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氢罐及具有其的压载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2735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氢罐,其上部中央设有雾化喷头,且其中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搅拌流过的溶液的扰流模组。所述的两个扰流模组各包括至少两层扰流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除氢罐内设置雾化喷头和扰流模组,可以充分搅拌流入除氢罐的TRO溶液,使其内部混合的氢气充分、快速的散发出来,达到提高除氢效率同时减小除氢罐体积的功效。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除氢罐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氢罐及具有其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氢罐及具有其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船舶航行过程中,压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船舶在加装压载水的同时,当地的水生物也随之被装入到压载舱中,直至航程结束后随压载水排放到目的地海域。压载水跟随船舶从一地到它地,从而引起了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传播。为有效控制和防止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公约”规定所有船舶必须按照时间表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并对现有船只追溯实施。“公约”对压载水的处理标准,即可存活生物的尺寸及数量、病原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作了明确规定(即D-2标准)。在目前的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中,支路电解法是一种主流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在船舶加装压载水时,从压载水主管路中抽取小部分海水(约为处理海水量的1-2%)进入电解槽,电解产生一定量的高浓度的总残余氧化物(TotalResidualOxides,TRO)溶液(含次氯酸钠)和副产物氢气。TRO溶液夹杂着氢气进入除氢单元,利用除氢单元把氢气从TRO溶液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氢气经过鼓风机引进的空气稀释后排出舷外,而与氢气分离后的TRO溶液则在加药泵的作用下注回至压载水主管路中,与其中的海水充分混合,使混合后的海水中的TRO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即可达到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的压载水处理的水质要求(D-2标准)。在上述的电解法处理技术中,氢气是在电解槽的阴极上必然产生的一种副产物。由于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宽,在氢气浓度为4-75%V/V的空气中都比较容易发生爆炸,因此,氢气不能被允许进入压载舱,必须要从TRO溶液中分离出来,并用空气稀释到爆炸极限以下(一般要求1%V/V以下),然后排出到舷外。在电解法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中,用于把氢气从TRO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装置被称为除氢单元。电解法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中的除氢单元是压载水处理的关键部件。除氢单元有两个方面的考核指标:一是除氢效率,它关系到整个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安全;二是除氢单元的体积,除氢单元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使得整个压载水处理系统的体积较大。上述两个指标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除氢效率高的除氢单元往往需要较大的体积,而体积小的除氢单元往往需要牺牲掉一些除氢效率。由于船舶安装空间的限制,以及对安全性能的高要求,迫切需要研制安全、小型化的压载水处理系统。为此,开发体积小并且效率高的除氢单元就成为安全、小型化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关键。现有的除氢单元有两类,第一类是基于旋流分离原理的氢气分离装置,其优点是除氢效率较高,缺点是该类除氢技术要求旋流分离器的进出口压力要保持相对恒定,还要求旋流分离器的流量变化范围较小,也就是说其应用条件比较苛刻,实船应用中的实际工况条件可能超出上述条件,使旋流分离器的效果大大下降,甚至发生气阻的现象。第二类是传统的除氢罐,其工作原理是,将夹杂着氢气的TRO溶液注入一个罐体中,在其中放置一段时间,使其中的氢气聚集并析出,达到分离的目的,其优点是比较可靠,缺点是所需的除氢罐的体积较大,需要TRO溶液在其中滞留足够长的时间,才能使其中的氢气充分分离出来。若使用较小的除氢罐,则会降低除氢效率,而受船舶安装空间的限制,体积大的除氢罐往往会使压载水处理系统的体积较大,不适合于实船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体积小且除氢效率高的除氢罐及具有该除氢罐的压载水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氢罐的入液口经过一喷射管路横向延伸至所述除氢罐的上部中央,所述除氢罐的入液口处设有一雾化喷头,所述除氢罐的中部设有用于搅拌流过的溶液的扰流模组,所述扰流模组包括至少两层扰流网及一扰流网支架,所述的至少两层扰流网通过所述扰流网支架保持10~20mm的层间距,所述雾化喷头距离所述除氢罐顶部的距离为10cm,且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管路内的压力为3-3.5Bar。