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味海参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前处理、浸泡除腥、切片、浸泡除甲醛、煮制、脉冲通电调味、包装、杀菌的步骤。通过该方法加工制得的调味海参没有任何海腥味,甲醛含量低,味道鲜美,口感好,软硬适度,基本保持了海参原有的营养成分,可长期保藏,携带方便,开袋即食,兼具新鲜性、营养性、方便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产品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海参是生长在海洋底层岩石上或海藻间的一种棘皮动物,属棘皮动物门iEchinodermata),海参规iHolothur1ider),又名海黄瓜、沙卩巽。海参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1100多种,我国有100多种,可供食用的品种有梅花参、刺参、乌参、光参、瓜参、玉足参等20多种。中医认为,海参味甘咸,性温,具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止血消炎、制酸止痛、补脑益智之功效。研宄表明,海参富含胶元蛋白,活性粘多糖、海参皂甙和多种矿物成分,是世界上少有的低脂肪、低糖、无胆固醇的营养食品,食疗价值高,自古以来被我国人民视为滋补佳品。海参作为一种名贵的海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还应满足消费者感官需要。随着食品形式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即食的海参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国专利技术专利02132777.7公开了一种即食海参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是以盐渍后的鲜海参为原料,通过清洗、脱盐、热烫、调味、干燥、包装、杀菌等工序制得。中国专利技术专利03112569.7公开了一种干制即食海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该产品由活海参经过去污制熟、冷冻、真空冷冻干燥、包装步骤制成。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0410023712.1公开了一种即食海参的加工方法,以鲜活海参作原料,经暂养、清洗、剖腹去内脏、整理清洗、腌制、烫漂、调味、充氮包装密封、高温杀菌后制成一种含水量在50-90%的即食鲜海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0510045943.7公开了一种原味即食海参涉及海产品及其生产方法,其是经去污、水煮、速冻、包装制成。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0510071501.X公开了一种通过清洗、破碎、、调味、熟化、冻干、真空包装、辐照杀菌等工序制得干、湿两种形态即食海参颗粒制作方法,这两种海参颗粒均可直接食用也可浸入热水中浸泡后食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0510086113.9公开了一种即食海参,是将剖腹除去内脏、清洗干净的海参高压煮熟,以主料为鲜竹笋、鲜蘑菇的炖汤为调味料,经包装、高温灭菌而成。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0510110561.8公开了一种即食海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是不破坏海参个体,用传统的烧煮方法将海参煮熟,再用物理学高渗原理除去海参个体中大多自由水,得到个体缩小的即食海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0510045261.6公开了一种保持海参活性的即食海参,由包装体、海参、调味料、汤汁或水或氮气构成,它是在包装体内装有海参、调味料、汤汁或水或氮气、经高温定型处理,中温控制海参体内的自溶酶分解蛋白质生成活性海参。上述即食海参均是经过较高温度的烫漂处理、高温高压浸味、直接浸味或保持原味、高温灭菌或辐照灭菌或未经灭菌的处理过程制成。海洋的水产生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腥味,将其制成即食产品后会很大程度影响产品的风味和口感。因此,在水产品加工前对其进行除腥是十分必要的。大量调查研宄发现,许多食品中含有甲醛。对食物内生甲醛研宄最多的是水产品中的内生甲醛,研宄发现某些新鲜捕捞的水产品本身含有一定量的甲醛,并且在储存和加工过程甲醛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冷冻过程中一些水产品如沙丁鱼、鳕鱼、鱿鱼中含有甲醛等挥发性物质,而甲醛最大含量可达41mg/kg。