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233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包括:依次排放的放线框架、油墨涂覆框架、固化框架、牵引框架和收线框架,从上往下形成至少2个光纤通道,放排线单元、收排线单元均包括具有凹槽的基座、左、右支撑座、旋转电机和行进电机,所述基座位于凹槽两侧的表面固定有两个x向线轨,左支撑座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第一x向滑块,右支撑座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第二x向滑块,所述x向线轨依次嵌入第一x向滑块、第二x向滑块各自的凹槽内;一位于两个x向线轨之间的x向驱动机构安装于基座的凹槽内并位于左、右支撑座下方,一气缸固定于左支撑座上并位于左支撑座外侧端,所述气缸的顶杆机构一端连接到气缸。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三根光纤可同时涂覆的功能,并不相互干扰,性能稳定,且可动态调整盘距,实现了多种规格的光纤盘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油墨着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
技术介绍
着色工艺生产线的目的是给光纤着上鲜明、光滑、稳定可靠的各种颜色,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地辩认光纤。着色工艺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光纤及着色油墨,着色油墨颜色按行业标准分为12种,其中按广电行业标准及信息产业部标准规定的色谱排列是不一样的,广电标准的色谱排列如下:本(白)、红、黄、绿、灰、黑、蓝、橙、棕、紫、粉红、青绿,信息产业部行业标准的色谱排列如下:蓝、桔、绿、棕、灰、本(白)、红、黑、黄、紫、粉红、青绿。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本色代替白色。现本公司采用的色谱排列按广电标准进行,在用户要求时也可按信息产业部标准色谱排列。在用户要求每管光纤数在12芯以上时,可根据需要用不同的颜色按不同的比例调配出其它颜色来对光纤进行区分。光纤着色后应满足以下各方面的要求:1、着色光纤颜色不迀移,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如此)。2、光纤排线整齐,平整,不乱线,不压线。3、光纤衰减指标达到要求,OTDR测试曲线无台阶等现象。 光纤着色工艺使用的设备为光纤着色机,光纤着色机由光纤放线部分,着色模具及供墨系统,紫外线固化炉,牵引,光纤收线及电器控制部分等组成。主要原理为紫外固化油墨经着色模具涂覆于光纤表面,经过紫外线固化炉固化后固定于光纤表面,形成易于分色的光纤。使用的油墨为紫外固化型油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此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实现了三根光纤可同时涂覆的功能,并不相互干扰,性能稳定,框架刚性大,支撑整机稳定,震动及噪音良好,避免了生产时由于高速生产对光纤末端光纤造成冲击带来的损伤;且可动态调整盘距,实现了多种规格的光纤盘操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包括:依次排放的放线框架、油墨涂覆框架、固化框架、牵引框架和收线框架,所述放线框架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支撑托板的放线框,所述油墨涂覆框架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保护隔板的油墨涂覆框,所述固化框架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保护隔板的固化框,所述收线框架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支撑托板的收线框,所述牵引框架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支撑托板的牵引框,从而从上往下形成至少2个光纤通道,所述放线框内均安装有用于存放绕有光纤的放排线单元,所述固化框内均安装有UV光固化炉; 所述油墨涂覆框内均依次安装放线张力调节器、除静电器、涂覆单元,所述放线张力调节器包括放线导轮和放线跳舞轮,所述放线导轮通过固定转轴安装在油墨涂覆框上,所述放线跳舞轮通过一摆动杆连到安装在油墨涂覆框的旋转机构上,所述涂覆单元包括油墨池和通过管道与油墨池的油墨桶,所述除静电器位于放线张力调节器和涂覆单元之间; 