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及其在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262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及其在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该阻燃剂以聚磷酸铵为囊芯,以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与多氨基聚醚的共聚物为囊材,构成核壳结构,由于该体系的壳体为疏水性树脂,对比于为包覆的阻燃粒子,其耐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用滤纸封住的聚磷酸铵粒子在水中的流失率达98.0%,而制备的耐水性阻燃粒子在同样条件下其流失率低于8.50%,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所制备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并且在长时间水浸泡条件下依旧能保持高效阻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及其在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阻燃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及其在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聚氨酯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大量地被用于在交通运输、建筑隔热材料领域。但是聚氨酯材料容易燃烧,这给现在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事故隐患。因此,聚氨酯阻燃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阻燃技术飞速发展,经历了从卤系阻燃到无卤阻燃的发展过程,阻燃体系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其中磷系阻燃剂大都具有低烟、无毒、低卤、无卤等优点,符合阻燃剂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成为目前阻燃研究的热点。聚磷酸铵(AP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聚氨酯中的磷系阻燃剂,聚磷酸铵的含磷量高达30%~32%,含氮为14%~16%。其突出的特征是燃烧时的生烟量极低,不产生卤化氢,无毒无味,不产生腐蚀气体,热稳定性高,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卤阻燃剂。然而由于其自身结构的原因,APP吸湿性很强,容易溶于水。因此在用于聚氨酯硬质泡沫时容易向材料表面迁移,导致有效阻燃剂流失,造成阻燃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该阻燃剂相容性好、耐水性能优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在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该阻燃剂具有核壳结构,以聚磷酸铵为核,核的表面包覆着一层疏水性的树脂;所述疏水性的树脂为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与多氨基聚醚或对苯二胺的共聚物。所述的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通过摩尔比为1:(1.5~3.5)的三聚氰胺和甲醛预聚合而成;所述多氨基聚醚为聚醚胺、壳聚糖或4,4′-二氨基二苯醚等。上述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室温条件下将聚磷酸铵(APP)加入溶剂中,搅拌升温至50~60℃后,加入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升温至60~90℃,调节pH为酸性,然后加入多氨基聚醚或对苯二胺,保持搅拌0.5~6小时;然后冷却、抽滤、洗涤、干燥,所得白色粉末即为所述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所述的溶剂为乙醇、丙酮、甲苯或环己烷,其用量为每60g聚磷酸铵采用100~300mL溶剂。所述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与多氨基聚醚或对苯二胺的质量比为(3~6):1。所述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与聚磷酸铵的质量比为1:(8~15)。上述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在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所述应用的具体步骤如下:将3.2质量份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和3质量份的正戊烷混合,在冰水浴中加入10质量份的聚醚多元醇和0.07~0.21质量份的催化剂,搅拌均匀,配成料A;取10质量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在50~80℃下液化,得到料B;然后将料A加至料B中,搅拌,观测到表面开始膨胀成白色的时候,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然后放入60℃烘箱熟化,得到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420~470mgKOH/g。所述的催化剂为有机锡催化剂,优选为三乙烯二胺。上述制备的聚氨酯复合材料主要用于绝热材料和保温材料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表面具有活性反应基团,能够和聚氨酯基材反应。(2)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以聚磷酸铵为囊芯,以三聚氰胺甲醛多氨基化合物共聚树脂为囊材,其囊材具有大量的疏水性基团,大幅度改善传统阻燃剂易溶于水的缺点。(3)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其囊材为含氮丰富的树脂,和囊芯具有协效阻燃作用,具有高效阻燃性。