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兵专利>正文

自行车可调拉簧式减震鞍座杆 00302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226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可调拉簧式减震鞍座杆,其结构特征为套于内杆上的外管下部设有拉簧,拉簧的上、下端分别以螺纹配合形式与外管和内杆的下端连接段相套合。通过调整连接段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拉簧的弹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减震弹力和伸缩行程较大,可根据不同的人体高度和体重灵活调节鞍座高度和弹力,减震效果明显且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适合用来更新现有的自行车、三轮车和轻型助动车辆的鞍座杆。(*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架上可上下平行运动的弹性鞍座附件,尤其是一种自行车可调拉簧式减震鞍座杆。现有自行车的鞍座大多数是在座垫下部安装有各种弹性元件来起减震作用,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是其结构设计不太合理,采用压簧减震行程过小。中国专利CN2129255Y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可调减震鞍座管″,主要由外定管、内动管、弹簧、顶丝、螺帽及定位销柱所构成,它通过内动管压缩置于外定管中的弹簧来达到减震的目的。由于自行车三角架斜管内径和置于其中的外定管壁厚的限制,压簧的直径较小因而整个弹簧呈细长型,其弹力和伸缩行程均较小,减振效果欠佳。它在反复压缩过程中容易变形,长期使用后无法恢复原状并因经常与外定管内壁摩擦,其使用寿命和弹力的调节均有一定的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减震弹力和伸缩行程较大,调节鞍座高度和调节弹力灵活便利,使用寿命较长的自行车可调拉簧式减震鞍座杆。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实施下列技术方案得以达到在上部设有可拆卸杆头的内杆上穿有外管和置于其下部的拉簧。在外管及内杆的下端分别设有带粗螺纹的连接段,拉簧的上、下端分别套合在外管及内杆下端的连接段上,并与其粗螺纹活动配合。通过拉簧与任一连接段的相对转动可调整连接段在拉簧中的位置——两连接段的间距,进而调节并限定拉簧的有效长度——拉簧弹力。本技术中外管内腔与内杆的横断面可选园形、多棱形或异形。为防止外管与内杆相对转动,采用园形横断面时,需在外管和内杆间开设装有平键的滑动键槽。本技术还可将内杆和其下端的连接段分开并活动配合,通过连接段下端的定位销和内杆下部开设的若干定位孔加以定位。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在横断面为园形的内杆1上部以可拆卸方式设有杆头2,并以紧固螺钉3加以紧固。内杆1的中、下部分别穿有外管4和拉簧5,外管4的下端设有带粗螺纹的连接段6,内杆1的下端设有带粗螺纹的连接段7,拉簧5的上、下端分别套合在连接段6和7上,并以拉簧螺旋丝与其粗螺纹活动配合。为防止内杆在外管4内转动,在其间开设有滑动键槽8,槽内设置以螺钉9紧固的平键10。安装使用本技术时,参照传统的安装方法将杆头2紧固在鞍座卡片内,外管4及拉簧5置于三角架斜管内并在外管4的适当位置予以紧固。人体的重量通过鞍座传递至内杆1上,使其向下拉伸拉簧5,产生弹力进而获得减振效果。本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体重的乘骑者,松脱平键10并通过旋转内杆1调整连接段6和7的间距,即改变拉簧5的有效长度,达到调节其弹力的目的。实施例2将内杆1和外管4的内腔横断面设计成正六棱形,以防止其相对转动,因而不需开设键槽和平键。带粗螺纹的连接段7以筒状结构活动套合在内杆1的下部,其下端设有以螺纹配合的定位栓11。内杆1的下部还开有若干与定位栓11相配合的定位孔12。其安装使用与实施例1类似,区别仅在于通过松脱定位栓11并旋转筒状连接段7来调整拉簧5的弹力,通过拉压内杆1并将定位栓11插入合适的定位孔12来调整和限定鞍座的高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减震弹力和伸缩行程较大,而且调节弹力和鞍座高度均较灵活等特点,尤其是采用粗纹配合、大直径的拉簧,其减震效果佳、使用寿命较长。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可调拉簧式减震鞍座杆,包括套管、内杆、弹簧及定位销键,其特征在于外管(4)的下部设有拉簧(5),内杆(1)穿过外管(4)和拉簧(5)向下延伸,外管(4)和内杆(1)的下端分别设有带粗螺纹的连接段(6)和(7),拉簧(5)的上、下端分别套合在连接段(6)和(7)之上并以螺纹接合,通过调整连接段(6)和(7)的间距来调节拉簧(5)的有效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可调拉簧式减震鞍座杆,其特征在于内杆(1)下端的连接段(7)与内杆(1)活动配合,并通过内杆(1)下部开设的若干定位孔(12)和连接段(7)下端的定位栓(11)加以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可调拉簧式减震鞍座杆,其特征在于外管(4)内腔和内杆(1)的横断面呈多棱形或异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可调拉簧式减震鞍座杆,其结构特征为套于内杆上的外管下部设有拉簧,拉簧的上、下端分别以螺纹配合形式与外管和内杆的下端连接段相套合。通过调整连接段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拉簧的弹力。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减震弹力和伸缩行程较大,可根据不同的人体高度和体重灵活调节鞍座高度和弹力,减震效果明显且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适合用来更新现有的自行车、三轮车和轻型助动车辆的鞍座杆。文档编号B62J1/06GK2199912SQ9421473公开日1995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何兵 申请人:何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可调拉簧式减震鞍座杆,包括套管、内杆、弹簧及定位销键,其特征在于外管(4)的下部设有拉簧(5),内杆(1)穿过外管(4)和拉簧(5)向下延伸,外管(4)和内杆(1)的下端分别设有带粗螺纹的连接段(6)和(7),拉簧(5)的上、下端分别套合在连接段(6)和(7)之上并以螺纹接合,通过调整连接段(6)和(7)的间距来调节拉簧(5)的有效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兵
申请(专利权)人:何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