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1679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包括机壳、控制板、至少一个轴流风机以及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机壳内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机壳的内腔分隔成加热区和控制区,控制板设置在控制区内,轴流风机和电加热元件与控制板电联;加热区前侧的机壳上开设出风口,加热区后侧的机壳上开设进风口,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加热区内,至少一个轴流风机设置在进风口和电加热元件之间的加热区内。能快速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列车的车厢内,并在车厢内形成对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铁道客车上取暖采用空调及电取暖器两类设备。而电取暖器作为空调取暖的补充,一般采用空气自然对流方式。因自然对流散热慢的因素,加上温度安全方面的限制,造成体积大,功率无法提升。譬如,功率1200W电热器,其外形尺寸需1200x350x90mm。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包括机壳、控制板、至少一个轴流风机以及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所述机壳内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机壳的内腔分隔成加热区和控制区,所述的控制板设置在控制区内,所述轴流风机和电加热元件与控制板电联;所述加热区前侧的机壳上开设出风口,所述加热区后侧的机壳上开设进风口,至少一个所述的电加热元件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加热区内,至少一个所述的轴流风机设置在进风口和电加热元件之间的加热区内。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区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出风口温度的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感应探头设置在加热区的出风口处,所述的温控器与控制板形成电联。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区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电加热元件温度的超温保护器,所述的超温保护器与控制板形成电联。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区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轴流风机工作电流的传感器,所述的轴流风机经传感器与控制板形成电联。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元件的数量为3个。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加热元件为电热管或电热板或PTC。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外形为390x320x180mm。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前侧设置有铭牌和指示灯。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两侧还设置有活动检修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能快速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列车的车厢内,并在车厢内形成对流;②经设置的温控器能有效控制设备的出风口的温度,当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值时,电热元件停止工作,当出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电热元件自动再次工作;③经设置的超温保护器,能够有效监测电加热元件的温度,从而确保装置的安全工作;④经设置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轴流风机的电压或电流,从而判定轴流风机是否存在异常,从而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⑤、隔板的设置将控制板和电加热元件分隔开来,避免了电加热元件的热量对控制板产生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和图2是本技术电热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电热装置的俯视图;其中:1、机壳,2、隔板,3、控制区,4、加热区,5、电加热元件,6、轴流风机,7、控制板,8、温控器,81、感应探头,9、超温保护器,11、进风口,12、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包括机壳、控制板、至少一个轴流风机以及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机壳内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机壳的内腔分隔成加热区和控制区,控制板设置在控制区内,轴流风机和电加热元件与控制板电联。电加热元件的数量优选3个,轴流风机数量优选I个,并且电加热元件可选用电热管或电热板或PTC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加热区前侧的机壳上开设出风口,加热区后侧的机壳上开设进风口,3个电加热元件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加热区内,轴流风机设置在进风口和电加热元件之间的加热区内。为控制出风的温度,在控制区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出风口温度的温控器,温控器的感应探头设置在加热区的出风口处,温控器与控制板形成电联。感应探头将测得温度反馈至控制板,由控制板控制电加热元件的工况。为确保装置的安全运行,加热区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电加热元件温度的超温保护器,超温保护器安装在电加热元件上,超温保护器与控制板形成电联;如果电加热元件因故障温度升的过高,那么超温保护器可以实时进行检测,并将数据反馈至控制板,并由控制板来判定电加热元件是否存在异常。同样是为了提高本技术装置的安全性,控制区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轴流风机工作电流的传感器,轴流风机经传感器与控制板形成电联。如果轴流风机出现故障,传感器可以根据实时检测的工作电流来判定,传感器可选用市场上的霍尔传感器,传感器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板,由控制板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本技术的电热装置在使用时吊装在座椅的骨架的下方,机壳的外形为390x320x180mm,体积相对较小,可放置在车辆座椅的下方,满足车辆空间方面的需求;同时为了方便对装置的检测,在机壳的两侧还设置有活动检修门。为方便对装置的信息传递,机壳的前侧设置有铭牌和指示灯。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壳(1)、控制板(7)、至少一个轴流风机(6)以及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5),所述机壳⑴内设置有隔板(2),该隔板⑵将机壳(I)的内腔分隔成加热区(4)和控制区(3),所述的控制板(7)设置在控制区(3)内,所述轴流风机(6)和电加热元件(5)与控制板(7)电联; 所述加热区⑷前侧的机壳⑴上开设出风口(12),所述加热区(4)后侧的机壳(I)上开设进风口(11),至少一个所述的电加热元件(5)设置在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加热区(4)内,至少一个所述的轴流风机(6)设置在进风口(11)和电加热元件(5)之间的加热区(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区(3)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出风口(12)温度的温控器(8),所述温控器⑶的感应探头(81)设置在加热区(4)的出风口(12)处,所述的温控器⑶与控制板(7)形成电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区(4)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电加热元件(5)温度的超温保护器(9),所述的超温保护器与控制板(7)形成电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区(3)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轴流风机(6)工作电流的传感器,所述的轴流风机(6)经传感器与控制板(7)形成电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加热元件(5)的数量为3个。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加热元件(5)为电热管或电热板或PTC。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壳(I)的外形为390x320x18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壳(I)的前侧设置有铭牌和指示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壳(I)的两侧还设置有活动检修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包括机壳、控制板、至少一个轴流风机以及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机壳内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机壳的内腔分隔成加热区和控制区,控制板设置在控制区内,轴流风机和电加热元件与控制板电联;加热区前侧的机壳上开设出风口,加热区后侧的机壳上开设进风口,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用电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壳(1)、控制板(7)、至少一个轴流风机(6)以及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5),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隔板(2),该隔板(2)将机壳(1)的内腔分隔成加热区(4)和控制区(3),所述的控制板(7)设置在控制区(3)内,所述轴流风机(6)和电加热元件(5)与控制板(7)电联;所述加热区(4)前侧的机壳(1)上开设出风口(12),所述加热区(4)后侧的机壳(1)上开设进风口(11),至少一个所述的电加热元件(5)设置在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加热区(4)内,至少一个所述的轴流风机(6)设置在进风口(11)和电加热元件(5)之间的加热区(4)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晓光夏荣进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剑湖金城车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