甲醛为较高毒的物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所以有效地控制水产品制品中的甲醛含量在安全范围内,是关系到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食品调味程序仅仅是表面浸润,风味物质都浮于食品表面,这种方式存在入味不深,调味不均匀的问题,特别是含水量较高的食品原材,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是业内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该方法加工制得的调味海参没有任何海腥味,甲醛含量低,味道鲜美,口感好,软硬适度,基本保持了海参原有的营养成分,可长期保藏,携带方便,开袋即食,兼具新鲜性、营养性、方便性和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海参剖腹、去内脏,清洗洁净;烘干至含水量为30~45%; 2)将洗净后的海参置于含有质量百分比为5%醋酸和0.05%茶多酚的溶液中,O?4°C下浸泡12h ;烘干至含水量30~45% ; 3)捞出,将海参切成厚度小于I厘米的肉片; 4)把切好的肉片浸没于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茶多酚和0.1%维生素C的溶液中,使肉片与溶液的重量比为1:2,O?4°C下浸泡12h ; 5)浸泡后的海参肉片放入高压锅内,0.05?0.15Mpa下煮制15_30min,煮后焖凉,使海参自然冷却; 6)按重量份砂糖5份、味精I份、食盐I份、料酒I份、水100份调配调味料A液,加热煮开,按料液比1:3将煮熟的海参肉片放入调配好的调味料A液中,IlOV脉冲通电半小时,脉冲间隔时间为I秒;捞出沥干; 7)按重量份食用油I份、生姜粉0.15份、胡椒粉0.05份、五香粉0.05、辣酱5份、水100份调配调味料B液,加热煮开,按料液比1:2将海参肉片放入调配好的调味料B液中;O?4°C下泡制5h ;捞出沥干; 8)真空定量包装; 9)包装后的海参于18?20°C下,加气压500Mpa,保压15?20min,卸压,得调味海参成品。进一步地,步骤7将海参肉片放入调配好的调味料B液后,IlOV脉冲通电半小时,脉冲间隔时间为I秒;0?4°C下泡制5h ;捞出沥干。步骤I烘干至含水量为40%。步骤2烘干至含水量为40%。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茶多酚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茶多酚可吸附食品中的异味,因此具有一定的除臭作用。对食品中的色素具有保护作用,它既可起到天然色素的作用,又可防止食品退色,茶多酚还具有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和积累作用。本专利技术首先将茶多酚与醋酸复配,对海参进行脱腥,在5%醋酸和0.05%茶多酚溶液中浸泡后的海参,基本无腥味。除腥处理后将海参切成厚度小于I厘米的肉片,浸没于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茶多酚和0.1%维生素C的溶液中,O?4°C下浸泡12h。茶多酚中含有大量的酚羟基,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容易通过酚羟基的离解和自由基的途径被氧化,可与甲醛快速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物质。维生素C与茶多酚协同作用,可增强茶多酚清除甲醛的能力,可清除海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性甲醛,该方法简便易行,能有效地控制海参制品中的甲醛含量。为了入味更深,本申请设计了两个处理程序: 首先是多次干燥,多次干燥的目的在于减小海参细胞的含水量,缩水的海参细胞在遇到水溶液时,水溶液中的组分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内部。其次是脉冲通电,在调味步骤中,风味物质与细胞液之间是双向交换,起到调味的风味物质不仅仅会进入细胞成为细胞液的一部分,同时,细胞液也会流出成为浸泡液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影响了风味物质在细胞内的积聚。专利技术人通过研宄得出,在适当的脉冲电压影响下,会减少细胞液中风味物质的流出,达到更好的调味效果。采用超高压杀菌技术灭菌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味海参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 海参剖腹、去内脏,清洗洁净;烘干至含水量为30~45%;2) 将洗净后的海参置于含有质量百分比为5%醋酸和0.05%茶多酚的溶液中,0~4℃下浸泡12h;烘干至含水量30~45%;3) 捞出,将海参切成厚度小于1厘米的肉片;4) 把切好的肉片浸没于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茶多酚和0.1%维生素C的溶液中,使肉片与溶液的重量比为1:2,0~4℃下浸泡12h;5) 浸泡后的海参肉片放入高压锅内,0.05~0.15Mpa下煮制15‑30min,煮后焖凉,使海参自然冷却;6) 按重量份砂糖5份、味精1份、食盐1份、料酒1份、水100份调配调味料A液,加热煮开,按料液比1:3将煮熟的海参肉片放入调配好的调味料A液中,110V脉冲通电半小时,脉冲间隔时间为1秒;捞出沥干;7) 按重量份食用油1份、生姜粉0.15份、胡椒粉0.05份、五香粉0.05、辣酱5份、水100份调配调味料B液,加热煮开,按料液比1:2将海参肉片放入调配好的调味料B液中;0~4℃下泡制5h;捞出沥干;8) 真空定量包装;9) 包装后的海参于18~20℃下,加气压500Mpa,保压15~20min,卸压,得调味海参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红宇,石磊,王亚军,祁文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