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994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模体设置有三个进料口,形成三个流道、复合流道,以及流道间的隔温结构,可以使得多层原料复合的同时,又能很好的阻隔不同原料之间的温度传递,从而使原料保持原有的特性从而达到生产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多层复合挤塑成型设备,具体为多层复合模挤出模头。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多层挤出模头出来的产品一般通过分配器复合,这种方案仅适合熔点接近的原料(±10° ),如果原料之间熔点温度大于(±10° )此方案就无法达到要求,如图1所示。此时,三个进料口之间需要通过隔温孔阻隔不同原料之间温度的传递。由于分配器内部空间有限,各个流道之间的距离太近,隔温孔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多层原料复合的同时,又能单独控制其各层的温度。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模、下模体、上前模和下前模,其中上前模设置在上模的前端,下前模设置在下模的前端,上模和下模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流道连同第一进料口,通过在上模上设置的加热棒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上模和上前模形成第二流道,第二流道连同第二进料口,通过在上前模设置有加热棒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下模和下前模形成第三流道,第三流道连通第三进料口,通过在下前模设置有加热棒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上前模和下前模形成复合流道,复合流道连接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之间分别设有隔温孔来阻隔温度的传递。进一步地,所述的隔温孔为双排设置,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的隔温孔设置在上模,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之间的隔温孔设在下模。进一步地,所述的复合流道在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出料交汇点与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加热棒分别设置在上模、下模、上前模和下前模上。进一步地,所述的隔热孔为长深孔,每个隔热孔的孔口与外界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隔热孔为油/水循环孔,隔热孔内部通道相互连通形成冷却循环油/水路。采用上述结构的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在模体上设置有三个进料口,形成三道流道,以及各个流道之间隔温孔的结构,可以使得多层原料复合的同时,避免各个原料之间的工艺温度相互影响,从而破坏原料的特性,使所生产的产品达到要求,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挤出模头的复合示例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挤出模头的复合示例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层复合挤出模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4所示,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包括有上模1、下模2、上前模3和下前模4,其中上前模3设置在上模I的前端,下前模4设置在下模2的前端,上模I和下模2形成第一流道10,第一流道10连同第一进料口 a,通过在上模I上设置的加热棒17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上模I和上前模3形成第二流道20,第二流道20连同第二进料口 b,通过在上前模3设置有加热棒18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下模2和下前模4形成第三流道30,第三流道30连通第三进料口 C,通过在下前模4设置有加热棒19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上前模3和下前模4形成复合流道40,复合流道40连接第一流道10、第二流道20、第三流道30 ;在第一流道10与第二流道20,第一流道10与第三流道30之间分别设有隔温孔11、12来阻隔温度的传递。如图2-3所示,隔温孔11、12为双排设置,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20之间的隔温孔11设置在上模1,第一流道10和第三流道30之间的隔温孔12设在下模2。第一流道10与第二流道20通过隔温孔11隔温,第一流道10与第三流道30通过隔温孔12隔温。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孔11、12为长深孔,每个隔热孔的孔口与外界连通。当为了提高隔热效果时,可以隔热孔设计为油/水循环孔,隔热孔内部通道相互连通形成冷却循环油/水路。如图2所示,复合流道40在第一流道10、第二流道20和第三流道30的出料交汇点14、15、16与第一流道10、第二流道20、第三流道30连通。原料从进料口 a、b、c进入各自的流道后,然后出料再进入复合流道40进行复合,然后从最终出料口 50挤出已经复合好的原料进行产品的生产。本专利技术隔温孔11、12的设置使得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可以直接在同一模头内进行复合,即使不同原料工艺温度的温差达到50度都可以很好的阻隔温度传递,从而使原料保持原有的特性从而达到生产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主权项】1.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模、下模体、上前模和下前模,其中上前模设置在上模的前端,下前模设置在下模的前端,上模和下模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流道连同第一进料口,通过在上模上设置的加热棒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上模和上前模形成第二流道,第二流道连同第二进料口,通过在上前模设置有加热棒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下模和下前模形成第三流道,第三流道连通第三进料口,通过在下前模设置有加热棒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上前模和下前模形成复合流道,复合流道连接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之间分别设有隔温孔来阻隔温度的传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温孔为双排设置,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的隔温孔设置在上模,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之间的隔温孔设在下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流道在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出料交汇点与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棒分别设置在上模、下模、上前模和下前模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隔热孔为长深孔,每个隔热孔的孔口与外界连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隔热孔为油/水循环孔,隔热孔内部通道相互连通形成冷却循环油/水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模体设置有三个进料口,形成三个流道、复合流道,以及流道间的隔温结构,可以使得多层原料复合的同时,又能很好的阻隔不同原料之间的温度传递,从而使原料保持原有的特性从而达到生产的要求。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IPC分类】B29C47-92, B29C47-14, B29C47-06, B29C47-86【公开号】CN204488008【申请号】CN201520173198【专利技术人】梁斌 【申请人】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5年3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模、下模体、上前模和下前模,其中上前模设置在上模的前端,下前模设置在下模的前端,上模和下模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流道连同第一进料口,通过在上模上设置的加热棒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上模和上前模形成第二流道,第二流道连同第二进料口,通过在上前模设置有加热棒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下模和下前模形成第三流道,第三流道连通第三进料口,通过在下前模设置有加热棒来保证原料生产工艺温度;上前模和下前模形成复合流道,复合流道连接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之间分别设有隔温孔来阻隔温度的传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