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29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燃料电池摩托车,其被电动机驱动,该电动机以由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作为电源,该燃料电池摩托车的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配置在与后车轮相比的前部,    并且,具备:动力单元,其支承所述电动机,相对于摩托车的车架在上下方向上摇动自如地被枢支承;排水管,其为了将在所述燃料电池内部产生的水向外排出与该燃料电池连结,并且,贯通所述动力单元内部,与后车轮相比向后方延伸,    并且,在所述排水管的后端部设有排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摩托车,特别是涉及具有将在燃料电池内产生的 水向车身外排出的排水装置的燃料电池摩托车。
技术介绍
从环境保护以及替代矿物燃料的能量资源的确保的观点出发,着眼于 燃料电池,利用由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作为驱动电动机的动力源的燃料 电池摩托车正在被开发。在燃料电池发电时,从作为燃料的氢放出氢离 子和电子,该氢离子在阴极和氧以及从所述氢放出的电子相结合生成水。在特开2001-31305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排水装置。在该排 水装置中,排水口配设在车身侧方,以不向车轮排水的方式向车身的侧 方排水。特开2001-31305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l中记载的排水装置中,由于排水口配设在车身的侧方, 所以排出的水有可能飞溅在支架时的驾驶员和乘车人脚上,在避免这些问 题时,排水口和乘车人用的放脚的踏板等的自由的设计就变得困难。另外, 将排水口配置在车身侧面时车的宽度增大,由于在车身侧面露出的排水口 有可能会影响车的美观。因此,在燃料电池摩托车中排水口的设计成为课 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排水构造的燃料电池 摩托车,其研究将由燃料电池生成的水向车身外排出的排水口的设计,使 水不会飞溅到车轮或乘员的脚等上,并且,能够避免车身宽度增加和美观度下降。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是燃料电池摩托车,其以由燃 料电池产生的电力作为电源的电动机驱动,其中,所述燃料电池配置在与 后车轮相比的前部,并且,包括动力单元,其支承所述电动机,相对于 摩托车的车架在上下方向摇动自如地被枢支;排水管,其用于将所述燃料 电池内部产生的水向外排出,并与该燃料电池连结,并且,贯通所述动力 单元内部,与后车轮相比向后方延伸,并且,在所述排水管的后端部设有 排水口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具有设于所述排水管中途,收纳在所 述动力单元内的消声器。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所述第一特征,因为使排水管的排水口在车身后方 开口,所以不会使排水溅在乘员脚上。另外,因为不向车身侧方伸出排水 管,所以对倾角的影响变小,在美观上也为优选。此外,因为将排水管配置 在动力单元内,所以能够有效利用动力单元内的空间,能够提供更优的外 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因为将消声器设于动力单元内,所以排气 声的降低效果增大,特别是,还有降低燃料电池生成的水和排气混入和 排气一起从排水管排出时的杂音的效果。另外,因为将消声器收纳在动 力单元内,因此外观美观。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摩托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摩托车的正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摩托车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燃料电池的冷却系统的框图。 图6是燃料电池的氢气供给系统图。 符号说明1…摩托车、2…车架、3…头管、IOL, 10R…储气罐、17 动力单元、25…燃料电池、27…水泵、28…离子交换器、29…电动机、19… …增压器、30…加湿器、31…气液分离器、32…稀释箱、35…散热器、38…排气管(排水 管)、38a…排水口 (排气口)、 100…氢气供给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 施方式的燃料电池摩托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该燃料电池摩托车的左侧视 图,图3是其正视图,图4是其后视图。