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什拉姆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将车轮安装在车辆上的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16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车轮组件连接在车架上的轴组件。所述轴组件包括管状体(12),该管状体具有可连接在车架(18,20)上的第一端部(17)和第二端部(19)以及设置在该管状体(12)的第一端部(17)和第二端部(19)中的至少一个附近的端部开口的狭缝(25)。随动组件(42)构造成可使第一端部(17)和第二端部(19)中的一个径向变形,从而响应于由操纵杆促动器(24)引起的该随动组件的移动而使该端部卡在车架(18,20)上。该结构在轴组件和车架之间在线性方向和径向方向上都提供了刚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轮毂安装在把手转向车辆上的轴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将轮毂牢固地安装在悬架上以提供扭转更刚性的前悬架组件的轴组件。
技术介绍
通常,在如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把手转向车辆中,采用轴组件将轮毂安装在车叉上。所述车叉包括平行的腿部,这些腿部从轴的每一侧向上延伸并在车轮顶部处连接在形成部分自行车或摩托车框架的中央转向管处。车叉腿部的底端通常为U形或环状挂钩(dropout),用于接收轴组件。可使用快速安装装置将轴安装在所述挂钩上。这些装置方便了车轮的拆卸以便进行修理、运输、存放等。在通常的乘骑期间,乘骑者会遇到不平整地形,这种不平整通过车轮和车叉传递到车把。骑乘者可通过转向来应付这些不平整地形。为了有效地进行转向,必须尽可能直接将转向传递给车轮。为此,必须将车轮牢固且刚性地安装在车叉组件上。地形不平整会在前轮/轴/车叉交界处产生高负载,该负载在越野自行车中会更高,从而在车轮/车叉/轴交界处需要有更高的扭转刚性。为了满足这种更高需求,自行车轴设计已经逐渐向摩托车轴设计转移。然而,自行车轴在继续采用无工具快速拆卸设计的同时,还需要避免摩托车轴固有的重量大、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组件,它在车叉和轴之间提供了非常刚性的交界面,从而为越野骑乘提供了足够的扭转刚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组件,它允许不用工具而安装在车叉上或从车叉上拆卸下来。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组件,它包括更少的元件,以降低重量和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轮毂组件安装在车架上的轴组件。所述轴组件包括管状体、操纵杆促动器、以及随动组件。所述管状体具有可安装在车架上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管状体的至少一个端部构造成可利用端部开口的狭缝来径向变形,从而卡在车架上。所述随动组件设置在管状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附近,并可响应于操纵杆促动器的枢转而相对管状体轴向移动。所述随动组件构造成响应于由操纵杆促动器引起的该随动组件的移动而使管状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径向变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随动组件可包括布置在管状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附近的膨胀器元件,该膨胀器形成为响应于由操纵杆促动器引起的所述随动组件的轴向移动而使管状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径向变形。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案中,所述随动组件还可包括一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将操纵杆促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在膨胀器元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随动组件可包括设置在管状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另一个附近的第二膨胀器元件,该第二膨胀器元件可相对第一膨胀器元件反向移动,并形成为响应于由操纵杆促动器引起的所述随动组件的轴向移动而使管状体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中的所述另一个径向变形。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随动组件还可包括被操纵杆促动器可转动地容纳的套筒,该套筒偏心地设置在操纵杆促动器内以便响应于操纵杆促动器的枢转而使随动组件轴向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操纵杆促动器可包括一凸轮,该凸轮构造成响应于该操纵杆促动器的枢转而使随动组件轴向移动。从下面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描述并结合附图将更加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特征及优点。