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624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包括两根支撑杆,固定连接在两根支撑杆之间的横杆,所述支撑杆由多节插入式伸缩杆组成。所述伸缩杆为曲率相同的圆弧形弯管,在外层弧形弯管连接端及内层弧形弯管套入段之间设置限位啮合结构。该啮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层弧形弯管内部的连接端设置有内端直径大外端直径小的内圆台锥面,及设置在内层弧形弯管的套入端设置与所述外层弧形弯管内部的连接端的圆台锥面相配合的外圆台锥面。此外,可在外层弧形弯管靠近连接端处设置锁定凹槽,在内层弧形弯管的套入端成型与所述凹槽配合的锁定凸头,其在车篷展开时,插入锁定凹槽中。该支撑架前端还可设置档风板。该支撑架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是市售的电动自行车上都没 有设置安装用于防雨、防晒的装置。所以,遇到烈日天气或者阴雨天气的时 候就给骑车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有可能影响到行车安全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576580Y中公开了 一种带车篷电动三轮自行 车,所述车篷整体包括车篷、副篷、前后支撑杆及前后支撑杆旋钮;其中, 前支撑杆与前叉套管、前挡板固定连接,后支撑杆分别与后轴两端连接,前 后支撑杆采用插入式伸缩杆组合。在该专利中所述车棚的高度需要通过支撑 杆旋钮来进行调节。在该专利中明确指出为了给电动自行车配置可调节的 车蓬,需要将一般的电动自行车的单后轮改造成双后轮,这就在无形之中加 大了成本。除此之外,该专利还存在如下的不足(l)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 都是固定于车体上的,不便于收折存放;(2)没有前挡板,只能够从上部遮 挡骑车人头部,在风沙天气对骑车人没有任何正面的遮蔽作用;(3)顶篷只 能整体取下,由于其面积比较大,所以拆卸和携带都比较麻烦;(4)使用旋 钮对由不同管径的插入式伸缩杆进行高度的调节,长期使用有可能由于旋钮 的磨损而导致旋钮内部螺紋结构配合的不稳定性,从而有可能在行车的过程 中支撑杆降落,影响行车安全。此外,中国专利CN2432120Y公开了一种具有可伸缩结构的两轮摩托车组 合车篷,该专利中所公开的组合车蓬,可以整体拆卸,在不使用的时候,其 中的支撑杆可以脱离车体取下。但是,整体拆卸对于使用者来说比较繁瑣, 而且拆卸部件携带比较笨重。该组合车蓬在车体前端设置了档风玻璃,但是该档风玻璃和支架之间是通过螺丝固定的,并未考虑与伸缩折叠车棚的配合 使用,并且这种结构经常拆卸也容易损坏。最为重要的是,该组合车蓬整体 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折叠和使用 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包括两根支撑 杆,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横杆,所述支撑杆由多节插入式伸缩杆组成;所述伸缩杆为曲率相同的圆弧形弯管,在外层弧形弯管的连接端及 内层弧形弯管的套入段之间设置限位啮合结构。 所述两根支撑杆平行地设置。所述限位啮合结构为设置在外层弧形弯管内部的连接端设置有内端直径 大外端直径小的内圆台锥面,及设置在内层弧形弯管的套入端设置与所述外 层弧形弯管内部的连接端的圓台锥面相配合的外圆台锥面。可在所述外层弧形弯管靠近连接端处设置有对称的锁定凹槽;在靠近所 述内层弧形弯管的套入端成型有在支撑架展开时与所述凹槽对应的滑孔;在 所述滑孔中设置有受到向外的偏压力的锁定凸头,所述锁定凸头在支撑架展 开时,插入所述锁定凹槽中。所述锁定凸头与施加偏压力的部件为一体的弹 簧卡。本技术中,可在最前端的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可从前部向上翻转的透 明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包括一个与最前端的所述横杆铰接的主挡板和分别铰接于所 述主挡板两侧的副挡板,所述副挡板横向长度为所述主挡板横向长度的一半。 在所述支撑杆与车尾连接处设置支架箱。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 )本技术所述的可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结构简单,不用拆卸, 折叠后可放置于车体后部的支架箱内,随时可以使用。(2) 该伸缩式可折叠车蓬支撑架的圆弧形结构设计美观,多节等曲率的 圆弧配合结构不易损坏且易于拉伸和缩回。(3) 本技术所述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的弧形弯管内部的限位啮 合设计和横杆设计增强了车篷支架的整体稳定性。