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国华专利>正文

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47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其是由遥控器、电控装置及座垫锁组成,该电控装置包括外壳、电动机、设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其中,该电控装置的外壳内还具有一由电动机驱动的凸轮、一自外壳内穿出、一端连接在凸轮上、另一端连接在座垫锁锁闩的拉索,以及一用于控制电动机转动或停止的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由一抵在凸轮轮缘的弹性抵推件控制其断开/闭合的状态。当该弹性抵推件被凸轮顶退至一定位置时,行程开关断开,电动机未通电,当弹性顶推件被释放至一定位置时,行程开关闭合,而在控制电路间形成一驱动电动机转动的电流回路,电动机通电转动,凸轮也将随着电动机转动,并拉动拉索进而拉动座垫锁锁闩,从而打开座垫锁。(*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摩托车尾箱和座垫上的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推出一种用磁力吸引锁闩方式开启的座垫锁(包括尾箱锁)。这种锁虽然实现了电动遥控开锁的功能,但是由于其是采用磁力吸引锁闩开锁,当其电压偏低时会影响其磁力大小,当磁力过小时,无法将锁打开,可靠性较差。此外,磁吸装置是装设在座垫锁内,但由于摩托车有各种各样的车型,其适用的座垫锁的规格和结构也不同,因此,磁吸装置不得不针对不同规格和结构的座垫锁而设计制造不同的尺寸和结构,故其无法用单一规格和结构的磁吸装置来适应多种座垫锁。此外,磁吸装置本身必须装设在座垫锁内,因此,其安装空间也受到限制,安装不够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安装方便,且可适用于各种车型的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由遥控器、电控装置及车锁组成,该电控装置包括一外壳、电动机、设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控装置的外壳内还具有一由电动机驱动的凸轮、一自外壳内穿出、一端连接在凸轮上、另一端连接在座垫锁锁闩的拉索,以及一用于控制电动机转动或停止的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由一抵在凸轮轮缘的弹性抵推件控制其断开/闭合状态。当该弹性抵推件被凸轮顶退至一定位置时,该行程开关断开,电动机未通电转动,当弹性顶推件被释放至一定位置时,该行程开关闭合,电动机通电转动,凸轮也将随着电动机转动,并拉动拉索进而拉动座垫锁锁闩,从而打开座垫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将现有技术的磁吸开锁方式变更为通过凸轮带动拉索开锁的机械开锁方式,故其开锁的可靠性较高,此外,由于其完全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磁吸装置,故其可适用于各种车型的摩托车上,并且不再有磁吸装置安装不便的困扰。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局部剖视的正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控装置控制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是由遥控器(未图示)、电控装置及座垫锁(未图示)组成。由于遥控器与座垫锁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遥控器与座垫锁,故此处对其结构不予赘述。请参阅图1及图2,该电控装置1包括一外壳2(图1及图2中仅示出其局部)、电动机3、设有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的电路板(未图示)。该电控装置1的外壳2内还具有一由电动机3驱动的凸轮4、及一用于控制电动机3转动或停止的行程开关5,行程开关5由一抵在凸轮4轮缘的弹性抵推件6控制其K1开关的断开/闭合状态。当该弹性抵推件6被凸轮4顶退至一定位置时,该行程开关5将断开,电动机3未通电转动,当弹性顶推件6被释放至一定位置时,该行程开关5闭合,而在控制电路间形成一驱动电动机(3)转动的电流回路,电动机3通电转动,凸轮4也将随着电动机3转动。在凸轮4的主表面外缘固定设有一连接销41,而一拉索7自外壳2内穿出,其一端栓接一扣环71,并通过扣环71与连接销41扣接,从而连接在凸轮4的外缘,其另一端连接座垫锁锁闩(未图示)。此外,电动机3与凸轮4之间设有一变速箱8,该电动机3驱动变速箱8,而变速箱8驱动凸轮4,从而通过该变速箱8来调整凸轮4的转速。如图2所示,当座垫锁被锁上后,弹性抵推件6处于被顶退的位置,其欲达到最大被释放状态须使凸轮4转动一越程距离a。请参阅所有图式,需要开锁时,按一下遥控器的开锁按钮(未图示),遥控器将发射出开锁信号S传送至电控装置1,使控制电路上的K2开关瞬间闭合而形成一电流回路,从而驱动电动机3转动进而带动凸轮4转动。