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牌照灯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528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过将两轮摩托车的牌照灯安装在后挡泥板后端附近,其不会由于尾灯的光照射到牌照灯上而产生光斑,即使从车体后方见到的牌照灯在外观上也不刺眼的一种两轮摩托车1,在车体后部配置的后挡泥板51的后端附近,设置有尾灯56和牌照板82等。在该摩托车1中,后挡泥板51的上面侧配置有尾灯56,在后挡泥板51的上面侧配置有牌照板82,并且用于从上方照射该牌照板82的牌照灯58相对于尾灯56由后挡泥板51隔开,至少其上方由后挡泥板51覆盖,该牌照灯58由后挡泥板51的内侧配置在牌照板82的上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照射安装在两轮摩托车的后挡泥板后端附近牌照板(号码板)的、除尾灯外配置在该牌照板上方的牌照灯的安装结构。以往的两轮摩托车中,车体后部的后挡泥板后端附近设置有牌照板(号码板),为了在夜间也能识别该牌照板,将在其上方配置的尾灯作为光源,使其光的一部分向下方照射牌照板,同时在尾灯下部还设有其它的牌照灯,并由该牌照灯来照射牌照板。在上述以往的两轮摩托车中,在尾灯外另设有其它牌照灯的场合,由于该牌照灯处于从后方完全可见的状态而暴露着,该牌照灯从外观上看刺眼,而且由于尾灯与牌照灯配设在后挡泥板同侧,尾灯的光照射到牌照灯上会产生光影,即发生所谓的光斑。为了消除这种光斑,尾灯、牌照灯以及牌照板的配置是个难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难题。如权利要求1所述,在车体后部配置的后挡泥板的后端附近设置有尾灯与牌照板等的两轮摩托车中,其特征在于,尾灯配置在后挡泥板的上面侧,牌照板配置在后挡泥板的内侧,并且用于从上方照射该牌照板的牌照灯相对于尾灯由后挡泥板隔开,至少该牌照灯的上方被后挡泥板覆盖,并且该牌照灯于后挡泥板的内侧配置在牌照板的上方。而且,在上述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两轮摩托车的牌照灯的安装结构中,如权利要求2所述,其特征是在后挡泥板的内侧,设有用于加强该后挡泥板的加强部件,用于安装牌照板的牌照托架固定在该加强部件上,同时牌照灯安装于该牌照托架上。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两轮摩托车的牌照灯安装结构的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牌照灯安装结构的两轮摩托车的外观侧视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两轮摩托车车架的侧视图。图3为图2所示车架的俯视图。图4为表示图2所示车架主管与下管及后撑的连结部分的俯视图。图5为图1所示两轮摩托车的后臂枢支部的局剖俯视图。图6为表示图1所示两轮摩托车后臂的侧视图。图7为图6所示后臂的俯视图。图8为表示图1所示两轮摩托车的后减振器的配置关系与安装状态的侧面示意图。图9为表示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中在消声器、链条、侧架样车体下部设置的各部件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牌照灯安装结构的一实施方式中装于后挡泥板的牌照托架与牌照灯的安装状态时切去一部分的局剖侧视图。图11为沿图10的A-A线的剖视图。图12为表示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后挡泥板与加强部件的局部侧视图。图13表示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牌照托架的固定位置的后视示意图。图1为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牌照灯安装结构的两轮摩托车从侧面观看的整体外观图。两轮摩托车1中,其转向支柱上配置有车头灯2和车速里程表3,该转向支柱的上部前面没有覆盖着整流罩,操纵前轮4的转向把手5在上方较大幅度地延伸,同时在跨过车架设置的水滴型燃料箱6的后方设置有延伸到后轮7上方的呈阶梯状的纵列座椅8,在燃料箱6的下方,发动机本体9没有被整流罩覆盖,即该两轮摩托车1为所谓的美式两轮摩托车。图2及图3表示这种两轮摩托车1的车架,其中车架10为半支架型的车架,车架的各构成部件通过焊接连接成整体。