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箱筒型基础虹吸廊道取水结构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868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筒型基础虹吸廊道取水结构及其应用,包括插入土体中的箱筒型基础结构,以及与其连接成整体的虹吸廊道,箱筒型基础结构包括若干个等直径、等高度、无底的圆筒体,圆筒体两两之间由连接墙连接而成,圆筒体及其围成的区间顶部设置顶盖板,顶盖板上开设有可以开关的箱筒型基础通孔,虹吸廊道包括中间隔墙、上包墙体、立墙、消能池、消能墙、肋板、肋板预留孔和虹吸廊道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全部为混凝土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冰防沙、断流迅速、耐久性好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锈蚀所引起的闸门关闭不严及漏水问题。该取水结构可陆上预制,水上气浮运输,现场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对软土地基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及海岸海洋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箱筒型基础虹吸廊道取水结构。
技术介绍
箱筒型基础结构对软土地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地质较差区域建造箱筒型基础围堤可省去地基处理的一系列施工工序,较常规抛石斜坡堤或袋装砂斜坡堤具有施工快、稳定性好、造价低的优势。目前水库取水多采用闸门结构,闸门结构构造较为复杂,且钢闸门容易锈蚀而发生漏水现象,尤其在风、浪、流、冰等恶劣环境下的风险性较高,不能很好地完成水库调蓄功會K。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筒型基础虹吸廊道取水结构,包括箱筒型基础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箱筒型基础结构上部的虹吸廊道,所述箱筒型基础结构包括等直径、等高度、下面无底的圆筒体,所述圆筒体两两之间由连接墙连接而成,所述连接墙高度不大于与所述圆筒体高度,所述圆筒体及所述圆筒体围成的区间顶部设置有箱筒型基础顶盖板,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上开设有箱筒型基础通孔,所述虹吸廊道占据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宽度的四分之三,所述虹吸廊道包括位于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上部并且紧密连接的中间隔墙,所述中间隔墙上部设置上包墙体,所述上包墙体由与所述中间隔墙上部垂直连接的一个顶板和与所述中间隔墙等间距平行设置的两个侧墙组成,所述虹吸廊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上部并且紧密连接、垂直穿过所述中间隔墙和所述侧墙的肋板,所述肋板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底部连接有立墙,所述立墙与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外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二斜面底部连接有横墙,所述横墙垂直连接有消能墙,所述横墙和所述消能墙均与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相连,所述立墙和所述消能墙均与所述中间隔墙平行设置,所述虹吸廊道通过所述肋板被分割为过水通道,所述虹吸廊道内侧设置消能池,所述过水通道顶部设有虹吸廊道通孔,所述肋板靠近所述消能池底部设有肋板预留孔。优选地,所述圆筒体数量为四个,所述圆筒体呈矩形或环形排列。优选地所述圆筒体为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优选地,所述圆筒体直径与高度的比例为(0.5-2): 1,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为(0.8-1.5): 1,所述连接墙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为(1-3):1,所述立墙与所述消能墙的高度比为(0.5-1.5):1,所述立墙顶标高度不高于虹吸廊道外侧取水水位,所述立墙与所述中间隔墙的高度比为1: (1-5),所述中间隔墙顶标高度与所述虹吸廊道外侧取水水位差不大于10米,所述上包墙体顶板位于所述中间隔墙上面0.5-6米处,所述肋板厚度为0.3-2米。优选地,所述过水通道的数量为一至五个。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箱筒型基础虹吸廊道取水结构,可用于在软土地基上的取水工程。本专利技术的箱筒型基础虹吸廊道取水结构全部为混凝土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冰防沙、断流迅速、耐久性好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锈蚀所引起的闸门关闭不严及漏水问题。该取水结构可陆上预制,水上气浮运输,现场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对软土地基适应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箱筒型基础结构的仰视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圆筒体;2_箱筒型基础顶盖板;3_连接墙;4_箱筒型基础通孔;5_中间隔墙;6-上包墙体;7-立墙;8_消能池;9_消能墙;10_肋板;11-肋板预留孔;12_虹吸廊道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箱筒型基础虹吸廊道取水结构,包括插入土体中的箱筒型基础结构,以及位于其上并与其连接成整体的虹吸廊道。箱筒型基础结构包括四个等直径、等高度、无底的钢筋混凝土圆筒体1,圆筒体I及其围成的区间顶部设置箱筒型基础顶盖板2,圆筒体I两两之间由连接墙3连接而成,四个圆筒体I呈矩形排列。虹吸廊道包括中间隔墙5和上包墙体6,中间隔墙5和上包墙体6之间要保证足够的过水断面,中间隔墙5底部与顶盖板2相连,上包墙体6由两个侧墙和一个顶板构成,从而形成过水通道,虹吸廊道外侧设置挡沙消浪的立墙7,虹吸廊道内侧设置消能池8,消能池8前侧设置消能墙9。虹吸廊道外侧立墙7顶标高根据外部水位波浪条件确定,消能墙9顶标高根据水库运行水位要求确定。由于箱筒型基础结构宽度较大,虹吸廊道在一组结构上通过肋板10被分隔为五条独立的过水通道,各过水通道顶部开设虹吸廊道通孔11,并通过在肋板10靠近消能池8底部处开设肋板预留孔12将整个消能池连通,以便于启动虹吸取水系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筒体数量为四个,所述圆筒体呈矩形或环形排列;所述圆筒体为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所述圆筒体直径与高度的比例为(0.5-2):1,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为(0.8-1.5):1,所述连接墙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为(1-3):1,所述立墙与所述消能墙的高度比为(0.5-1.5):1,所述立墙顶标高度不高于虹吸廊道外侧取水水位,所述立墙与所述中间隔墙的高度比为1: (1-5),所述中间隔墙顶标高度与所述虹吸廊道外侧取水水位差不大于10米,所述上包墙体顶板位于所述中间隔墙上面0.5-6米处,所述肋板厚度为0.3-2米;所述过水通道的数量为一至五个。具体来说,四个圆筒体I外径均为13.0米,高度为10.0米,箱筒型基础结构顶盖板2整体尺寸为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筒型基础虹吸廊道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筒型基础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箱筒型基础结构上部的虹吸廊道,所述箱筒型基础结构包括等直径、等高度、下面无底的圆筒体,所述圆筒体两两之间由连接墙连接而成,所述连接墙高度不大于所述圆筒体高度,所述圆筒体及所述圆筒体围成的区间顶部设置有箱筒型基础顶盖板,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上部开设有箱筒型基础通孔,所述虹吸廊道占据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宽度的四分之三,所述虹吸廊道包括位于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上部并且紧密连接的中间隔墙,所述中间隔墙上部设置上包墙体,所述上包墙体由与所述中间隔墙上部垂直连接的一个顶板和与所述中间隔墙等间距平行设置的两个侧墙组成,所述虹吸廊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上部并且紧密连接、垂直穿过所述中间隔墙和所述侧墙的肋板,所述肋板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底部连接有立墙,所述立墙与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外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二斜面底部连接有横墙,所述横墙垂直连接有消能墙,所述横墙和所述消能墙均与所述箱筒型基础顶盖板相连,所述立墙和所述消能墙均与所述中间隔墙平行设置,所述虹吸廊道通过所述肋板被分割为过水通道,所述虹吸廊道内侧设置消能池,所述过水通道顶部设有虹吸廊道通孔,所述肋板靠近所述消能池底部设有肋板预留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别社安武庆卫郭林林薛润泽关筱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