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分体式手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561 阅读:7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分体式手把,该手把包括手把管、连接管和手把座,连接管一端与手把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手把座镶嵌铸造在一起,其嵌铸端为方形结构,且尾端具有限位台阶。该手把改进了连接管嵌铸端的结构,使手把在承受横向与纵向交变载荷的情况下,连接管在手把座中不产生松动,有力地保证了分体式手把的可靠性,同时也保证了驾乘人员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部件,确切地说是摩托车的分体式手把。技术背景如图l所示,手把ll是安装于摩托车上联板上部,用于控制摩托车行驶 方向的装置。如图2、 3、 4所示,原分体式手把连接管12的嵌铸端外径为圆柱形,与 手把座13镶嵌铸造在一起,圆柱形配合结构不能产生径向及轴向限位作用, 因此在装车后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手把受到横向与纵向交变载荷的作用, 连接管的嵌铸端在手把座中易产生松动现象,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径向与轴向 限位结构的摩托车分体式手把。本技术釆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分体式手把,该手把包括手把管、连接管和手把座,所述 连接管一端与手把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手把座镶嵌铸造在一起,其嵌铸端 为方形结构,且尾端具有限位台阶。所述连接管的方形嵌铸端在四角处均倒圆角。本技术改进了连接管嵌铸端的结构,使手把在承受横向与纵向交 变载荷的情况下,连接管在手把座中不产生松动,有力地保证了分体式手把的可靠性,同时也保证了驾乘人员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l为手把安装在摩托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原有分体式手把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视图;图4为图3的B-B视图;图5为本技术分体式手把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5的C-C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一一手把12__连接管13—一手把座14_一手把管15 — 一限位台阶如图5、 6所示,该手把主要由手把管14、连接管12和手把座13组成, 连接管12的一端与手把管14相连接,另一端与手把座13镶嵌铸造在一起, 其嵌铸端(也就是与手把座镶嵌铸造在一起的连接端)为四角处均倒圆角 的方形结构,且尾端具有限位台阶15。此手把连接管的嵌铸端为方形,且 尾端为台阶结构,然后与手把座镶嵌铸造在一起,方形结构使连接管起到 了径向限位作用,同时,尾部台阶结构也起到了轴向限位作用,因此该手把在受到横向与纵向交变载荷的作用时,连接管的嵌铸端都不会产生任何的松动现象,且与之釆用焊接连接方式的手把管也不会产生任何的松动现象,故保证了骑乘人员的安全性。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例如连接管的嵌铸端釆用三角形或多边形结构等等。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分体式手把,该手把包括手把管、连接管和手把座,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手把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手把座镶嵌铸造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嵌铸端为方形结构,且尾端具有限位台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分体式手把,该手把包括手把管、连接管和手把座,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手把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手把座镶嵌铸造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安乐
申请(专利权)人:增城市海利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