2设有第一输出齿轮5、第一棘轮6,第三转轴3设有第二输出齿轮7、第二棘轮8 ;第一棘轮6包括第一外圈9和第一内圈10,第二棘轮8包括第二外圈11和第二内圈12,各外圈均用于推动各自内圈单向转动,反向则相互间空转;第一内圈10与第二转轴2固定连接,第二内圈12与第三转轴3固定连接;所述输入齿轮4、第一外圈9、第二外圈11依序啮合;所述链条、链轮均为两根,分别为第一链条19、第二链条20、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链条19的一端与第一输出齿轮5连接,第一链条19的另一端与第一链轮连接,第二链条20的一端与第二输出齿轮7连接,第二链条20的另一端与第二链轮连接;由于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均被后轮14所遮挡,所以未在图中示出。所述座椅17前方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有手把套21的立柱22。两个前轮15之间设有脚踏板23。所述第一输出齿轮5、第二输出齿轮7均为链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5位于第一棘轮6右边,所述第二输出齿轮7位于第二棘轮8左边;图1中,第一输出齿轮5被第一棘轮6所遮挡,第二棘轮8被第第二输出齿轮7所遮挡。所述输入齿轮4即为普通的直齿圆柱齿轮;所述第一棘轮6、第二棘轮8均为现有技术,结构相同,比如自行车飞轮,各外圈即自行车飞轮的外套,各内圈即自行车飞轮的芯子。权利要求1.一种残疾人人力车,它包括车架(13),车架(13)安装有两个后轮(14)及两个具有导向作用的前轮(1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悬挂于车架(13)顶部两前角位置(16)的座椅(17)、设于座椅(17)底部的弧形齿条(18)、输入端与该弧形齿条(18)啮合的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一端与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链条,链条另一端与设于后轮(14)上的链轮连接以使链条带动链轮,链轮带动后轮(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人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轴(I)、第二转轴(2)和第三转轴(3),第一转轴(I)设有正逆双向转动的输入齿轮(4),第二转轴(2)设有第一输出齿轮(5)、第一棘轮(6),第三转轴(3)设有第二输出齿轮(7)、第二棘轮(8);第一棘轮(6)包括第一外圈(9)和第一内圈(10),第二棘轮(8)包括第二外圈(11)和第二内圈(12),各外圈均用于推动各自内圈单向转动,反向则相互间空转;第一内圈(10)与第二转轴(2)固定连接,第二内圈(12)与第三转轴(3)固定连接;所述输入齿轮(4)、第一外圈(9)、第二外圈(11)依序啮合;所述链条、链轮均为两根,分别为第一链条(19)、第二链条(20)、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链条(19)的一端与第一输出齿轮(5)连接,第一链条(19)的另一端与第一链轮连接,第二链条(20)的一端与第二输出齿轮(7)连接,第二链条(20)的另一端与第二链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人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7)前方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有手把套(21)的立柱(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人力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前轮(15)之间设有脚踏板(2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身体只要轻微用力就能够带动座椅前后摆动以使车子前进的残疾人人力车,它包括车架(13),车架(13)安装有两个后轮(14)及两个具有导向作用的前轮(15),它还包括悬挂于车架(13)顶部两前角位置(16)的座椅(17)、设于座椅(17)底部的弧形齿条(18)、输入端与该弧形齿条(18)啮合的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一端与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链条,链条另一端与设于后轮(14)上的链轮连接以使链条带动链轮,链轮带动后轮(14)。文档编号B62M9/00GK203032834SQ20132006189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残疾人人力车,它包括车架(13),车架(13)安装有两个后轮(14)及两个具有导向作用的前轮(1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悬挂于车架(13)顶部两前角位置(16)的座椅(17)、设于座椅(17)底部的弧形齿条(18)、输入端与该弧形齿条(18)啮合的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一端与双向变单向旋转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链条,链条另一端与设于后轮(14)上的链轮连接以使链条带动链轮,链轮带动后轮(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子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