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家祥专利>正文

自行车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11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鞍座架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减振装置,其减振装置由非线性阻尼减振元件和定位器构成。优点如下:(1)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缓冲减振效果好,并能实现全方位减振;(2)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承载刚度,适应性强,便于获得最佳使用效果;(3)制造工艺简单,对生产设备要求不高,生产成本低;(4)疲劳寿命长,舒适耐用。(*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型为一种自行车鞍座,它涉及到现有自行车鞍座的改进,特别涉及到对自行车鞍座的减振装置的改进。现有自行车鞍座主要由鞍座面、鞍座架和减振元件构成。其减振元件大都采用螺旋弹簧,由于它无阻尼作用,减振效果不佳,而且承载刚度不能调节,难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因此,目前流行的自行车鞍座的舒适性和减振效果均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比较舒适的,减振效果较理想的自行车鞍座。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总体构造包括鞍座面、鞍座架和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减振装置由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和定位器构成,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的二端由定位器分别与鞍座面和鞍座架相联结,构成近半环状的一个减振工作段。由于本技术减振装置的减振元件用多股钢丝绳制成,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各股钢丝之间发生摩擦产生干摩擦阻尼,起到消耗振动能量的作用。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为非线性阻尼元件,随着振幅增大,承载刚度越来越小,出现所谓刚度软化现象,由此大量吸收冲击能量而缓和冲击力,所以本技术是一种比较舒适的减振效果较理想的自行车鞍座。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全弹性联结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前铰联结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单体式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压板式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鞍座面3、鞍座架4和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减振装置由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1和定位器2构成。减振元件1为一段多股钢丝绳,在自由状态下近似直线,其两端通过定位器2分别与鞍座面3和鞍座架4相联结,形成近半环状减振工作段5,它起着承载、缓冲和减振的作用。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具有三向减振特性,但它沿X方向和Y方向的承载刚度只有Z方向的30%~50%。由于一段多股钢丝绳制成一个减振元件且只有一个减振工作段,体积小,便于采用多个减振元件按适当的交角和一定的对称方式布置在鞍座面3和鞍座架4之间,相互弥补X、Y方向较弱的承载刚度,使自行车鞍座达到较好的全方位减振效果。本技术可为图1所示的全弹性联结式,也可以为图2所示的前铰联结式。所谓全弹性联结式是指在鞍座面和鞍座架之间的前、后端都布置减振装置,使整个鞍座具有减振效果。所谓前铰结式是指在鞍座面和鞍座架之间的后端设置减振装置,而前端用螺栓将它们铰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承载刚度取决于减振元件的钢丝绳直径、股数和减振工作段长度。为了能通过改变减振工作段长度使承载刚度可调,减振装置的定位器2相应地有二种结构形式。一种为单体式定位器,如图3所示,其特征在于定位本体7上设有定位孔8和安装孔9,定位孔8内放置减振元件的端部,用定位螺钉6定位,安装孔9用来与鞍座面和鞍座架相联结,拧松螺钉6就可移动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1,改变减振工作段5的长度,从而实现承载刚度可调节的功能,以达最佳使用效果,另一种为“分体压板式”定位器,如图4所示,其特征在于定位本体11和压板10以定位螺栓12联结固紧,使置于它们之间的减振元件1的端部定位,当拧松螺栓12就可移动减振元件1,由此改变减振工作段5的长度,实现承载刚度可调节的功能。定位本体11可为单独部件,也可以用鞍座面3和鞍座架4来代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如下(1)具有良好的阻尼功能,缓冲减振效果好,并能全方位减振;(2)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承接刚度,适应性强,便于获得最佳使用效果;(3)制造工艺简单、可省去螺旋弹簧复杂的绕制工艺过程、要求甚高的热处理工艺和相应设备,投资省,成本低;(4)疲劳寿命长,舒适耐用。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鞍座架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减振装置由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和定位器构成,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的两端由定位器分别与鞍座面和鞍座架相联结,形成近似半环状的减振工作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减振装置的减振元件用一段多股钢丝绳制成,且一个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由定位器分别与鞍座面和鞍座架相联结后,仅构成一个近似半环状的减振工作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减振装置设置在鞍座面和鞍座架之间的前、后端,构成全弹性联结式自行车鞍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减振装置设置在鞍座面和鞍座架之间的后端,它们的前端为铰联结,构成前铰联结式自行车鞍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减振装置的定位器由定位本体和定位螺钉构成“单体式结构”,定位本体上有定位孔和安装孔,减振元件的端部放置在定位孔内用定位螺钉紧固,安装孔用来与鞍座面和鞍座架相联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振减装置的定位器为“分体压板式结构”,它包括用螺栓联结的定位本体和压板,定位本体可分别以鞍座面和鞍座架代替,也可以为单独部件。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鞍座架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减振装置,其减振装置由非线性阻尼减振元件和定位器构成。优点如下(1)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缓冲减振效果好,并能实现全方位减振;(2)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承载刚度,适应性强,便于获得最佳使用效果;(3)制造工艺简单,对生产设备要求不高,生产成本低;(4)疲劳寿命长,舒适耐用。文档编号B62J1/00GK2157109SQ9221577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杨家祥 申请人:杨家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鞍座架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减振装置由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和定位器构成,多股钢丝绳减振元件的两端由定位器分别与鞍座面和鞍座架相联结,形成近似半环状的减振工作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祥
申请(专利权)人:杨家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