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胶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831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植物胶囊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化胶罐装置,可以高效的进行化胶搅拌和进行非常便捷的胶液取样鉴定,提高化胶效率和取样效率,包括化胶罐,化胶罐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投料口和进口管;还包括高效搅拌取样组件,高效搅拌和取样组件包括水浴夹层、两组电加热棒、电机、主轴、固定轴、三组传动齿轮、齿圈外壁、第一搅拌轴、两组第二搅拌轴、第一阀门、可视玻璃取样器、第二阀门、取样真空管、抽真空管、压缩空气管和出料管,水浴夹层安装在化胶罐的外侧,水浴夹层的底端右侧设置有进水口,两组电加热棒分别安装在水浴夹层内部底端的左右两侧,电机安装在化胶罐的顶端中部。电机安装在化胶罐的顶端中部。电机安装在化胶罐的顶端中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胶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胶囊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化胶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植物软(硬)胶囊是以来源于自然界如淀粉、多糖类及其部分衍生物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食品级塑形剂、水为主要原料通过一系列胶囊设备制成的胶囊,相较传统明胶胶囊不易滋生微生物、天然安全,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一般在软(硬)胶囊制备过程主要包括物料比、化胶、制丸及晾晒等工艺。其中在确定物料比条件下化胶工艺是软胶囊品质的生产关键步骤,该工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是通过将调好配比的物料、塑形剂和水化加入化胶罐中进行一定时常时间加热、搅拌实现的,过程中对化胶温度与搅拌程度的控制往往是胶液品质相关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植物软(硬)胶囊制备工艺中,由于其主要原料中淀粉等多糖类成分分子量大且分子内含有大量亲水性基团,经过加热、搅拌后分子间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得化胶时胶液粘度大不易搅拌,易产生粘轴、混合不均等问题,进而导致胶皮品质差,影响胶囊剂最终品质。因此保证化胶罐内物料得到充分搅拌,同时在化胶过程中取样测定胶液品质是可保障软(硬)胶囊品质的化胶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胶罐装置,包括化胶罐(1),化胶罐(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2),工作腔(2)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投料口(3)和进水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效搅拌取样组件,高效搅拌和取样组件包括水浴夹层(5)、两组电加热棒(6)、电机(7)、主轴(8)、固定轴(9)、三组传动齿轮(10)、齿圈外壁(26)、第一搅拌轴(11)、两组第二搅拌轴(12)、第一阀门(13)、可视玻璃取样器(14)、第二阀门(15)、取样真空管(16)、抽真空管(17)、压缩空气管(18)和出料管(19),水浴夹层(5)安装在化胶罐(1)的外侧,水浴夹层(5)的底端右侧设置有进水口,两组电加热棒(6)分别安装在水浴夹层(5)内部底端的左右两侧,电机(7)安装在化胶罐(1)的顶端中部,工作腔(2)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孔,主轴(8)的顶端与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主轴(8)的底端伸入到工作腔(2)内,第一搅拌轴(11)安装在主轴(8)的底端,固定轴(9)转动套装在主轴(8)的顶部,固定轴(9)的顶端与工作腔(2)的顶端连接,主轴(8)的顶部设置有主动齿轮,固定轴(9)的内部设置有环形槽,三组传动齿轮(10)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环形槽的顶端和底端轴承连接,齿圈外壁(26)转动套装在固定轴(9)的外侧,齿圈外壁(26)的顶端与工作腔(2)的顶端转动连接,齿圈外壁(26)的内部设置有齿圈,三组传动齿轮(10)均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三组传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媛媛谢小伟李建平郑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润科生物工程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