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592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封闭壳体内设有多层茶叶流动带,壳体顶部的吹风装置通过风管连接位于最上层茶叶流动带的上方的出风口,吹风装置的进风侧设有加湿装置,相邻层的茶叶流动带之间均设有多个加热增光装置,控制装置连接并控制吹风装置、加热增光装置、加湿装置及茶叶流动带,封闭壳体外还设有恒温箱,恒温箱的温度控制范围为5至40摄氏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完成绿茶加工的贮青功能、红茶与白茶加工的萎凋功能、红茶加工的发酵功能及所有茶类加工过程中的回潮功能,实现一机多用,减少了茶农的设备和场地投入,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能进行贮青、回潮、萎凋及发酵作业的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国内外茶叶产销售市场多茶类销售趋势的变化,我国广大茶区的固定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一个茶区生产一种茶类发展为一个茶区生产多茶类的新格局。例如我国绿茶重点的产区浙江省以前大都生产加工绿茶为主,而近几年来不但生产加工绿茶,而且还生产销售红茶,白茶、黄茶等。这种多茶类的生产格局的变化也给我国传统的制茶机械带来了新困惑,广大茶农和茶企都迫切希望多功能制茶机械出现,以适应多茶类、生产加工的需要。公开日为2015年I月7日、公开号为CN 104255968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茶叶摊青机,包括摊青架体、送料架体、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送料架体的一端与摊青架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摊青架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托辊组、第二托辊组和第三托辊组,送料架体上安装有送料托辊组,第一传送带缠绕在第一托辊组上,第二传送带缠绕在第二托辊组上,第三传送带缠绕在第三托辊组和送料托辊组上;第一托辊组与第三托辊组通过链条连接,摊青架体的底部设有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链条与第二托辊组连接,第二驱动电机通过链条与第一托辊组连接;第一传送带的下方设有转运胶带机;该机能在速完成茶叶摊青的基础上提高摊青效率和摊青质量,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公开日为2015年I月7日、公开号为CN 104255968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自动连续红茶萎凋机,冷却干燥塔的出风口经出风管连接到萎凋箱底部的主风管,萎凋箱上部的回风管连接到冷却干燥塔的回风口 ;萎凋箱里设有若干层传送带,相邻传送带的转动方向相反,冷却干燥塔内上部设有储热干燥装置,底部设有水槽,水槽经泵和水管连通到冷却干燥塔内上部的喷淋头,喷淋头与储热干燥装置间设有隔离环筒。红茶萎凋过程中产生的高湿高温气体 回风到冷却干燥塔内,由水喷淋降温后再被储热干燥装置干燥后进入萎凋箱被循环利用。该专利改进了萎凋机及其配套的冷却干燥塔的结构,提高了冷却干燥塔处理高湿高温气体的效率,使得红茶萎凋工序可以在萎凋箱里连续自动进行,红茶萎凋效果良好,有利于保持红茶的品质均匀稳定。但上述两种茶机只能单一进行摊青或萎凋作业,不能满足茶农及茶企生产多种茶叶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茶叶鲜叶加工设备功能单一,不能满足茶农及茶企生产多种茶叶的需要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对茶叶进行能贮青、回潮、萎凋及发酵作业的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包括一封闭壳体,所述壳体内的设有多层茶叶流动带,茶叶流动带横向设置且其两端部呈交错状,相邻层的茶叶流动带其茶叶传送方向相反,壳体顶部的一侧设有进料口,壳体顶部的另一侧设有吹风装置,吹风装置通过风管连接位于最上层茶叶流动带的上方的出风口,吹风装置的进风侧设有加湿装置,最下层茶叶流动带的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相邻层的茶叶流动带之间均设有多个加热增光装置,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还设有控制装置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温度检测装置与湿度检测装置,控制装置连接并控制吹风装置、加热增光装置、加湿装置及茶叶流动带。