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岳道专利>正文

伸缩折合行李箱式脚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26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伸缩折合行李箱式脚踏车,其主要是可将车体分为前、后半部,其中前半部包含把手、前叉架及前轮,而后半部系在一箱形框内固设一可伸缩的连接管架,并于其固定架上接设后叉架、座垫管、后轮、传动装置及曲柄,其中连接车体前半部的活动管可伸入后半部的固定架中,把手可向下折合,将车体全部集合于后半部的箱形框范围内,形成行李箱式的收合状态,以便于携带及拖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伸缩折合行李箱式脚踏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有鉴于折叠式脚踏车使用率逐渐增加的趋势,以及它具备有轻便易携带、节省能源、兼具休闲与健身的特性、正能减缓目前都市污染及车位一位难求的问题。因此,折叠式脚踏车做为轻便的交通工具将是世界的一股潮流。现有的折叠式脚踏车1,如图1所示,通常在其车体结构上,大略可由前叉架11,后叉架12及一连接前、后叉架的折叠连接管13所构成,其中前叉架11的下方设有前轮111,上方设有把手112,而后叉架12的下方设有后轮121及传动装置122,其上方设有一座垫管123,以及坐垫管的上管端设有座垫124。以上述现有的折叠式脚踏车的构造来说,在折叠收合时,通常是将前叉架11上方的把手112先向下折合,利用其连接器113的旋钮114先行松开,以利于把手向下弯折,再将旋钮114扭紧来固定把手112,其次,再将连接管13处的旋钮131松开,以便将前叉架11向后叉架12位置折合,如图2所示,才把旋钮131锁紧,最后将座垫管123向下调整其高度,使脚踏车达到折叠缩小体积的目的。然而,一般折叠式脚踏车要携带时会面临以下的缺点1、必须用手出蛮力来完成收缩折叠动作,所以手指部位不小心就会被笨重的折弯连接管13所夹伤。2、完成折叠步骤后,虽然车的体积可以缩小,但其宽度却变大许多,加上车子没有外壳修饰,而显得外形宽松、杂乱不雅。3、携带时,不易走较远的路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伸缩折合行李箱式脚踏车。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通过连接管架连接的前半部与后半部,前半部包括前叉架、把手及前轮,后半部包括后叉架、后轮、座垫管架、传动装置及曲柄,其特点是所述脚踏车还包括一可供脚踏车的后半部及前半部收合后容置的箱形框,所述连接管架固设于箱形框内,连接管架的活动架前端固设于前叉架,连接管架的后侧固定于后叉架。所述箱形框包括由上而下成弧形的两侧板、设置在前侧的可掀开的前盖及箱罩板,两侧板后端下缘各设有一小轮,前盖设有可容连接管架穿过的孔洞,箱罩板的前、后位置处分别设有供前叉管的支管及座垫管穿过的孔洞,箱罩板上还设有提把。所述连接管架的活动架及固定架是利用齿轮做为伸缩的机构。所述连接管架分为活动架、固定架及旋动杆,其中活动架是在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管体前端固设一可供穿设脚踏车的前叉架支管的叉架座,并在两平行管体的底面固设有齿条,固定架是在一座垫管架的两侧固设两平行的管体,且该两管体的前端下缘设成缺口,并在相对于该缺口内缘的管体两侧壁分别固设有翼板,翼板设有供穿设旋动杆的孔洞,该旋动杆包括一旋柄、转轴、两齿轮,转轴的一端栓设旋柄,转轴上穿设有两齿轮,使两齿轮适相对于两管体的缺口位置。所述曲柄包括一曲柄杆、一曲柄座、一调整螺帽,曲柄杆穿设过曲柄座,由调整螺帽锁紧在曲柄座底端,曲柄杆上螺设有脚踏板,其中曲柄座是在一设有中孔的圆管体上端面设有互成90度相邻的四个凹槽,并在其曲柄座侧边延伸出一可供接设于脚踏车转动结构的轴管,曲柄座下方的管体上设有螺纹,曲柄座的管体下端为圆台状并于其端缘设有间隔缺口,调整螺帽可螺设于曲柄座的下端缘,调整螺帽的内壁设有螺纹,外壁面设有凸纹,其下端部亦呈圆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对于车体的缩合或展开,操作上非常方便又安全,不会夹伤手指;并且缩合时,不仅可缩小体积,同时还可便于拖行、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折叠式脚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脚踏车折叠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外观图。图4是图3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管架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连接管架组合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曲柄结构分解图。