(4)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聚氨酯复合材料且能够在高湿环境中长期保持阻燃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聚磷酸铵和实施例1制备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的电镜图,其中a是聚磷酸铵,b是实施例1制备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制备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在室温条件下将聚磷酸铵(APP)粉粒加100mL无水乙醇中,搅拌升温至50℃后,加入12g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升温至60℃,调节pH为酸性,然后加入2g聚醚胺,保持搅拌时间0.5小时,然后自动冷却,抽滤,洗涤,干燥,所得白色粉末即为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二)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取3.2质量步骤(一)制备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加入3质量份的正戊烷,在冰水浴中放置,阻燃剂被正戊烷浸润;然后加入10质量份的聚醚多元醇,0.12质量份的催化剂,搅拌均匀,配成料A;取10质量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在50℃下液化,全部液化成液体,得料B;然后将料A加入到料B中,搅拌,观测到表面开始膨胀成白色的时候,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而后放入60℃烘箱熟化,得到聚氨酯复合材料。实施例2(一)制备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在室温条件下将聚磷酸铵(APP)粉粒加120mL无水乙醇中,搅拌升温至50℃后,加入15g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升温至70℃,调节pH为酸性,然后加入2g聚醚胺,保持搅拌时间2小时;然后自动冷却,抽滤,洗涤,干燥,所得白色粉末即为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二)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取3.2质量步骤(一)制备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加入3质量份的正戊烷,在冰水浴中放置,阻燃剂被正戊烷浸润;然后加入10质量份的聚醚多元醇,0.12质量份的催化剂,搅拌均匀,配成料A;取10质量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在60℃下液化,全部液化成液体,得料B;然后将料A加入到料B中,搅拌,观测到表面开始膨胀成白色的时候,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而后放入60℃烘箱熟化,得到聚氨酯复合材料。实施例3(一)制备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在室温条件下将聚磷酸铵(APP)粉粒加150mL无水乙醇中,搅拌升温至60℃后,加入15g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升温至80℃,调节pH为酸性,然后加入2g聚醚胺,保持搅拌时间4小时;然后自动冷却,抽滤,洗涤,干燥,所得白色粉末即为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二)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取3.2质量步骤(一)制备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加入3质量份的正戊烷,在冰水浴中放置,阻燃剂被正戊烷浸润;然后加入10质量份的聚醚多元醇,0.12质量份的催化剂,搅拌均匀,配成料A;取10质量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在60℃下液化,全部液化成液体,得料B;然后将料A加入到料B中,搅拌,观测到表面开始膨胀成白色的时候,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而后放入60℃烘箱熟化,得到聚氨酯复合材料。实施例4(一)制备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在室温条件下将聚磷酸铵(APP)粉粒加240mL无水乙醇中,搅拌升温至60℃后,加入12g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升温至80℃,调节pH为酸性,然后加入3g聚醚胺,保持搅拌时间6小时;然后自动冷却,抽滤,洗涤,干燥,所得白色粉末即为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二)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取3.2质量步骤(一)制备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加入3质量份的正戊烷,在冰水浴中放置,阻燃剂被正戊烷浸润;然后加入10质量份的聚醚多元醇,0.14质量份的催化剂,搅拌均匀,配成料A;取10质量份二苯基甲烷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及其在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其特征在于,该阻燃剂具有核壳结构,以聚磷酸铵为核,核的表面包覆着一层疏水性的树脂;所述疏水性的树脂为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与多氨基聚醚的共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室温条件下将聚磷酸铵加入溶剂中,搅拌升温至50~60℃后,加入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升温至60~90℃,调节pH为酸性,然后加入多氨基聚醚或对苯二胺,保持搅拌0.5~6小时;然后冷却、抽滤、洗涤、干燥,所得白色粉末即为所述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所述的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通过摩尔比为1:(1.5~3.5)的三聚氰胺和甲醛预聚合而成;所述多氨基聚醚为聚醚胺、壳聚糖或4,4′-二氨基二苯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乙醇、丙酮、甲苯或环己烷,其用量为每60g聚磷酸铵采用100~300mL溶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与多氨基聚醚或对苯二胺的质量比为(3~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水核壳结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昆罗富彬王莹沈璐吕满庚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