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脚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512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脚蹬,它包括:脚蹬杆(1)、脚踏板(2),所述脚蹬杆(1)上设置有连接座(3)、副支架座(4),所述脚踏板(2)连接于所述脚蹬杆(1)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脚蹬杆(1)相连接的脚踏板(2)一端设置有芯轴(5);所述脚蹬杆(1)的两端各设有一脚蹬支承(7);所述脚踏板(2)通过所述芯轴(5)、脚蹬支承(7)、销轴(8)与所述脚蹬杆(1)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脚蹬杆(1)为基体,以销轴(8)为旋转轴,使用时,把脚踏板(2)扳平即可行驶;在较窄的环境下或不用时,将脚踏板(2)向上转动即可折叠收起,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节约空间、便于运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脚蹬,特别是一种摩托车脚蹬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托车脚蹬采用的是将脚蹬杆直接插入脚蹬胶套以作脚踏板用的结构,该结构的缺点是不具备折叠功能,亦即不能将脚踏板收起;因而,在较窄的环境条件下不能使用,并且在整车的包装中,带有无折叠功能脚蹬的摩托车整车的占有体积大,增加了包装、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板可折叠收起的摩托车脚蹬。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摩托车脚蹬,它包括脚蹬杆、脚踏板,所述脚蹬杆上设置有连接座、副支架座,所述脚踏板连接于所述脚蹬杆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脚蹬杆相连接的脚踏板一端设置有芯轴,该芯轴上开有通孔;所述脚蹬杆的两端各设有一脚蹬支承,该脚蹬支承上开有通孔;所述脚踏板通过所述芯轴、脚蹬支承、销轴、通孔与所述脚蹬杆活动连接。上述脚蹬支承为马蹄形。上述芯轴的端面为一斜面,这样设置可使所述脚踏板绕所述销轴转转动的角色不超过90度。上述芯轴贯穿所述脚踏板并与设置于所述脚踏板上的外板固定连接,这样设置可增加脚踏板的强度以增大其承压力。上述脚踏板上设置有胶套;在与所述脚蹬杆相连接的脚踏板一端端面还设置有限位板。本技术以脚蹬杆为基体,以销轴为旋转轴,限位板、开口销及垫圈起辅助限位作用,以防止脚踏板滑出脚蹬杆;使用时,把脚踏板扳平(保持在水平方向)即可行驶;在较窄的环境下或不用时,将脚踏板向上转动即可折叠收起,因此,本技术操作方便、节约空间、便于运输。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采用脚蹬杆的结构图;图4为图3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采用脚踏板的结构图;图6为图5的后视图;图7为图5的左视图;图8为图5的右视图;图9为本技术所采用脚踏板的纵剖图;图10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上述附图,本技术一种摩托车脚蹬,它包括脚蹬杆1、脚踏板2,所述脚蹬杆1上设置有连接座3、副支架座4,所述脚踏板2连接于所述脚蹬杆1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脚蹬杆1相连接的脚踏板2一端设置有芯轴5,该芯轴5上开有通孔6;所述脚蹬杆1的两端各设有一脚蹬支承7,该脚蹬支承7上开有通孔6;所述脚踏板2通过所述芯轴5、脚蹬支承7、销轴8、通孔6、垫圈13、开口销14与所述脚蹬杆1活动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所述脚踏板2能以销轴8为转动轴转动,从而使脚踏板2向上折叠收起。上述脚蹬支承7为马蹄形。上述芯轴5的端面为一斜面9。上述芯轴5贯穿所述脚踏板2并与设置于所述脚踏板2上的外板10固定连接。上述脚踏板2上设置有胶套11;在与所述脚蹬杆1相连接的脚踏板2一端端面还设置有限位板12。参见图1、图10,使用时,将所述脚踏板2上的芯轴5置于所述脚蹬支承7的马蹄形槽内,然后把销轴8插入通孔6,用垫圈13、开口销14进行限位;把脚踏板2扳平即可行驶;在较窄的环境下或不用时,将脚踏板2向上转动即可折叠收起。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脚蹬,它包括脚蹬杆(1)、脚踏板(2),所述脚蹬杆(1)上设置有连接座(3)、副支架座(4),所述脚踏板(2)连接于所述脚蹬杆(1)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脚蹬杆(1)相连接的脚踏板(2)一端设置有芯轴(5),该芯轴(5)上开有通孔(6);所述脚蹬杆(1)的两端各设有一脚蹬支承(7),该脚蹬支承(7)上开有通孔(6);所述脚踏板(2)通过所述芯轴(5)、脚蹬支承(7)、销轴(8)、通孔(6)与所述脚蹬杆(1)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支承(7)为马蹄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5)的端面为一斜面(9)。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摩托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5)贯穿所述脚踏板(2)并与设置于所述脚踏板(2)上的外板(10)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摩托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2)上设置有胶套(11);在与所述脚蹬杆(1)相连接的脚踏板(2)一端端面还设置有限位板(12)。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2)上设置有胶套(11);在与所述脚蹬杆(1)相连接的脚踏板(2)一端端面还设置有限位板(1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脚蹬,它包括脚蹬杆(1)、脚踏板(2),所述脚蹬杆(1)上设置有连接座(3)、副支架座(4),所述脚踏板(2)连接于所述脚蹬杆(1)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脚蹬杆(1)相连接的脚踏板(2)一端设置有芯轴(5);所述脚蹬杆(1)的两端各设有一脚蹬支承(7);所述脚踏板(2)通过所述芯轴(5)、脚蹬支承(7)、销轴(8)与所述脚蹬杆(1)活动连接;本技术以脚蹬杆(1)为基体,以销轴(8)为旋转轴,使用时,把脚踏板(2)扳平即可行驶;在较窄的环境下或不用时,将脚踏板(2)向上转动即可折叠收起,因此,本技术操作方便、节约空间、便于运输。文档编号B62J25/00GK2749760SQ20042010555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彭阳国 申请人:重庆科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脚蹬,它包括:脚蹬杆(1)、脚踏板(2),所述脚蹬杆(1)上设置有连接座(3)、副支架座(4),所述脚踏板(2)连接于所述脚蹬杆(1)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脚蹬杆(1)相连接的脚踏板(2)一端设置有芯轴(5),该芯轴(5)上开有通孔(6);所述脚蹬杆(1)的两端各设有一脚蹬支承(7),该脚蹬支承(7)上开有通孔(6);所述脚踏板(2)通过所述芯轴(5)、脚蹬支承(7)、销轴(8)、通孔(6)与所述脚蹬杆(1)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阳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