附图说明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案的轴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包括轮毂和前叉;图2是图1的车轮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组装在图1的轴组件的管状体上的夹紧操纵杆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夹紧操纵杆的侧视图;图5是图1的轴组件的立体图,具体表示出安装在前叉上的轮毂;图6是图1的轴组件的立体图,具体表示出包括安装在前叉上的车轮的轮毂,且夹紧操纵杆处于闭合位置;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具体表示出包括单个膨胀器元件和连接元件的随动组件;以及图8是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具体表示出包括单个膨胀器元件的随动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至图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轴组件的第一实施方案整体由附图标记10表示。轴组件10将自行车的前轮毂14连接在前悬架16上。或者,可利用轴组件10将后轮连接在自行车车架上或者将摩托车车轮连接在摩托车车架上。轴组件10穿过轮毂14同轴延伸,从而安装在悬架16的挂钩18、20上。所述轴组件通常包括具有第一端部17和第二端部19的管状体12。轮毂14可转动地安装在管状体12上,并且管状体12的第一端部17和第二端部19分别安装在车叉16的挂钩20、18上。在图1至图6的实施方案中,管状体12的第一端部17拧进车叉16的挂钩20中,而管状体12的第二端部19与夹紧操纵杆24相连,夹紧操纵杆24构造成可枢转地将轴组件10夹紧在车叉挂钩18、20上,从而在轴组件10和悬架16之间形成刚性连接。管状体12具有端部开口的狭缝25,该狭缝位于所示实施方案的两个端部17、19处。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所述狭缝可仅位于管状体的一个端部处。此外,可只使用单个狭缝。当然,所述狭缝可呈允许管状体12的端部17、19径向变形的任何形状。管状体12包围着杆或扦状物(skewer)26,扦状物26具有连接到夹紧操纵杆24上的第一端部28以及连接到防松螺母32上(在本实施方案中是拧到防松螺母32上)的第二端部30。推力垫圈40和第一膨胀垫圈42为楔形,直径较大部定位成靠近夹紧操纵杆24。在第一膨胀垫圈42和管状体12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44,该第一复位弹簧还同轴地安装在扦状物26上,用于偏压垫圈42使其离开管状体12。第二膨胀垫圈48位于扦状物26的另一个端部30处,其形状与第一膨胀垫圈42类似,第二膨胀垫圈48的直径较小部对置地定位成朝向第一膨胀垫圈42的直径较小部。膨胀垫圈42、48形成为当膨胀垫圈42、48在管状体12内轴向移动时使管状体12径向变形。因此,它们可呈许多可选形状。设置在管状体12和第二膨胀垫圈48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46偏压第二膨胀垫圈48使其离开管状体12。第一复位弹簧44和第二复位弹簧46被管状体12中的台肩27轴向约束。防松螺母32拧到扦状物26的端部30上,且靠近第二膨胀垫圈48。夹紧操纵杆24包括用来容纳枢轴套筒36的孔34。枢轴套筒36在夹紧操纵杆24的孔34内自由转动,并具有用于连接到扦状物26上的螺纹孔38。扦状物26延伸穿过夹紧操纵杆24中的狭缝39,并拧进枢轴套筒36的螺纹孔38中。优选的是,扦状物26上的螺纹长度设计成这样,从而扦状物26当与枢轴套筒36完全接合时接触到底夹紧操纵杆24还包括绕孔34偏心设置的整体凸轮66。当夹紧操纵杆24绕套筒36枢转时,凸轮66抵靠推力垫圈40,从而朝着管状体轴向推动推力垫圈40和第一膨胀垫圈42,同时,套筒36拉动扦状物26,由此同样也朝着管状体12反向拉动第二膨胀垫圈48。当第一膨胀垫圈42和第二膨胀垫圈48被相对推动并被拉向管状体12的中心而与管状体12的第一端部17和第二端部19接合时,膨胀狭缝25径向向外变形以增大管状体12在车叉挂钩18、20处的直径,从而使得管状体12牢固地卡在挂钩上。可以通过使防松螺母32沿扦状物26的螺纹向上或向下运动来调节由夹紧操纵杆24提供的夹紧力和轴组件10的长度。例如,顺时针转动防松螺母32可增大管状体12和车叉16之间的夹紧力,而逆时针转动防松螺母32则可减小管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轮毂安装在车架上的轴组件,它包括:    管状体,其具有可安装在车架上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构造成可径向变形以卡在车架上,该管状体包括端部开口的狭缝,该狭缝设置在管状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处;    操纵杆促动器;以及    随动组件,它设置在所述管状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附近并可响应于所述操纵杆促动器的枢转而相对所述管状体轴向移动,该随动组件构造成响应于由操纵杆促动器引起的该随动组件的移动而使所述管状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径向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塞尔罗斯爱德华赫林顿约翰里德詹姆士奥斯本
申请(专利权)人:什拉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