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天佑专利>正文

自行车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737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减震装置,它包括一主体机构、一动体机构、一U形机构,所述U形机构为呈平面的U形机构,它的两固定端向上弯,并与主体相连接,所述的主体机构呈筒形,并带有上、下贯穿轴孔,轴孔上方连接椅座,轴孔内插入动体机构的伸缩筒,伸缩筒内装入弹性体及止挡件。本装置连接于座椅与座管之间,为一独立装置,安装后可提供座椅减震功能,装拆方便。(*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减震装置。一般市上的自行车减震座管主要功能是提供座椅一减震效果,其间采用各种不同的减震机构,有的轴筒式、有的滑轨式、有的连杆式等,藉压缩弹性体而达到减震的功能;但这类所谓的减震座管,皆具上端头固定兼调整座椅,下端管插入自行车体机构内夹紧之,以取代习知的自行车座管;诸如此类的减震座管,故然增进了乘骑者很大的舒适感,但经实地制造及市场上的反应,实有两项缺点无法避免一、自行车车体机构尺寸多种,有城市车、登山车、越野车甚或各国使用车身不同,造成其座管的外径粗细不一,如此情况下,工厂制造尺寸繁多而无法大量以降成本,又本来无座椅减震者欲购买加装却因尺寸不合而无法普遍化;二、自行车安装一般的减震座管,则必须拆下习知的座管(可能丢弃浪费之),但有一天若想取消座椅的减震功能(部份自行车骑士会因路况、速度、施力等需求),则又必须装回习知的座管,如此造成使用者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直接安装于已有自行车座椅与座管间,提供座椅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减震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机构这种自行车减震装置包括一主体机构、一动体机构、一U形机构,所述的U形机构为呈平面的U形机构,它的两固定端向上弯,并与主体相连接,所述的主体呈筒形,并带有上下贯穿轴孔,轴孔上方连接椅座,轴孔内插入动体机构的伸缩筒,伸缩筒内装入弹性体及止档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于自行车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元件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图图4a、图4b为本技术安装于自行车的实施动作图图5为本技术机构加强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构型的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构型的组合图图8a、图8b为本技术另一构型安装于自行车的实施动作图首先,如图1所示,此图为本座椅减震装置安装于自行车体示意图,其中所示的车身105、座管6和座椅107及圆钢线108皆同于传统习知构造(图1右侧圆圈内图示)唯本特征在于座椅107与座管6之间设计壹可拆装式的座椅减震装置1;如图2、图3所示,为本技术分解图及组合图,其构造大致包含有一主体2机构、一动体5机构、一U形机构3和若干元件如弹性体4及螺钉等固定件组合而成,其中;主体2机构,后面具有一上下贯穿轴孔21,且垂直该轴心下段筒面钻有一止孔212,而前面凸出部则设有一对夹槽22,且该对夹槽22中间亦钻有一内螺牙锁孔221;动体5机构,其上具有一习知的椅座52以配合左、右夹板521供座椅107固定用,上面则导有一内螺牙孔523以旋入一调整螺帽522,而其下段延伸一伸缩筒51,具有一贯穿并上接内螺牙孔523的容置空间511;此动体5伸缩筒51外径恰小于主体2轴孔21内径,且延伸缩筒51中心后侧亦导有适当长度的长槽孔512,得以让伸缩筒51插入主体2轴孔21后,由下依序一弹性体4(本图式以习知弹簧替代)及一下挡片41(以凸出嵌键412略朝上姿态)放入容置空间511内,并上推一压缩适当量至弹性体4上顶椅座52调整螺帽522,且下档片41嵌键412落入伸缩筒51长槽孔512内,此时将止档螺钉211由主体2止孔212穿过动体5长槽孔512螺入下档片41垂直嵌键412的螺孔411内,而完成了本减震装置主体2与动体5的组合;U形机构3系应用与习知座椅107圆钢线108相似尺寸;即一般圆钢线108的线径31为7mm,且左、右线宽距32为42mm;主要为