在这些图中,关于燃料电池摩托车 l的成对左右部分,对左面的部分赋予符号「L」,对右面的部分赋予符号 「RJ。燃料电池摩托车具有燃料发电机系统,该燃料发电机系统包括用于 通过电化学反应使电能产生的氢供给系统、氧供给系统、和电池组(包括 电极、隔板、电解质等)。在本说明书中,将电池组和收纳其的外壳(包 括附属于外壳的构件)并称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摩托车(以下简称为「摩托车」)l的车架2包括头管3;前 端与头管3接合向车身后方(符号Ri"显示的方向)延伸的上部车架4L、 4R 和下部车架5L、 5R;将前端与上部车架4L、 4R接合的后部车架6L、 6R。在 后部车架6L、 6R上接合有后上部副车架7L、 7R的前部,在上部车架4L、 4R 的后部接合有后下部车架8L、服的后端。通过后上部副车架7L、 7R和后下 部副车架8L、 8R,以及端部连接在后上部副车架7L、 7R和后下部副车架8L、 8R上的带9,构成将储气罐10U IOR保持在车身上的罐保持部。转向杆ll 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头管3上,在转向杆11上端结合有车把12,在下端结合 有支承前车轮13的前叉14。上部车架4L、 4R和下部车架5L、 5R在后端部互相接合,在该接合部设 有沿车宽方向水平延伸的枢轴15。枢轴15相对于车架2摆动自如地支承摆 臂16,该摆臂16前端与枢轴15连接。通过摆臂16和支承于摆臂16的作为摩 托车1的原动机的电动机17和电动机促动器18构成动力单元19。在后部车 架6L、 6R上设有后悬挂20,该后悬挂20前端与后部车架结合,向斜后下方 延伸,后悬挂20的下端与悬臂16结合。在由电动机17驱动的轴21上结合有 后车轮22。在跨越上部车架4L、 4R和后部车架6L、 6R的区域的上部设有收 纳电子控制装置(ECU)的ECU外壳23。乘员的座席24以覆盖该ECU外壳23 的方式设置。车架2通过所述各车架整体形成台型即灯笼型,在被该灯笼型车架2包 围的机器搭载区域设有燃料电池25、电压调整器(VCU) 26、水泵27、离 子交换器28、增压器29、加湿器30、气液分离器31、和稀释箱32、气体流 量传感器33、和恒温器34。增压器29被增压器电动机29a驱动旋转。作为具体的配置例,在车架2内的前上部配置水泵27,在中央部下方 配置增压器29和加湿器30,在增压器29和加湿器30的上方配置VCU26。燃 料电池25收纳在车架2的最后部即枢纽15的正前部并且在ECU外壳23的下 方。燃料电池25具有从侧面看长方形的外观,该长方形设置为纵长。在燃 料电池25的下方,设有气液分离器31和稀释箱32。此外,在车架2的前方设有燃料电池25的冷却水的散热器35,以围住 头管3的上方的方式设有空气净化器36和散热器35的储油箱37。VCU26对由燃料电池25产生的电力进行电压调整,水泵27使冷却系统 的冷却液循环,离子交换器28除去冷却水中的离子,防止燃料电池的接地。 增压器29压縮反应气体即空气,加湿器30在供给燃料电池25的反应气体和 从燃料电池25排出的使用过的反应气体之间进行水分交换,气液分离器31回收在反应未使用的剩余氢气中由于规定的膨胀作用产生的水分。稀释箱 32稀释使用过的反应气体中纯的氢气,气体流量传感器33检测流入空气 量,恒温器34在暖机运转时和过冷却时切换冷却水的循环路径。在稀释箱32上,连结有由耐热橡胶等的可挠性材料构成的排气管38, 该排气管38沿斜上后方立起到枢纽15附近,并从这里稍向下延伸至车身后 方。在排气管38的中途设有消声器39。排气管38从动力单元19的外壳内通 过,出口38a从动力单元19在车宽方向中央部向后方突出,并且稍向下方 设置。还有,排气管38向车身外放出燃料电池25的排气,但是因为在该排 气管内由燃料电池25内产生的水份也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电池摩托车,其被电动机驱动,该电动机以由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力作为电源,该燃料电池摩托车的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配置在与后车轮相比的前部,并且,具备:动力单元,其支承所述电动机,相对于摩托车的车架在上下方向上摇动自如地被枢支承;排水管,其为了将在所述燃料电池内部产生的水向外排出与该燃料电池连结,并且,贯通所述动力单元内部,与后车轮相比向后方延伸,并且,在所述排水管的后端部设有排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东理基菊地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