虽然,随后K2开关立即断开而不再驱动电动机3转动,但凸轮4转动的惯性仍足以使其转过行程a,而使弹性抵推件6处于最大被释放状态。此时,行程开关K1随之闭合,而使控制电路形成另一电流回路,从而驱动电动机3继续转动,进而带动凸轮4继续转动。凸轮4的连接销41随着凸轮的转动而运动,并拉动拉索7。随着凸轮4的转动,拉索7被拉着而逐渐拉开座垫锁锁闩(未图示),最终打开座垫锁。同时,随着凸轮4的转动,弹性抵推件6逐渐被顶退,当凸轮3转动至一定位置时,弹性抵推件6也被顶退至一定位置而顶开行程开关K1,从而使驱动电动机3转动的电流回路断开,电动机3逐渐停止,而凸轮4也随之停止。当凸轮4完成一次开锁工作而停止时,通常其停止时的状态与其初始的未转动开锁前的状态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其是由遥控器、电控装置(1)及座垫锁组成,该电控装置包括一外壳(2)、电动机(3)、设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控装置(1)的外壳(2)内还具有一由电动机(3)驱动的凸轮(4)、一自外壳(2)内穿出、一端连接在凸轮(4)上、另一端连接在座垫锁锁闩的拉索(7),以及一用于控制电动机(3)转动或停止的行程开关(5),行程开关(5)由一抵在凸轮(4)轮缘的弹性抵推件(6)控制其K1开关断开/闭合的状态,当该弹性抵推件(6)被凸轮(4)顶退至一定位置时,行程开关(5)断开,电动机(3)未通电,当弹性顶推件(6)被释放至一定位置时,行程开关(5)闭合,而在控制电路间形成一驱动电动机(3)转动的电流回路,电动机(3)通电转动,凸轮(4)也将随着电动机(3)转动,并拉动拉索(7)进而拉动座垫锁锁闩,从而打开座垫锁。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机(3)与凸轮(4)之间设有一变速箱(8),该电动机(3)驱动变速箱(8),而变速箱(8)驱动凸轮(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凸轮(4)的主表面外缘固定设有一连接销(41),而拉索(7)一端栓接一扣环(71),并通过扣环(71)与连接销(41)扣接,从而与凸轮(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座垫锁被锁上时,弹性抵推件(6)处于被顶退的位置,其欲达到最大被释放状态须使凸轮(4)转动一越程距离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其特征在于遥控器发射出的开锁信号S传送至电控装置(1),使控制电路上的K2开关瞬间闭合而形成一电流回路,从而驱动电动机3转动进而带动凸轮4转动,且凸轮(4)转动的惯性足以使其转过行程a,而使弹性抵推件(6)处于最大被释放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凸轮(4)完成一次开锁工作后而停止时的状态与其初始的未转动开锁前的状态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其是由遥控器、电控装置及座垫锁组成,该电控装置包括外壳、电动机、设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其中,该电控装置的外壳内还具有一由电动机驱动的凸轮、一自外壳内穿出、一端连接在凸轮上、另一端连接在座垫锁锁闩的拉索,以及一用于控制电动机转动或停止的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由一抵在凸轮轮缘的弹性抵推件控制其断开/闭合的状态。当该弹性抵推件被凸轮顶退至一定位置时,行程开关断开,电动机未通电,当弹性顶推件被释放至一定位置时,行程开关闭合,而在控制电路间形成一驱动电动机转动的电流回路,电动机通电转动,凸轮也将随着电动机转动,并拉动拉索进而拉动座垫锁锁闩,从而打开座垫锁。文档编号B62H5/00GK2521118SQ0222505公开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座垫尾箱锁装置,其是由遥控器、电控装置(1)及座垫锁组成,该电控装置包括一外壳(2)、电动机(3)、设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控装置(1)的外壳(2)内还具有一由电动机(3)驱动的凸轮(4)、一自外壳(2)内穿出、一端连接在凸轮(4)上、另一端连接在座垫锁锁闩的拉索(7),以及一用于控制电动机(3)转动或停止的行程开关(5),行程开关(5)由一抵在凸轮(4)轮缘的弹性抵推件(6)控制其K↓[1]开关断开/闭合的状态,当该弹性抵推件(6)被凸轮(4)顶退至一定位置时,行程开关(5)断开,电动机(3)未通电,当弹性顶推件(6)被释放至一定位置时,行程开关(5)闭合,而在控制电路间形成一驱动电动机(3)转动的电流回路,电动机(3)通电转动,凸轮(4)也将随着电动机(3)转动,并拉动拉索(7)进而拉动座垫锁锁闩,从而打开座垫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邓国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