(4 )在本技术所述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上的前挡板可随车篷支架整体折叠,不需要拆卸,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的展开状态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在展开状态时连接端 啮合的放大纵向剖视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在展开状态时的俯视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的内层弧形弯管部分插入外层弧形弯管内的连接状态纵向剖视图5是图4所示第三和第四弧形弯管连接状态的连接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分别对应支架箱一l;横杆一2;第一弧形弯管一3;第二弧形弯管一4;第三弧形弯管一5;第四弧形弯管一6;内圆台锥面一7;外圆台锥面一8;连接端一9;凹槽一10;弹簧卡一ll;卡头一12;前挡板一13;主挡板一14;副挡板一1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 参见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的展开状态纵向 剖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在车体尾部设置一个支架箱1,用来搁置折叠后的 车篷支架,在图1中车篷支撑架呈展开状态,图中所示的是一个支撑杆,该 支撑杆由多节插入式伸缩杆组成;所述支撑杆包括多个曲率相同的圆弧形弯管,所述圓弧形弯管从车体前方至车体末端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弧形弯管6。所述第一弧形弯管3插入第二弧形弯管4的内部,第二弧形弯管 4远离第一弧形弯管3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弧形弯管5中,第三弧形弯管5远 离第二弧形弯管4的一端插入所述第四弧形弯管冲,第四弧形弯管6的远离 第三弧形弯管5的另一端则插入支架箱1内设置的一个与所述圆弧弯管的曲 率相同的圓弧形立体槽内。 '在任何两个圆弧弯管的连接端9,都在外层弧形弯管的连接端9及内层弧 形弯管的套入段之间设置限位啮合结构。该啮合结构的放大细节如图2所示。 该限位啮合结构为设置在外层弧形弯管内部的连接端9的内端直径大外端直 径小的内圆台锥面7,及设置在内层弧形弯管套入端的与所述外层弧形弯管内 部连接端9的圓台锥面相配合的外圆台锥面8。在图2中还可以看到,在所述 外层弧形弯管靠近连接端9处设置有对称的锁定凹槽10,在靠近所述内层弧 形弯管的套入端成型有在支撑架展开时与所述凹槽IO对应的滑孔(图中的滑 孔位置处被卡头12插入,故未示出);在所述滑孔中设置有受到向外的偏压 力的锁定凸头(也可以称为卡头),在该图中给出的是弹簧卡ll。所述弹簧卡 ll锁定凸头在支撑架展开时,插入所,锁定凹槽10中。当对本技术中所 述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进行折叠时,所述锁定凸头在外界施加的推力 的作用下,克服偏压力而脱离锁定凹槽10,从而解除了对两个圆弧弯管连接 端9的固定,呈现如图4中圆圈处所示的状态,该圓圈处所示结构的放大示 意图见图5所示。进一步参见图3可知,上述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杆。 在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设置横杆2,用于固定展开状态时的两个支撑杆的整体 稳定性。当使用者不使用车辆时,本技术所述的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折 叠;^文置在固定于车辆上的支架箱1内。当天气发生变化,使用者需要使用车篷时,打开支架箱l,将位于最上端 的并列的第一弧形弯管3抽出,随着该弧形弯管的抽出,该弧形弯管插入其 外层第二弧形弯管4内部的套入端逐渐向靠近外层弧形弯管内部的连接端9处移动,直至设置在外层第二弧形弯管4内部的连接端9的内端直径大外端 直径小的内圆台锥面7,与设置在内层第一弧形弯管3的套入端设置的圆台锥 面相配合的外圆台锥面8相啮合时,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伸缩式可折叠车篷支撑架,包括两根支撑杆,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横杆,所述支撑杆由多节插入式伸缩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为曲率相同的圆弧形弯管,在外层弧形弯管的连接端及内层弧形弯管的套入段之间设置限位啮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王力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