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回收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0917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回收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依次设于集水池后方的初沉隔油池、调节池、中和反应池和冷却塔、相接于冷却塔的水解酸化池、相接于水解酸化池的氧化池,相接于氧化池与水解酸化池之间的回流污泥池,依次设于氧化池后方的反应池、斜管浓缩沉淀池、砂滤池、清水池和瀑布池。水解酸化池及氧化池的污泥排入回流污泥池,再用泵泵入水解酸化池回用,斜管浓缩沉淀池、砂滤池的污泥通过排泥阀排入剩余污泥池,然后泵到污泥脱水间脱水后外运;本新型之印染污水经回用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可达到80%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高效回收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印染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污染废水,这类废水的色度、悬浮物浓度、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等污染指数都很高,而且由于废水的水质和水量都不稳定,较难处理。通常印染废水的处理采用生物化学方法,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处理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废水中污染物成份复杂、水量变化大,更有某些废水处理工艺中采用的添加剂不利于生物反应菌种的生长,所以采用这些方法难以使废水做到达到回用或排放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回收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根据印染废水处理水质特性,采用A/O工艺结合优势菌技术处理废水,工艺流程为:初沉隔油池-调节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池-清水池-回用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回收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该集水池中设有气浮设备和机械格栅,清洗废水通过该气浮设备注入集水池,染色废水通过该机械格栅注入集水池;依次设于集水池后方的初沉隔油池、调节池、中和反应池和冷却塔;水解酸化池,相接于冷却塔,该水解酸化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水解酸化池,该第一、第二水解酸化池均内设组合填料,该第三水解酸化池内设斜管填料;氧化池,相接于第三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该氧化池包括有第一和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该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设多孔填料,底部设散流曝气池;回流污泥池,相接于第一和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与第一水解酸化池之间;依次设于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后方的反应池、斜管浓缩沉淀池、砂滤池、清水池和瀑布池。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初沉隔油池内设撇渣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和反应池设于调节池中,该中和反应池内设潜水搅拌机、自动投药系统、潜污泵、降温转化电动阀、冷却塔、温度监控仪。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砂滤池内设由PLC控制的气、水反冲洗系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水池相接瀑布池,该瀑布池接回用水处理系统。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设置集水池、依次设于集水池后方的初沉隔油池、调节池、中和反应池和冷却塔、相接于冷却塔的水解酸化池、相接于水解酸化池的氧化池,相接于氧化池与水解酸化池之间的回流污泥池,依次设于氧化池后方的反应池、斜管浓缩沉淀池、砂滤池、清水池和瀑布池,采用A/O结合优势菌工艺,废水处理出水即可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4287-92)一级排放标准,经回用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可达到80%回用,系统启动时间短,出水稳定,耐负荷冲击能力强。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集水池                   2、气浮设备3、机械格栅                 4、初沉隔油池5、调节池                   6、中和反应池7、冷却塔                   8、第一水解酸化池9、第二水解酸化池           10、第三水解酸化池11、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      12、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3、反应池                  14、斜管浓缩沉淀池15、砂滤池                  16、清水池17、瀑布池                  18、回流污泥池19、污泥浓缩池              20、污泥脱水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高效回收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废水来自染色、清洗等工段,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和色度等,根据印染废水处理水质特性,采用A/O工艺结合优势菌技术处理废水,工艺流程为:初沉隔油池-调节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池-清水池-回用水系统。本实施例按正常生产时排放废水中为3000t·d的工程量设计该高效回收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有:集水池1一座,大小尺寸为25m*3.4m*5.2m.该集水池1中设有气浮设备2和机械格栅3,清洗废水通过该气浮设备2注入集水池1,染色废水通过该机械格栅3注入集水池1。其中机械格栅区的尺寸有4m*1.5m*4.2m。污水在该集水池1中的水力停留时间1.2h,并且在该集水池1内设9kw潜污泵两台,一用一备。初沉隔油池4一座,大小尺寸为25.85m*10.9m*4.55m*7.1m,污水在该初沉隔油池4中停留时间2h。并且该初沉隔油池4由PLC控制,于初沉隔油池4内设撇渣器,导出浮油及浮渣。调节池5一座,大小尺寸为25.85m*10.9m*7.1m,其中中和反应池6大小尺寸为4m*3m*7.1m。水力停留时间12h。中和反应池6内设潜水搅拌机、自动投药系统、4.2kw潜污泵三台两用一备及降温转化电动阀四台、冷却塔7两台、温度监控仪一台。水解酸化池包括有第一、第二、第三水解酸化池8、9、10,该第一、第二、第三水解酸化池8、9、10各有两座,第一水解酸化池8单池尺寸9m*4.19m*9.1m,水力停留时间3.6h,内设组合填料。第二水解酸化池9单池尺寸9m*2.83m*7.1m,水力停留时间2.46h,内设组合填料。第三水解酸化池10单池尺寸9m*3m*7.1m,水力停留时间2.61h,内设斜管调料。经水解酸化池8~10,进水水温较高,经调节池5调节后水温仍在45—50℃,不利于脱色细菌生存。在水解酸化池8~10前增加冷却塔7,将水温降至35℃左右。氧化池包括有第一和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1、12,该第一和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1、12各为两座,停留时间均为6h。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11单池尺寸8.3m*9m*6.4m,停留时间为6h,内部均设多孔填料,底部设散流曝气池。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2单池尺寸8.68m*9.0m*5.7mm。第一、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1、12中,在生物扩大培养期间优势菌活性不强。可通过增加营养液,如猪血、淘米水等,待生物扩培后,再将其投入构筑物中进行驯化。斜管浓缩沉淀池14包含反应池13,斜管浓缩沉淀池14有两座,斜管浓缩沉淀池14单池尺寸4.5m*9m*5m,反应池13有三座,三座反应池13的尺寸为1m*1m*5m,反映时间0.2h,沉淀时间2h。砂滤池15有两座,单池尺寸2.6m*5.7m*4.3m,过滤时间1h,内设气、水反冲洗系统,该气、水反冲洗系统由PLC控制。砂滤池15采用快速滤池形式,每次反冲洗时上砂层均留下剩余污泥。在砂层设置排污管,排污管至于砂层上10mm,待反冲洗水位液面低于排污槽后打开排污管进行排泥。清水池16有两座,清水池16单池尺寸为3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回收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该集水池中设有气浮设备和机械格栅,清洗废水通过该气浮设备注入集水池,染色废水通过该机械格栅注入集水池;依次设于集水池后方的初沉隔油池、调节池、中和反应池和冷却塔;水解酸化池,相接于冷却塔,该水解酸化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水解酸化池,该第一、第二水解酸化池均内设组合填料,该第三水解酸化池内设斜管填料;氧化池,相接于第三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该氧化池包括有第一和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该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设多孔填料,底部设散流曝气池;回流污泥池,相接于第一和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与第一水解酸化池之间;依次设于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后方的反应池、斜管浓缩沉淀池、砂滤池、清水池和瀑布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回收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水池,该集水池中设有气浮设备和机械格栅,清洗废水通过该气浮设备注入集水池,染色废水通过该机械格栅注入集水池;
依次设于集水池后方的初沉隔油池、调节池、中和反应池和冷却塔;
水解酸化池,相接于冷却塔,该水解酸化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水解酸化池,该第一、第二水解酸化池均内设组合填料,该第三水解酸化池内设斜管填料;
氧化池,相接于第三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该氧化池包括有第一和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该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设多孔填料,底部设散流曝气池;
回流污泥池,相接于第一和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与第一水解酸化池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成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深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