即,在车架10的前部,对于枢轴支撑的转向支柱的头管11,将向后方延伸并在中途向下方弯曲的一个主管12的前端部、与向下方延伸的一个大直径的下管13a的前端部、通过车架连接用的角撑板14成为加强状态地分别连接起来,主管12与下管13a之间由拉紧管15连接。在一个大直径的下管13a的下端,连接左右分开向后方延伸的小直径的下管13b,主管12的下端与各下管13b的后端、如图4所示、都分别与在车宽方向延伸的车架连接用的交叉管16相连接,该交叉管1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向斜上后方延伸的左右各后撑17。主管12的中途弯曲部的前方分别连接有左右分开向后方延伸的各座椅导轨18,各座椅导轨18的后端分别连接在各后撑17的中途部位,左右各后撑17的中途部位分别与焊接有同乘者用脚踏板的安装托架21的管子19相连。在上述由车架的各构成部件成一体地连接起来的车架10中,主管12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对燃料箱前部定位的燃料箱定位托架22,座椅导轨18的前部设有跨过左右座椅导轨18的、用于固定燃料箱后端以及系住座椅前端的燃料箱固定托架23。此外,在左右各座椅导轨18与后撑17的连接部上,由金属板空心构成的空心角撑板24跨在两者间而分别焊接成一体地设置着,同时跨在该左右空心的角撑板24上的、前后两个交叉管25焊接成一体地固定着,并设有跨在该两个交叉管25上的、用于安装后减振器上端的安装托架26。而且,在空心角撑板24的后方,设置有跨在左右后撑17后端部的、用于从上方支承后挡泥板以及安置固定座椅后部的后托架27。此外,在主管12的下端附近、比车架连接用交叉管16靠上方的位置、沿车体宽度方向呈穿过主管12的状态地、成一体地固定着用于安装后臂的空心管状枢轴套28,该枢轴套28兼有安装增强作用,跨在枢轴套28与其下方的主管12间焊接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托架29。而且,在车架10上、除上述各托架外,还在车架10的适当部位焊接着成一体固定的、用于安装各种部件的托架、例如用于安装后臂的枢轴的托架31、安装调节器的托架32、安装发动机的托架33、安装侧架的托架34、安装侧盖的托架35和36、安装空气滤清器的托架37和安装主架的托架38等。如图1所示,具有在上方的转向把手5和在下方的前叉41的转向部分,通过固定设置在主管上端的转向头管11在一定范围内可左右转动地枢轴支撑在上述构造的车架10上,前轮4轴架在具有减振部件的前叉41的下端。在该前轮4的一侧配置有由安装在前叉41侧的卡钳42a和安装在前轮的车轮侧的制动盘42b构成的盘式制动器42,此外前挡泥板43相对于前叉41以从上方覆盖前轮4的上部地方式安装着。另外,在主管12的下端附近沿车宽方向呈贯穿状态地固定着的枢轴套28内,如图5所示,插入有比其长的枢轴30,通过该枢轴30,在枢轴套28的两端外侧,后臂45的左右前端部45a通过在该轴30与前端部45a之间在中间分别涂布着润滑脂之类的轴衬与在其内端侧的油封(图中均未示出)状态下各自被可自由转动地轴支着。而且,从后臂前端部45a向外侧突出的枢轴30的两端部、通过固定在左右后撑17上的用于支承各枢轴的托架31来支承,枢轴30(螺柱)相对于该托架31通过拧上螺母来固定,嵌插在枢轴30上的各后臂前端部45a的外端部通过设置在用于支承各枢轴的托架31内侧的盖状密封部件31a而分别被油封起来。后臂45是由多个构成部件焊接而成整体连接的,如图6及7所示,相对于具有嵌插在枢轴30上的前端部45a的左右后臂本体45b,为使两者成一体,在其后端部上分别连接U形管45c的两端部,在其中途连接十字部件45d,在左右分别连接着跨过U形管45c与十字部件45d的连接管45e,而且,分别连接着跨过左右各个连接管45e与后臂本体45b的加强板45f。此外,在后臂45上,用于安装后减振器的安装托架46与十字部件45d焊接成整体地固定着,并且用于安装链条盖的安装托架47在部件45d适当的部位焊接成一体地固定着,在左右后臂本体45b的后端部分别开设着用于可调整地固定后轮车轴的长孔部45g,如图1所示,后轮7轴架在后臂45的后端部上。对应于这种后臂45的后减振器下端安装托架46,如图2及图3已经表示过地,在左右空心角撑板24上分别焊接成一体地固定着前后两个交叉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轮摩托车的牌照灯的安装结构,在车体后部配置的后挡泥板后端附近设置有尾灯与牌照板等的两轮摩托车中,其特征是:尾灯配置在后挡泥板的上面侧,牌照板配置在后挡泥板的内侧,并且用于从上方照射该牌照板的牌照灯相对于尾灯由后挡泥板隔开,至少该牌照灯的上方被后挡泥板覆盖,并且该牌照灯于后挡泥板的内侧配置在牌照板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周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