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灰骨素曝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4649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8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浸灰骨素曝气装置,包括:浸灰池、进料管、空气管、入水管、灰乳管、出料管和排水管;其中,浸灰池的顶部设置有骨素入口、入气口、入水口和灰乳口,骨素入口与进料管连通,入气口与空气管连通,入水口与入水管连通,灰乳口与灰乳管连通;浸灰池呈矩形,其内部具有空腔,空腔的底部高度不同,形成斜坡;靠近斜坡坡底的侧壁上设置有骨素出口和排水口,骨素出口与出料管连通,排水口与排水管连通;斜坡上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与入气口连通;排水口处设置有箅子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采用浸灰曝气和工艺相结合的浸灰方式,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自动曝气有效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曝气搅拌均匀,且不会出现漏搅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曝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浸灰骨素曝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传统的浸灰池采用椭圆形或长方形浸灰池,所使用的搅拌方式分为两种:1.最原始的浸灰搅拌完全是人工操作,即人工站在浸灰池旁,用木杆或铁杆进行搅拌,浸灰车间一共有180个浸灰池,为防止漏搅,通常在浸灰池底放入乒乓球,以浮上来的乒乓球数来检验浸灰池是否搅拌过,和搅拌是否彻底。这种浸灰搅拌工艺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且经常发生漏搅的现象。2.浸灰搅拌采用气压搅拌,即在这180个浸灰池边设立二十几个供气点,能够满足这180个浸灰池的搅拌,在供气点的管线上接上铁管,再由人工对浸灰池进行曝气搅拌。这种工艺相对减少了部分劳动强度,但生产效率还是低下,并且浸灰池内曝气的地方出现骨素结块,甚至腐烂的现象。因此,目前浸灰工艺中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骨素浸灰处理装置的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浸灰骨素曝气装置,彻底解决了骨素的流失,节约了生产成本,做到了工艺处理流畅。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浸灰骨素曝气装置,包括:浸灰池、进料管、空气管、入水管、灰乳管、出料管和排水管;其中,所述浸灰池的顶部设置有骨素入口、入气口、入水口和灰乳口,所述骨素入口与所述进料管连通,所述入气口与所述空气管连通,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入水管连通,所述灰乳口与所述灰乳管连通;所述浸灰池呈矩形,其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高度不同,形成斜坡;靠近所述斜坡坡底的侧壁上设置有骨素出口和排水口,所述骨素出口与所述出料管连通,所述排水口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斜坡上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所述入气口连通;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箅子板。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浸灰池,所述浸灰池共用所述进料管、所述空气管、所述入水管、所述灰乳管、所述出料管和所述排水管。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所述空气管上设置有空气阀;所述入水管上设置有入水阀;所述灰乳管上设置有灰乳阀;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进一步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分别与所述进料阀、所述空气阀、所述入水阀和所述灰乳阀连接。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泵。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所述浸灰池长度为4900毫米,宽度为3100毫米,高度为4100毫米。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所述斜坡的坡度为45°。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所述空气管穿过所述入气口,贴着所述空腔的侧壁延伸至所述斜坡的坡顶与所述曝气管连通。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所述曝气管包括:多根总曝气管,所述总曝气管与所述空气管连通,所述总曝气管上设置有多根分曝气管,所述分曝气管垂直设置于所述总曝气管。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所述总曝气管之间平行设置;不同所述总曝气管的所述分曝气管之间相互平行交叉设置。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所述分曝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孔之间间隔100毫米,所述曝气孔的孔径为2毫米。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是一种将脱脂水洗后的骨素打入浸灰池中,根据骨素浸灰周期的工艺要求,按照骨素质量和规格大小的不同加入相应浓度的灰乳,通过自动化曝气的一种搅拌系统。