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781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所述防护横梁上对称设有两个过渡支架和连接支架,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纵向排列的调节孔,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安装孔Ⅰ,螺栓穿过所述调节孔和安装孔Ⅰ将过渡支架和连接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支架固定在车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安装孔Ⅰ与不同的调节孔配合,可实现防护横梁的高度调节,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下防护装置可以适用不同的车辆或者不同路面的离地间隙要求,在满足法规的同时,保证车辆的最大通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是一种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GB26511《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商用车需要安装专门的前下防护装置,以防止与小型车辆碰撞时小型车辆钻入车底。安装前下防护装置会导致车辆的接近角减小,影响车辆的通过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在满足法规的同时不影响车辆的通过性。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所述防护横梁上对称设有两个过渡支架和连接支架,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纵向排列的调节孔,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安装孔I,螺栓穿过所述调节孔和安装孔I将过渡支架和连接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支架固定在车架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直角安装面,所述直角安装面上设有横向的安装孔II和纵向的安装孔III。直角安装面用于与车架的侧面和下表面配合,通过安装孔II和安装孔III安装在车架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每个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十个调节孔,十个调节孔分成两排并对称布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纵向相邻的两个调节孔的中心距为35毫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防护横梁的两端沿车辆的前进方向向后折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防护横梁为矩形管状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过渡支架焊接在防护横梁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连接支架整体冲压成型。采用本技术方案,减少了汽车零件的数量,简化了加工制作工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安装孔I与不同的调节孔配合,可实现防护横梁的高度调节,从而使本技术的前下防护装置可以适用不同的车辆或者不同路面的离地间隙要求,在满足法规的同时,保证车辆的最大通过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过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横梁,2、过渡支架,3、连接支架,4、调节孔,5、安装孔I,6、直角安装面,7、安装孔II,8、安装孔III,9、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1,所述防护横梁I为矩形管状结构,防护横梁I的两端沿车辆的前进方向向后折弯;防护横梁I上对称设有两个过渡支架2和连接支架3,所述过渡支架2焊接在防护横梁I上,每个所述过渡支架2上设有纵向排列的两排共十个调节孔4,纵向相邻的两个调节孔4的中心距为35毫米;所述连接支架3整体冲压成型,连接支架3上设有安装孔I 5,螺栓穿过所述调节孔4和安装孔I 5将过渡支架2和连接支架3固定连接;连接支架3上设有直角安装面6,所述直角安装面6上设有横向的安装孔II 7和纵向的安装孔III 8。直角安装面6用于与车架9的侧面和下表面配合,通过安装孔II 7和安装孔III 8安装在车架9上。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I),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横梁(I)上对称设有两个过渡支架(2 )和连接支架(3 ),所述过渡支架(2 )上设有纵向排列的调节孔(4),所述连接支架(3)上设有安装孔I (5),螺栓穿过所述调节孔(4)和安装孔I (5)将过渡支架(2 )和连接支架(3 )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上设有直角安装面(6 ),所述直角安装面(6 )上设有横向的安装孔II (7 )和纵向的安装孔III(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渡支架(2)上设有十个调节孔(4),十个调节孔(4)分成两排并对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纵向相邻的两个调节孔(4)的中心距为35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横梁(I)的两端沿车辆的前进方向向后折弯。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横梁(I)为矩形管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支架(2)焊接在防护横梁(I)上。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整体冲压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是一种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所述防护横梁上对称设有两个过渡支架和连接支架,所述过渡支架上设有纵向排列的调节孔,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安装孔Ⅰ,螺栓穿过所述调节孔和安装孔Ⅰ将过渡支架和连接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支架固定在车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安装孔Ⅰ与不同的调节孔配合,可实现防护横梁的高度调节,从而使本技术的前下防护装置可以适用不同的车辆或者不同路面的离地间隙要求,在满足法规的同时,保证车辆的最大通过性。【IPC分类】B60R19-38, B60R19-56【公开号】CN204452334【申请号】CN201520127083【专利技术人】刘希平, 马书会, 李广庭, 隋磊, 闫明, 董桂鹏, 徐文礼, 万昕如, 李秀芬, 雷跃峰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8日【申请日】2015年3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度可调式前下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横梁(1)上对称设有两个过渡支架(2)和连接支架(3),所述过渡支架(2)上设有纵向排列的调节孔(4),所述连接支架(3)上设有安装孔Ⅰ(5),螺栓穿过所述调节孔(4)和安装孔Ⅰ(5)将过渡支架(2)和连接支架(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希平马书会李广庭隋磊闫明董桂鹏徐文礼万昕如李秀芬雷跃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