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除氢罐的底部也设有用于搅拌流过的溶液的扰流模组,所述除氢罐底部的扰流模组包括至少一扰流网,所述除氢罐底部的扰流网的网孔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除氢罐中部的扰流网的网孔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除氢罐中部的扰流网的网孔尺寸为5*5mm,所述除氢罐底部的扰流网的网孔尺寸为2*2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除氢罐底部的扰流模组包括至少两层扰流网及一扰流网支架,所述的至少两层扰流网通过所述扰流网支架保持10~20mm的层间距。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包括防爆鼓风机、气水分离器、除氢罐、及加药泵,所述气水分离器与所述除氢罐的出气口相连,所述防爆鼓风机鼓入的空气用于与经过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气体相混合,所述加药泵与所述除氢罐的出液口相连,所述除氢罐的上部中央设有一雾化喷头,所述除氢罐的中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搅拌流过的溶液的扰流模组,所述的两个扰流模组均包括至少两层扰流网及一个扰流网支架,各扰流模组的扰流网通过所述扰流网支架保持10~20mm的层间距,所述雾化喷头距离所述除氢罐顶部的距离为10cm,且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管路内的压力为3-3.5Bar。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除氢罐底部的扰流网的网孔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除氢罐中部的扰流网的网孔尺寸。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除氢罐内设置扰流模组,可以充分搅拌流入除氢罐的TRO溶液,使其内部混合的氢气充分、快速的散发出来,达到提高除氢效率同时减小除氢罐体积的功效。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组成框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氢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扰流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2中扰流模组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包括压载水主管路11、压载水支路18、排氢管路19、加药管路13、排污管路20,以及位于压载水主管路11上的压载泵1和过滤器2,位于压载水支路18上的电解单元3、除氢罐6、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及第一加药泵10,位于排氢管路19上的气水分离器5和防爆鼓风机4,位于加药管路13上的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二加药泵12、三通接头15及第一电磁阀14,以及位于排污管路20上的第二电磁阀16。其中,第一阀门21至第四阀门24均优选为手动阀。具体地,压载泵1及过滤器2依序设于压载水主管路11上。电解单元3及除氢罐6依序设于压载水支路18上,且压载水支路18的入口与压载水主管路11的连接点位于过滤器2的下游。第一阀门21设于压载水支路18上,位于压载水主管路11与电解单元3的入口之间。电解单元3与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控制单元(图未示)电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电解海水而产生含次氯酸钠的TRO溶液和氢气的混合物。除氢罐6的入口与电解单元3的出口相连。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除氢罐6由碳钢加工而成,其容积约为TRO溶液1分钟的流量(例如,若T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除氢罐及具有其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氢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氢罐的中部设有用于搅拌流过的溶液的扰流模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氢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氢罐的入液口经过一喷射管路横向延伸至所述除氢罐的上部中央,所述除氢罐的入液口处设有一雾化喷头,所述除氢罐的中部设有用于搅拌流过的溶液的扰流模组,所述扰流模组包括至少两层扰流网及一扰流网支架,所述的至少两层扰流网通过所述扰流网支架保持10~20mm的层间距,所述雾化喷头距离所述除氢罐顶部的距离为10cm,且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管路内的压力为3-3.5Ba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氢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氢罐的底部也设有用于搅拌流过的溶液的扰流模组,所述除氢罐底部的扰流模组包括至少一扰流网,所述除氢罐底部的扰流网的网孔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除氢罐中部的扰流网的网孔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氢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氢罐中部的扰流网的网孔尺寸为5*5mm,所述除氢罐底部的扰流网的网孔尺寸为2*2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氢罐,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洲段东霞姚萍王洪仁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