图8是图7的组合示意图。图9是图7的调整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收合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收合后的另一侧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拖行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收合后的示意图。图号说明1脚踏车11前叉架 111前轮 112把手113连接器 114旋钮 12后叉架121后轮122传动装置123座垫管 124座垫 13连接管131旋钮2脚踏车 21前叉架211支管212连接器 213旋钮 22把手 23前轮24后叉架 25座垫管架26后轮 27转动结构28座垫 281座垫管 3箱形框 31前盖311孔洞312孔洞 32小轮 33提把34凹槽 35螺丝4连接管架 41固定架411管体412端部 413翼板 42活动架421管体422齿条 423叉架座 43束管器5旋动杆51旋柄52转轴 521梢块53齿轮 6曲柄 61曲柄杆611帽头612凸块613螺孔 62曲柄座621中孔622、623槽 624轴管 625螺纹 626端缘627缺 63调整螺帽631螺纹 632凸纹 633端部64脚踏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脚踏车2,主要由前、后两半部构成,其中前半部包括前叉架21、把手22、前轮23,而后半部则是在一箱形框3的内侧固设一连接管架4与后叉架24、座垫管架25、后轮26连接为一体,曲柄6系由箱形框3外两侧伸入,以便嵌接于转动结构27的转轴,箱形框3系以螺丝35固设于连接管架4上。在上述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脚踏车前半部,系以前叉架21为主体,在其下方固设有前轮23,而前叉架21上方的支管211与把手22系借一连接器212接合,可利用连接器的旋钮213放松后,将把手22向下折合与前叉架21靠合,如图11所示,再利用旋纽213转紧,使把手靠合在前叉架21侧边定位。此为已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脚踏车后半部是在一箱形框3内固设一连接管架4,箱形框3的大小可供脚踏车的前后半部收合后容置,其前侧设有前盖31,两侧设有由上而下成弧形的两侧板,上方设有箱罩板,箱罩板上前、后位置处设有孔洞312供前叉管的支管211及座垫管281穿过,前盖的前侧设有孔洞311供连接管架穿过,连接管架4的后侧可接设后叉架24,再于后叉架24后端固设后轮26,而座垫管架25则固设于连接管架4的固定架41中间,以便承放设有座垫28的座垫管281。参见图5,连接管架4系由一固定架41及活动架42构成,其中固定架41是在二平行设置的管体411中间固设一与之垂直的座垫管架25,使三者固合为一体,两管体411的前端端部412下缘设成一段缺口,并于两管体411管壁外侧相对于该缺口的内端缘位置固设四片翼板413,可供穿设一旋动杆5。旋动杆5包含一旋柄51、转轴52及两圆管式齿轮53,旋柄51与转轴52枢接后,可将两齿轮53分别置于两管体411的翼板413间,借转轴52上固设的梢块521嵌合于两齿轮53轴孔上的梢合孔,以便转动旋柄51时,转轴上的齿轮53可以随之转动。另外,连接管架4的活动架42是在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管体421的前端固设一圆管式叉架座423,便于前叉架21的支管211可以穿设定位,同时,在其两管体421的底面固设有齿条422,使两管体421可以穿入固定架41的两管体411内,如图6所示,则,活动架42的两管体底面的齿条422适卡合于旋动杆5的齿轮53上,当旋动杆5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可将活动架42做向固定架41内缩入或伸出的移动。为使活动架42能确定的固定,亦可在固定架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伸缩折合行李箱式脚踏车,包括通过连接管架连接的前半部与后半部,前半部包括前叉架、把手及前轮,后半部包括后叉架、后轮、座垫管架、传动装置及曲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车还包括一可供脚踏车的后半部及前半部收合后容置的箱形框,所述连接管架固设于箱形框内,连接管架的活动架前端固设于前叉架,连接管架的后侧固定于后叉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岳道
申请(专利权)人:李岳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