所述牵引框内均依次安装牵引轮、收线张力调节器和位于牵引轮、收线张力调节器之间的导轮,所述牵引轮的中心轴与一牵引电机连接,所述收线张力调节器包括收线导轮和收线跳舞轮,所述收线导轮通过固定转轴安装在牵引框上,所述收线跳舞轮通过一摆动杆连到安装在牵引框的旋转机构上,所述收线框内均安装有用于收光纤的收排线单元,此收排线单元沿其周向安装有一透明弧形防护罩; 所述放排线单元、收排线单元均包括:具有凹槽的基座、左、右支撑座、旋转电机和行进电机,所述基座位于凹槽两侧的表面固定有两个X向线轨,左支撑座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第一 X向滑块,右支撑座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第二 X向滑块,所述X向线轨依次嵌入第一 X向滑块、第二 X向滑块各自的凹槽内; 一位于两个X向线轨之间的X向驱动机构安装于基座的凹槽内并位于左、右支撑座下方,所述χ向驱动机构包括X向螺母、嵌入X向螺母的X向丝杠、X向主轴承座和X向从轴承座,所述X向丝杠两端分别通过X向主轴承机构、X向从轴承机构嵌入X向主轴承座、X向从轴承座各自通孔内,所述X向螺母固定于左支撑座下表面,所述行进电机安装于位于X向主轴承座外侧的X向丝杠一端; 一气缸固定于左支撑座上并位于左支撑座外侧端,所述气缸的顶杆机构一端连接到气缸,另一通过插座安装于右支撑座同侧的外侧端,所述顶杆机构包括Y形顶杆和连接杆,此Y形顶杆一端具有一插槽,所述连接杆一端嵌入此插槽内并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嵌入插座内,所述连接杆上沿X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 位于所述左、右支撑座各自上端通孔内均安装有轴承机构,此左、右支撑座内侧均安装有与轴承机构连接的夹盘片,位于左支撑座的轴承机构外侧安装有所述旋转电机。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除静电器其由高压电源产生器及放电电极构成,通过离子针的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附近的空气电离成为大量的正负离子,然后利用鼓风装置把这些正负离子吹到物体表面以中和静电,或者直接把除静电设备靠近物体的表面进行静电的中和。2、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电控柜,此电控柜上设置有触摸屏、功能键组和电源键。3、上述方案中,所述放线框与油墨涂覆框相背的一端面安装有前门板,所述收线框与牵引框相背的一端面安装有后门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专利技术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其可长期、快速、稳定的生产光纤,并且本专利技术可兼容生产市面上100KM及100KM以下的各种长度规格光纤,实现了三根光纤可同时涂覆的功能,并不相互干扰,性能稳定,框架刚性大,支撑整机稳定,震动及噪音良好,本专利技术可生产包含10km及10km以下长度规格光纤;其次,其收排线单元沿其周向安装有一透明弧形防护罩具有光纤放甩打功能,避免了生产时由于高速生产对光纤末端光纤造成冲击带来的损伤,从而影响产品质量。2、本专利技术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其可自动调整排线换向位置,可解决需操作上不停地对排线换向位置的调整,减了少操作上的劳动强,完全实现了全自动排线,排线质量高;其次,其位于两个X向线轨之间的X向驱动机构安装于基座的凹槽内并位于左、右支撑座下方,大大减少了装置的体积,降低了设备安装占用面积,方便设备的安装使用。3、本专利技术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其气缸固定于左支撑座上并位于左支撑座外侧端,所述气缸的顶杆机构一端连接到气缸,另一通过插座安装于右支撑座同侧的外侧端,所述顶杆机构包括Y形顶杆和连接杆,此Y形顶杆一端具有一插槽,所述连接杆一端嵌入此插槽内并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嵌入插座内。采用Y形顶杆不仅可以满足快速安装的使用需要,并且考虑到与其连接的加工件存在一定的误差,故其还有一定的机械纠偏功能。其次,其连接杆上沿X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连接杆可在插座内移动,一固定销嵌入插座和连接杆的定位孔内,可动态调整盘距,实现了多种规格的光纤盘操作,避免由于大盘与小盘之间切换由于气缸行程问题而导致夹取力不足而影响设备的运行速度及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中框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中收放排线单元主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中收放排线单元立体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