呈平面U形钢线机构供习知座管6得以像固定习知座椅107一般固定之,而其延伸向上弯的两固定端33则用于置入前述主体2机构前面凸出部一对夹槽22内,并以一螺栓234穿过一同具有对夹槽232之夹块23孔233内,螺入主体2夹槽22间的锁孔221内,而完成了本减震装置主体2、动体5及U形机构3总组合;如图6、图7、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构型分解图、组合图及实施动作图,由此可看出1、主体2A与动体5A间减震设计亦可为主轴53A、副轴55A双轴式,达到定向不旋转及一止档帽552A止档作用,2、动体5A与习知座椅107间固定设计亦可为座管头56A上盖压紧方式,达到固定及调倾角作用,3、U形机构3A固定于主体2A方式,亦可将U形机构3A固定端33A改有螺牙,特穿过主体2A凸出机构的穿孔22A后,上紧螺帽24A固定之。如图4所示,系本技术安装于自行车的实施动作图,可看出习知座椅107圆钢线108置入椅座52间以左、右夹板521夹紧固定于动体5上,而习知座管6座管头61则固定结合了U形机构3、主体2,借助前述的伸缩筒51套入轴孔21内行上下来回压缩著弹性体4及下档片41嵌键412嵌入长槽孔512保持定向作用下,达到了本技术设计目的。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机构加强示图,特别注意本技术的重点,即U形机构3,基于此机构受到前述所提必须能安装于习知自行车座管6的限制(如一般圆钢丝108线径7mm且线距42mm),故其材料强度要求很重要,且其加强机构设计亦应考虑之,如图5所示可于上设一厂形加强筋7,其上端固定在主体2上方71,下端固定在U形机构3前面72;由于其固定方式可为焊接、锁固、紧配等习知方法而与本U形机构3前面72;由于其固定方式可为焊接、锁固、紧配等习知方法而与本U形机构3设计皆适用。本技术优点本技术实为一独立、具功能性减震装置,可直接安装于自行车座椅和座管间,随时加装于任何一部车体,不需要时随时可拆除而回复原状,不论成车厂、售后服务等皆有很大市场需求。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主体机构、一动体机构、一U形机构,所述的U形机构为呈平面的U形机构,它的两固定端向上弯,并与主体相连接,所述的主体呈筒形,并带有上下贯穿轴孔,轴孔上方连接椅座,轴孔内插入动体机构的伸缩筒,伸缩筒内装入弹性体及止档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体的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机构为呈平面的圆钢线机构,其向上弯的两固定端置入主体前面凸出部一对夹槽内,并以一螺栓穿过一同具有对夹槽的夹块孔内,螺入主体夹槽间的锁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机构为呈平的圆钢线机构,其两固定端带螺纹,穿过主体凸出机构的穿孔,并以螺帽固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体的伸缩筒中心后侧导有合适长度的长槽孔,弹簧位于伸缩筒内,弹簧下面为下挡片,下档片嵌键落入伸缩筒长槽孔内,止档螺钉由主体止孔穿过动体长槽孔螺入下档片垂直嵌键的螺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机构上连接一加强筋,加强筋另一端与主体连接。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减震装置,它包括一主体机构、一动体机构、一U形机构,所述U形机构为呈平面的U形机构,它的两固定端向上弯,并与主体相连接,所述的主体机构呈筒形,并带有上、下贯穿轴孔,轴孔上方连接椅座,轴孔内插入动体机构的伸缩筒,伸缩筒内装入弹性体及止挡件。本装置连接于座椅与座管之间,为一独立装置,安装后可提供座椅减震功能,装拆方便。文档编号B62J1/06GK2304580SQ9725045公开日1999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主体机构、一动体机构、一U形机构,所述的U形机构为呈平面的U形机构,它的两固定端向上弯,并与主体相连接,所述的主体呈筒形,并带有上下贯穿轴孔,轴孔上方连接椅座,轴孔内插入动体机构的伸缩筒,伸缩筒内装入弹性体及止档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佑张升常
申请(专利权)人:黄天佑张升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