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的有益效果为:1.完全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2.浸灰曝气和工艺相结合的浸灰方式;3.自动曝气完全替代了人工搅拌,有效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曝气搅拌均匀,且不会出现漏搅现象,生产效果理想,可应用于明胶及化工生产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浸灰骨素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浸灰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技术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技术没有特别限制内容。图1至图3中,1-浸灰池,11-骨素入口,12-入气口,13-入水口,14-灰乳口,15-骨素出口,16-排水口,17-曝气管,171-总曝气管,172-分曝气管,173-曝气孔,18-箅子板,19-斜坡,2-进料管,21 -进料阀,3-空气管,31 -空气阀,4-入水管,41 -入水阀,5-灰乳管,51 -灰乳阀,52-出料泵,6-出料管,61 -出料阀,7-排水管,71 -排水阀,8-控制柜。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浸灰骨素曝气装置,包括:浸灰池1、进料管2、空气管3、入水管4、灰乳管5、出料管6和排水管7。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浸灰池I的顶部设置有骨素入口 11、入气口 12、入水口 13和灰乳口 14,骨素入口 11与进料管2连通,入气口 12与空气管3连通,入水口 13与入水管4连通,灰乳口 14与灰乳管5连通。浸灰池I呈矩形,其内部具有空腔,空腔的底部高度不同,形成斜坡19。靠近斜坡19坡底的侧壁上设置有骨素出口 15和排水口 16,骨素出口 15与出料管6连通,排水口 16与排水管7连通。斜坡19上设置有曝气管17,曝气管17与入气口 12连通。排水口 I处设置有箅子板18。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浸灰骨素曝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浸灰池1,浸灰池I共用进料管2、空气管3、入水管4、灰乳管5、出料管6和排水管7。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进料管2上设置有进料阀21 ;空气管3上设置有空气阀31 ;入水管4上设置有入水阀41 ;灰乳管5上设置有灰乳阀51 ;出料管6上设置有出料阀61 ;排水管7上设置有排水阀71。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进一步包括:控制柜8 ;控制柜8分别与进料阀21、空气阀31、入水阀41和灰乳阀51连接。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出料管6上设置有出料泵62。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浸灰池I长度为4900毫米,宽度为3100毫米,高度为4100毫米。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斜坡19的坡度为45°。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空气管3穿过入气口 12,贴着空腔的侧壁延伸至斜坡19的坡顶与曝气管17连通。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曝气管17包括:多根总曝气管171,总曝气管171与空气管3连通,总曝气管171上设置有多根分曝气管172,分曝气管172垂直设置于总曝气管171。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总曝气管171之间平行设置;不同总曝气管171的分曝气管172之间相互平行交叉设置。本技术提出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中,分曝气管172上设置有多个曝气孔173,曝气孔173之间间隔100毫米,曝气孔173的孔径为2毫米。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包括:浸灰池1、进料管2、空气管3、入水管4、灰乳管5、出料管6和排水管7。本实施例中的浸灰骨素曝气装置,浸灰池I的顶部设置有骨素入口 11、入气口 12、入水口 13和灰乳口 14。骨素入口 1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灰骨素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浸灰池(1)、进料管(2)、空气管(3)、入水管(4)、灰乳管(5)、出料管(6)和排水管(7);其中,所述浸灰池(1)的顶部设置有骨素入口(11)、入气口(12)、入水口(13)和灰乳口(14),所述骨素入口(11)与所述进料管(2)连通,所述入气口(12)与所述空气管(3)连通,所述入水口(13)与所述入水管(4)连通,所述灰乳口(14)与所述灰乳管(5)连通;所述浸灰池(1)呈矩形,其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高度不同,形成斜坡(19);靠近所述斜坡(19)坡底的侧壁上设置有骨素出口(15)和排水口(16),所述骨素出口(15)与所述出料管(6)连通,所述排水口(16)与排水管(7)连通;所述斜坡(19)上设置有曝气管(17),所述曝气管(17)与所述入气口(12)连通;所述排水口(1)处设置有箅子板(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庆苏翰张海宁冶雨荣王智乐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阿敏生物清真明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