放线框架;101、放线框;2、油墨涂覆框架;201、油墨涂覆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光缆用着色复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放的放线框架(1)、油墨涂覆框架(2)、固化框架(3)、牵引框架(4)和收线框架(5),所述放线框架(1)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支撑托板(6)的放线框(101),所述油墨涂覆框架(2)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保护隔板(7)的油墨涂覆框(201),所述固化框架(3)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保护隔板(7)的固化框(301),所述收线框架(5)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支撑托板(6)的收线框(501),所述牵引框架(4)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支撑托板(6)的牵引框(401),从而从上往下形成至少2个光纤通道,所述放线框(101)内均安装有用于存放绕有光纤的放排线单元(8),所述固化框(301)内均安装有UV光固化炉(9);所述油墨涂覆框(201)内均依次安装放线张力调节器(10)、除静电器(11)、涂覆单元(12),所述放线张力调节器(10)包括放线导轮(13)和放线跳舞轮(14),所述放线导轮(13)通过固定转轴安装在油墨涂覆框(201)上,所述放线跳舞轮(14)通过一摆动杆(15)连到安装在油墨涂覆框(201)的旋转机构(16)上,所述涂覆单元(12)包括油墨池(121)和通过管道与油墨池(121)的油墨桶(122),所述除静电器(11)位于放线张力调节器(10)和涂覆单元(12)之间;所述牵引框(401)内均依次安装牵引轮(17)、收线张力调节器(18)和位于牵引轮(17)、收线张力调节器(18)之间的导轮(19),所述牵引轮(17)的中心轴与一牵引电机连接,所述收线张力调节器(18)包括收线导轮(20)和收线跳舞轮(21),所述收线导轮(20)通过固定转轴安装在牵引框(401)上,所述收线跳舞轮(21)通过一摆动杆(22)连到安装在牵引框(401)的旋转机构(23)上,所述收线框(501)内均安装有用于收光纤的收排线单元(24),此收排线单元(24)沿其周向安装有一透明弧形防护罩(25);所述放排线单元(8)、收排线单元(24)均包括:具有凹槽(301)的基座(31)、左、右支撑座(32、33)、旋转电机(34)和行进电机(35),所述基座(31)位于凹槽(301)两侧的表面固定有两个x向线轨(36),左支撑座(32)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第一x向滑块(37),右支撑座(33)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第二x向滑块(38),所述x向线轨(36)依次嵌入第一x向滑块(37)、第二x向滑块(38)各自的凹槽内;一位于两个x向线轨(36)之间的x向驱动机构(39)安装于基座(31)的凹槽(301)内并位于左、右支撑座(32、33)下方,所述x向驱动机构(39)包括x向螺母(3913391)、嵌入x向螺母(3913391)的x向丝杠(392)、x向主轴承座(393)和x向从轴承座(394),所述x向丝杠(392)两端分别通过x向主轴承机构(40)、x向从轴承机构(41)嵌入x向主轴承座(393)、x向从轴承座(394)各自通孔内,所述x向螺母(391)固定于左支撑座(32)下表面,所述行进电机(35)安装于位于x向主轴承座(393)外侧的x向丝杠(392)一端;一气缸(42)固定于左支撑座(32)上并位于左支撑座(32)外侧端,所述气缸(42)的顶杆机构(43)一端连接到气缸(42),另一通过插座(44)安装于右支撑座(33)同侧的外侧端,所述顶杆机构(43)包括Y形顶杆(45)和连接杆(46),此Y形顶杆(45)一端具有一插槽(451),所述连接杆(46)一端嵌入此插槽(451)内并通过螺栓(452)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46)另一端嵌入插座(44)内,所述连接杆(46)上沿X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461);位于所述左、右支撑座(32、33)各自上端通孔内均安装有轴承机构(47),此左、右支撑座(32、33)内侧均安装有与轴承机构(47)连接的夹盘片(48),位于左支撑座(32)的轴承机构(47)外侧安装有所述旋转电机(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冬江平许人东李龙何兰珍徐斌蒋伟泉叶其斌孙强许泉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