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1108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具有一盖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与该摩托车主开关连接的连动件;    一设置于该盖体上的锁扣单元,该锁扣单元包含一作动件,该作动件连接一弹性卡榫,于该作动件上设有第一卡掣件;    一与该连动件连结的第二卡掣件,该第二卡掣件与该第一卡掣件相卡掣。(*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连动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能用以开启摩托车第二置物箱的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一般摩托车通常配备有二用以供置放随车物品的置物箱,最基本的就是位于坐垫下方的空间较大的第一置物箱,专供放安全帽、雨衣、挡风衣物、锁具等体积较大的物品,另一则是位于摩托车龙头内侧处或位于脚踏板与坐垫间的斜板处的第二置物箱,其空间较小,通常供放置抹布、遮阳眼镜、小工具等体积较小的物品,而第二置物箱还区分成开放式与可封闭式两种型态。以开启第一置物箱来说,除了以车钥匙另外插置于控制第一置物箱的锁孔进行开锁的设计外,己存在有直接于摩托车主开关控制第一置物箱自动开启的技术手段,增加了使用上的便利性。而以可封闭式第二置物箱来说,仍必须于摩托车熄火(主开关是处于Off或Lock状态)后,车钥匙始能抽离摩托车主开关而插置入其锁孔内,第二置物箱才能顺利开启而取物,于使用上仍略显不便。本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将车钥匙拔离摩托车主开关,而以直接透过摩托车主开关控制摩托车第二置物箱的启闭状态,能有效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一种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具有一盖体,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与该摩托车主开关连接的连动件一设置于该盖体上的锁扣单元,该锁扣单元包含一作动件,该作动件连接一弹性卡榫,于该作动件上设有第一卡掣件;一与该连动件连结的第二卡掣件,该第二卡掣件与该第一卡掣件相卡掣。该第二卡掣件可受该连动件连动而于一卡固位置与一脱离位置间移动。所述的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扣单元的该第一卡掣件呈槽孔状,该第二卡掣件是呈杆状,该第二卡掣件是插入该第一卡掣件中。所述的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掣件设置于一定位块内成滑动配合,另设一角铁以支撑固定该定位块。所述的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为一钢线。本技术的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通过一摩托车主开关而控制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的启闭状态,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具有一盖体,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包含一能受控于该摩托车主开关的连动件、一设置于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的盖体上的锁扣单元,以及一与该连动件连结的第二卡掣件,该锁扣单元具有一能控制该盖体启闭的作动件,以及一设置于该作动件上的第一卡掣件,该第二卡掣件能受该连动件连动而于一卡固位置与一脱离位置间移动,于该卡固位置时,该第二卡掣件是与该第一卡掣件相卡掣,而使该作动件无法作动,于该脱离位置时,该第二卡掣件则脱离该第一卡掣件,该作动件则得以作动。本技术不需将车钥匙拔离摩托车主开关,而以直接透过摩托车主开关控制摩托车第二置物箱的启闭状态,确实能达到有效提高使用便利性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一组装示意图,说明本技术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是用以控制一摩托车第二置物箱的启闭;图2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锁扣单元;图3是一连动关系图,说明于该摩托车主开关处于ON或OFF状态时,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卡掣件是位于一脱离位置,其一作动件得以旋动至一开启位置;以及图4是一连动关系图,说明于该摩托车主开关处于LOCK状态时,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二卡掣件是位于一卡固位置,该作动件则位于一锁紧位置。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以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的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1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4是位于一摩托车龙头内侧,并具有一盖体41及一能受该盖体41封闭且供容置物品的置物空间42。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1包含一能受控于一摩托车主开关2的连动件11、一设置于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4的盖体41上的锁扣单元12、一与该连动件11连结的第二卡掣件13、一用以辅助定位该第二卡掣件13于其内往复滑移的圆柱型的定位块14,以及一用以支撑固定该定位块14的L型的角铁15。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卡掣件13是呈一杆状,该连动件11是一钢线。请参阅图2、3所示,该锁扣单元12具有一形成有一开孔120的壳体124、一能相对该壳体124在一开启位置与一锁紧位置间往复旋动的作动件121、一设置于该作动件121上而能与该第二卡掣件13相卡掣的第一卡掣件122,以及一设置于该作动件121一端的弹性卡榫123。该作动件121是轴设于该壳体124中,而得以相对该壳体124转动。该弹性卡榫123能受该作动件121连动而相对该壳体124纵向往复运动,该作动件121往该开启位置转动时,该弹性卡榫123则往下移动;当该作动件121往该锁紧位置转动时,该弹性卡榫123则往上移动。而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掣件122是成槽孔状并与该壳体124的开孔120相连通,使该第二卡掣件13能同时伸置卡掣于该开孔120与第一卡掣件122中。请参阅图3、4所示,该第二卡掣件13是可脱离地插伸于该第一卡掣件122,主要是能受该连动件11连动而相对该角铁15于一卡固位置(如图4所示)与一脱离位置(如图3所示)间移动。于该卡固位置时,该第二卡掣件13是插置于该第一卡掣件122中,而使该作动件121无法旋动。于该脱离位置时,该第二卡掣件13则脱离该第一卡掣件122,该作动件121则得以旋动。当欲开启该第二置物箱时,使用者则使摩托车主开关2处于ON或OFF状态,而同步使该连动件11控制该第二卡掣件13远离该第一卡掣件122而位于该脱离位置,使用者再旋动该作动件121至该开启位置,该弹性卡榫123会往下移动而停止施予该盖体41闭合定位作用,此时,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4的盖体41开启,让该置物空间42露出,使用者则能进行取物或置物动作,同时,使用者松放该作动件121,该作动件121则会自动回复至该锁紧位置,该弹性卡榫123会同步往上复位。另外,当使用者已完成取、置物动作时,持续让该摩托车主开关2处于ON或OFF状态,仅需直接将该盖体41往该置物空间42扣合上,通过该弹性卡榫123的卡制即能让该盖体41再次闭合锁紧。由此可知,不论摩托车是处于引擎发动状态(ON状态)或是引擎熄火未上锁状态(OFF状态),车钥匙不需拔离摩托车主开关2,使用者便可直接旋动该作动件121,即能适时开启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4,随后进行闭合动作时,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4则能稳固地闭合,而明显增进摩托车第二置物箱4的启闭便利性,有效改善习知需于摩托车处于OFF或LOCK状态下,将车钥匙拔离摩托车主开关2而插入其锁孔内,才能开启摩托车第二置物箱4的繁琐不便利性。相反地,当使用者欲离开摩托车而使摩托车主开关2处于LOCK状态时,该连动件11则会控制该第二卡掣件13位于该卡固位置而突伸入该第一卡掣件122内,此时,该作动件121则会稳固地位在该锁紧位置而无法被旋动,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4的盖体41则紧密闭合,无法透过该作动件121而开启。归纳上述,本技术的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1,由摩托车主开关2控制该作动件121的旋动与否,而得以控制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4的启闭,有效提高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4于启闭间的高便利性,故确实能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第二置物箱连动装置,该摩托车第二置物箱具有一盖体,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