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手动微生物接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125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6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接种设备,特别是指一种组合式手动微生物接种器。包括第一连接杆,尾部与第一连接杆可拆式固定装配、且呈梳齿状间隔分布于第一连接杆上的接种头,接种头的间距与多孔培养板上分布的接种孔间距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接种速度慢、染菌率高等问题。具有接种速度快、染菌率低、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接种设备,特别是指一种组合式手动微生物接种器
技术介绍
菌种保存是微生物工作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微生物菌种保存的目的在于能较长时间保持菌种的活性,以及遗传、形态和生理上的稳定性。因此保持微生物种系的稳定是保证实验和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菌种保存方法有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保存等多种方法。其中固体保藏是菌种保藏中最常用、操作比较方便的方法。目前,对于可以采用固体保藏方法的微生物来说,实验室或者工厂常用的固体保种方法为平板或试管斜面传代,操作程序为制作保种平板或斜面培养基,然后在无菌操作台上利用接种环、接种针和接种棒将菌种逐一的转接到新配置的平板或试管中。这种转接方法对于少量的菌种而言工作量较低,但是对于有大量菌种需要保藏的单位,或者在菌种筛选的初期,由于菌种数量巨大(如几百甚至几千上万株菌),上述逐一转接的工作效率极低,并且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同时增加了接种过程中感染杂菌的机会,这对于微生物培养过程存在着致命缺陷。因此针对没有气生菌丝、可在平板表面形成光滑菌落的微生物(包括光合和异养微藻细胞)而言,设计一种可一次性转接多菌种的简单、方便的接种装置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现有文献中报道的接种装置大多数为单点接种装置,其中有少数接种装置采用电动控制并利用多工位旋转的方式进行连续作业,但上述结构存在的问题一是结构复杂且制作成本较高,二是虽然能一定程度提高接种速度,但是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接种速度慢的问题,且接种过程中所需要的无菌环境不易得到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现有多孔培养板、且能快速转接多个菌种的组合式手动微生物接种器。本技术的整体技术构思是:组合式手动微生物接种器,包括第一连接杆,尾部与第一连接杆可拆式固定装配、且呈梳齿状间隔分布于第一连接杆上的接种头,接种头的间距与多孔培养板上分布的接种孔间距适配。可以显而易见的是,第一连接杆的形状可以根据多孔培养板上接种孔的数量及分布采用多种结构设计,其中包括但不局限于采用杆状,矩形或平行间隔排列的组合杆等结构形式,当培养板上的培养孔为单排分布时,第一连接杆可以采用杆状,但培养板为矩形且其表面分布呈点阵状的培养孔时,则采用与之对应的矩形第一连接杆,相应的接种头可采用与点阵状分布的培养孔对应的多列梳齿状分布的结构形式,并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构思还有:为便于操作者的握持和操作的需要,优选的结构实现方式是,还包括手柄,手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配接。为满足手柄固定和快速装配的要求,实现对具有点阵状培养孔的培养板的微生物转接,优选的技术实现方式是,还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等间隔分布有与手柄上端适配的连接固定结构。这样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灵活选择多种组合方式,将具有手柄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固定。为保证本技术中各零部件在操作过程中快速组装的实现,同时满足相邻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优选的技术实现方式是采用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方式,所述的接种头与第一连接杆之间、手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杆与手柄上端之间包括但不局限于采用螺纹紧固、插装固定、卡装固定、套装固定、螺钉紧固、螺栓紧固中的一种或其结合。其中较为优选且简便的实现方式是采用螺钉紧固装配。为进一步实现快速装配,同时实现手柄在第二连接杆上固定后不易产生径向转动,满足各接种头与培养板上的培养孔更为准确的适配。优选的技术实现方式是,所述的第二连接杆与手柄上端采用滑动配合并通过顶丝固定。更为优选的技术实现方式是,所述的第二连接杆与手柄上端采用键配合并通过顶丝固定。可以显而易见的是还可以将手柄上端加工成不易产生转动的矩形形状等并通过顶丝固定,均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实质。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第二连接杆上装配手柄,当有的接种孔内不需要进行接种时,可以将对应的接种头拆下即可。为便于本技术中接种器的灭菌,同时满足不易锈蚀的要求,本技术中各零部件的选用在常温下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耐高温的材质制作,其中更为优选的是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为说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申请人进行了如下对比试验: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接种方法,耗时长,染菌几率高。如利用24孔细胞培养板进行菌种转接,若利用传统接种环为接种工具,在每转接一个菌种前,均需要通过将环烧透进行无菌处理,然后在酒精灯旁待环凉后,进行转接操作,接种后再将沾在环上的菌烧死,这样接一个种的操作过程为60-90秒,操作完整个24孔板,所需时间为24-36分钟。即便对接种环预先统一灭菌,转接一个种的过程也需30秒左右的时间,24孔板的转接过程需要30 X 24=720秒(12分钟)。如果是96孔板的操作,操作时间将分别为96-144分钟和48分钟,在如此长的操作时间内,不仅会降低无菌工作台的无菌工作效率,而且由于每接一株菌,平板均要开合一次,这样多次反复的操作,影响了无菌气流的流动,培养板染菌的几率也随之提高,如24孔板的操作,每转接5块板,对于一般操作人员来说,会有大概3%左右的染菌率。对于菌种保藏工作,不定向染菌的危害有可能直接导致菌种的丢失,对后期的工作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尽可能短的操作时间和尽可能少的平板开合次数,是降低染菌率的可能方法。而采用本技术的接种器进行接种操作,培养板的转接在I分钟之内即可完成,培养板只需开合一次,极大的缩短了操作时间,避免了染菌。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1、本技术的设计结构简单巧妙,可以根据培养板中培养孔的分布进行多种形式的结构组合,适用范围广。2、本技术中各零部件的配合牢固,且无明显的配合死角,便于接种前后对接种器的灭菌处理(如灼烧或其它高温灭菌的方式)。3、采用本技术对多孔培养板进行接种操作,接种速度快,有效降低了接种过程中的染菌率。4、本技术采用手动结构,制作成本低,操作过程简单易行,便于与现有的无菌接种台配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顶丝;2、第二连接杆;3、手柄;4、第一连接杆;5、接种头。【具体实施方式】附图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所作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的整体技术构造如图示,其中包括第一连接杆4,尾部与第一连接杆4可拆式固定装配、且呈梳齿状间隔分布于第一连接杆4上的接种头5,接种头5的间距与多孔培养板上分布的接种孔间距适配。还包括手柄3,手柄3下端与第一连接杆4配接。还包括第二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2上等间隔分布有与手柄3上端适配的连接固定结构。所述的接种头5与第一连接杆4之间、手柄3下端与第一连接杆4之间采用螺钉固定,第二连接杆2与手柄3上端键配合装配合并通过顶丝I固定。【主权项】1.组合式手动微生物接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杆(4),尾部与第一连接杆(4)可拆式固定装配、且呈梳齿状间隔分布于第一连接杆(4)上的接种头(5),接种头(5)的间距与多孔培养板上分布的接种孔间距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手动微生物接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杆(4),尾部与第一连接杆(4)可拆式固定装配、且呈梳齿状间隔分布于第一连接杆(4)上的接种头(5),接种头(5)的间距与多孔培养板上分布的接种孔间距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悦陈峰李建平陈璇苏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润科生物工程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