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在封闭壳体内设置用于茶叶贮存及移动茶叶的茶叶流动带及用于处理茶叶青叶的吹风装置、加热增光装置、加湿装置等,通过在封闭的空间内营造出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及气流环境,并让茶叶在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内缓慢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加工需求选择相应的加工程序,在不同程序下通过控制加工时间,温度、湿度及光照度等茶叶加工参数,完成绿茶加工的贮青功能、红茶与白茶加工的萎凋功能、红茶加工的发酵功能及所有茶类加工过程中的回潮功能,从而实现一机多用,满足茶农及茶企生产多种茶叶的需要。这里的茶叶流动带两端部呈交错状是指上层茶叶流动带的出料端内缩,位于下层茶叶流动带的带面上,从而保证从上层落下的茶叶掉落在下层茶叶流动带的带面上。加湿装置用于调节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内的湿度,从而保证在某些茶叶加工工序对湿度的要求。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对茶叶进行贮青、回潮、萎凋及发酵作业的基本工艺原理及过程如下: 1、贮青:将进厂待加工的茶叶的鲜芽叶,经过输送装置送入机内,通过匀叶器,将茶叶以3-5公分厚度薄摊在茶叶流动带上,其中毛峰绿茶、黄茶贮青时间4-6小时,控制温度为12-15度;大宗绿茶吹冷风贮青1-2小时,控制冷风温度为5-8度。该工艺过程让茶叶中的青草气散发,内含水外溢、外表水散失并进行室内自然摊放、防止茶叶渥堆红变。2、萎凋:萎凋作业是红茶和白茶加工中一段重要工序,对茶的形成及质量优劣关系密切。本专利技术可进行吹冷风萎凋和加热吹风萎凋作业。其中加工红茶时茶叶在机内冷风萎凋3-4小时,控制冷风的温度为8-12度;然后开启加热增光装置,热风萎凋时间2-3小时,控制加热温度34-36度;加工白茶时茶叶在机内冷风萎凋2-3小时,控制冷风的温度为6-8度;然后开启加热增光装置,热风萎凋时间1-2小时,控制加热温度35-38度。3、回潮:回潮工序是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加工中的一段较为重要的工序。作用有三点:第一是通过回潮使茶叶回软,以便在揉捻工序易将茶叶揉成条。第二是回潮可促进“水闷气”散失,提高茶叶的新爽味。第三是回潮能使内含水外溢表面水散发,减少后道的烘干工序芽叶断碎和产生“烟焦味”。对于红茶、绿茶、白茶及黄茶,本专利技术的回潮加工作业过程如下。红茶:回潮时间1-1.5小时,控制温度为37-40度。大宗绿茶:回潮时间1-1.5小时,控制温度为12至15度。白茶:回潮时间1-1.5小时,控制温度为10-15度。黄茶:回潮时间:1.5-2小时,控制温度为15-20度。4、发酵:应用本机进行发酵作业有三大优点:一是因为是动态连续发酵,可促使红茶加工机械连续化、自动化。二是发酵温度均匀可控,有利于红茶发酵反应顺利进行,以促进大量中间产物形成对提高白茶的质作用明显。三是因该通过加热加光照发酵,所以对红茶的色、香、味、形的质形成十分有利。应用本机进行发酵作业,开启加热增光装置及加湿、吹风装置,机内温度控制在36-39度之间,机内湿度控制在80%-90%,茶叶流动带上表面的平均光照度2000至5000勒克斯,时间控制在2-3小时。作为优选,茶叶流动带的移动速度从上层至下层逐层线性递减,所述的加热增光装置靠近上层茶叶流动带设置,上层加热增光装置的加热温度高于下层,并从上层至下层逐层线性递减。具体的每层温度由不同茶叶、不同工序的工艺要求确定,最上层的加热增光装置对应所在工序的最高控制温度,最下层的加热增光装置对应所在工序的最低控制温度,中间层在高低温之间按线性比例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采用茶叶流动带的移动速度从上层至下层逐层线性递减、上层加热增光装置的加热温度高于下层,并从上层至下层逐层线性递减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最上层由于设置吹风口,因此不设置加热增光装置),即茶叶先以一个较快的速度通过一个温度相对较高的区域,使茶叶迅速达到预定的温度,然后在逐步减慢茶叶移动速度的同时适当降低加热温度,这样有利于在贮青、萎凋、发酵及回当前第1页1 2 3&n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包括一封闭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的设有多层茶叶流动带(2),茶叶流动带横向设置且其两端部呈交错状,相邻层的茶叶流动带其茶叶传送方向相反,壳体顶部的一侧设有进料口(3),壳体顶部的另一侧设有吹风装置(4),吹风装置通过风管(5)连接位于最上层茶叶流动带的上方的出风口(6),吹风装置的进风侧设有加湿装置(7),最下层茶叶流动带的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8),相邻层的茶叶流动带之间均设有多个加热增光装置(9),多功能茶叶鲜叶加工机还设有控制装置(10)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温度检测装置(11)与湿度检测装置(12),控制装置连接并控制吹风装置、加热增光装置、加湿装置及茶叶流动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鸿赵和涛吴利方洪勇苏和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