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压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2120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及所述输出端之间的连接有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稳压管、若干电阻及若干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能够保护负载及其他元件的过压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DC适配器输入端的正常输入电压为5V,而在当今数码产品众多的情况下,DC座子往往跟其它设备的输入端子相同,故容易出现将9V或12V或24V电压适配器错误接入的情况,当输入端接入的电压过高时,如果不对电子元件进行过压保护,很容易对电子元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能够保护负载及其他元件的过压保护电路。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及所述输出端之间的连接有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稳压管、若干电阻及若干电容。作为上述过压保护电路的改进,所述输入端包括电压输入端及接地端,所述输出端包括电压输出端及接地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经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且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五电阻及所述稳压管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作为上述过压保护电路的改进,所述第四电阻对地之间连接有电阻,所述稳压管对地之间连接有限流电阻。作为上述过压保护电路的改进,所述输出端的接地端通过第二电容进行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为电解电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过压保护电路,其主要通过稳压管是否被反向击穿来依次控制两个三极管及一个场效应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不导通),进而控制电压输出端是否输出电压来实现过压保护的功能,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过压保护电路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1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端11及输出端12,所述输入端11及所述输出端12之间的连接有场效应管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稳压管ZD1、若干电阻及若干电容。具体地,所述输入端11包括电压输入端及接地端,所述输出端12包括电压输出端及接地端。所述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Ql的栅极经第一电阻Rl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且所述场效应晶体管Ql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l。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经第五电阻R5及所述稳压管ZDl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另外,所述第四电阻R4对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6,所述稳压管ZDl对地之间连接有限流电阻R7,以保护所述稳压管ZDl不会被烧毁,所述输出端的12接地端通过第二电容ECl进行接地,所述第二电容ECl为电解电容。为方便说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I的工作原理,图1中分别标示有节点A、B、C、D、E。工作时,如图1所示,当所述输入端11的电压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为5V时,即节点A的输入电压为5V (5V为正常供给整机工作电压),此时,节点B为高电平,节点C的电压在所述稳压管ZDl正常工作范围内,故所述稳压管ZDl (规格为6.2V)加载反向电压不导通,使得节点E为低电平,进而使得所述第二三管极Q3处于不导通状态,而节点B点依然为高电平状态,则所述第一三极管Q2处于导通状态的同时,所述场效应管Ql导通,使得所述输出端12的电压输出端正常输出电压,即节点D的电压正常输出。当所述输入端11的电压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为9V、12V、24V时,即节点A的输入电压为9V、12V、24V时,此时,节点A的输入电压为超过5V,超出了整机的正常工作电压,节点C的电压超出所述稳压管ZDl正常工作范围内,故所述稳压管ZDl加载反向电压超出管子本身存受的耐压值,使得所述稳压管ZDl处于反向击穿状态,又因为所述稳压管ZDl对地之间连接有一个限流电阻R7,故所述稳压管ZDl虽然被击穿却不会被烧毁。此时节点E为高电平,此时所述第二三极管Q3处于导通壮态,则B点电平被拉低,此时,所述第一三极管Q2处于不导通状态的同时,所述场效应管Ql不导通,使得所述输出端12的电压输出端无电压输出,即节点D无电压输出,从而保证整个后端系统不会因为输入电压过高而出现损坏元件、烧毁元件等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过压保护电路,其主要通过稳压管是否被反向击穿来依次控制两个三极管及一个场效应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不导通),进而控制电压输出端是否输出电压来实现过压保护的功能,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及所述输出端之间的连接有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稳压管、若干电阻及若干电容;所述输入端包括电压输入端及接地端,所述输出端包括电压输出端及接地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经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且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五电阻及所述稳压管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阻对地之间连接有电阻,所述稳压管对地之间连接有限流电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的接地端通过第二电容进行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为电解电容。【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及所述输出端之间的连接有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稳压管、若干电阻及若干电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能够保护负载及其他元件的过压保护电路。【IPC分类】H02H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及所述输出端之间的连接有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稳压管、若干电阻及若干电容;所述输入端包括电压输入端及接地端,所述输出端包括电压输出端及接地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经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且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五电阻及所述稳压管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东升张连群李开松袁佳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麦思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