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版印刷机的隔音机构以及孔版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848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孔版印刷机的隔音机构以及孔版印刷机。该孔版印刷机的隔音机构包括设于孔版印刷机的主体侧的主体外罩和设于滚筒侧的滚筒外罩,该主体外罩设有供上述滚筒自由出入的开口部,上述滚筒能够自上述主体向外部拉出以及推入主体中,上述滚筒外罩与上述滚筒一起相对于上述主体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外罩和上述滚筒外罩具有在拉出滚筒的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重叠部位,在将上述滚筒推入上述主体中时,上述在拉出滚筒的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重叠部位彼此邻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孔版印刷机的噪音级别,且能够提高孔版印刷机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孔版印刷机的隔音机构以及孔版印刷机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孔版印刷机,公知有数字式热敏孔版印刷机。该数字式热敏孔版印刷机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工作的,即,使具有多个微小的发热元件的热头与将热塑性树脂膜和多孔性支承体粘合而成的母版相接触,通过一边对该发热元件进行脉冲通电一边由母版辊等输送机构输送母版,从而在母版的热塑性树脂膜上基于图像信息制成穿孔图像,由此完成制版。之后,把该完成制版的母版卷装在周壁设有开孔部的圆筒状的滚筒上并利用推压机构向滚筒外周面推压纸张,利用设于滚筒内部的墨供给单元将自滚筒内部供给的墨从滚筒开孔部和母版穿孔部挤压出,通过使该墨转移到纸张上而在纸张上印刷图像。图6为上述现有的孔版印刷机中的一例的示意立体图。在该孔版印刷机I’中,圆筒状的滚筒16’能够借助引导构件L’自孔版印刷机的主体拉出以及推入到该主体中且滚筒16’能够自上述引导构件L’自由地装卸。为此,在孔版印刷机I’的主体的内部设有用于收纳滚筒16’的收纳空间,且在孔版印刷机I’的主体侧的主体外罩K1’上较大地开设有供滚筒16’出入的大致方形的开口部。为了对该收纳空间以及开口部进行遮蔽,在滚筒16’的拉出方向侧设置滚筒外罩K2’,而成为滚筒16’与滚筒外罩K2’在自孔版印刷机的主体拉出以及推入到该主体的动作中一起移动的构造。主体外罩K1’和滚筒外罩K2’ 一起构成孔版印刷机的外观罩。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存在通过设置开闭式的门等来隐藏滚筒收纳空间的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现有的孔版印刷机中,由于在孔版印刷机的内部高速地进行印刷动作,因此会因纸张与各零部件之间以及各零部件之间的机械碰撞而产生噪音。随着人们对减少噪音的要求提高,如何抑制印刷动作中的噪音成为了课题。在此,对在印刷动作中产生的主要的噪音源进行说明。通常,作为在印刷动作中产生的主要的噪音源,能够举出以下三种。第一种噪音源如下所述。在如上所述地利用推压机构将放置于供纸台上的纸张向滚筒的外周面进行推压时,为了对偏斜供给的纸张进行校正,使纸张的前端抵接于推压机构中的一对暂时保持静止状态的对齐辊上而在纸张上形成一定程度的弯曲,在通过弯曲而校正纸张的偏斜供给之后,使该一对对齐辊转动而利用该一对对齐辊对纸张进行输送而使该弯曲消失。在形成上述弯曲时以及上述弯曲消失时,纸张有可能猛烈地抵靠在附近的构件上,由此产生较大的噪音。第二种噪音源为,在如上所述地将墨自滚筒的内部经由滚筒开孔部和母版穿孔部挤压到纸张上而在纸张上形成规定图像时,滚筒与自滚筒的外部对滚筒施压的加压辊反复进行彼此按压以及彼此回避的动作,由此产生较大的噪音。第三种噪音源为,当印刷后的纸张被排出后,纸张的前端碰撞到排纸围栏上,由此产生噪音。对于上述第一种以及第三种噪音源而言,根据所通过的纸张的种类以及规格不同所产生的噪音的级别会发生变化,与此相对,对于第二种噪音源而言,与所通过的纸张的种类以及规格无关,始终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音。在图6所示的现有的在滚筒16’的拉出方向侧设置滚筒外罩K2’而成的构造的孔版印刷机I’中,由于其结构的限制,在将滚筒16’与滚筒外罩K2’ 一起推入至主体内部时,主体外罩Kl ’和滚筒外罩K2’的外表面在大致同一平面上对齐,此时,主体外罩Kl ’和滚筒外罩K2’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间隙。参照图7进一步详细说明。图7为上述现有的孔版印刷机的俯视图,为卸下滚筒以后的状态下的图。如图7所示,在现有的孔版印刷机I’中,在主体外罩K1’和滚筒外罩K2’的外表面对齐在大致同一平面上的状态下,在主体外罩K1’和滚筒外罩K2’之间存在有间隙S。由此,上述第二种噪声源所发出的声音会经由该间隙S而漏出到外部。另外,孔版印刷机I’内部的零部件有可能经由该间隙S而暴露到外部,从而导致影响孔版印刷机的美观性。除此之外,对上述第一种噪声源以及第二种噪声源所产生的噪音进行抑制的方面也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虽未图示,但是对于现有的开闭式的门等来隐藏滚筒收纳空间的构造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孔版印刷机的噪音级别的孔版印刷机的隔音机构以及孔版印刷机。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美观性的孔版印刷机。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孔版印刷机的隔音机构,包括设于孔版印刷机的主体侧的主体外罩和设于滚筒侧的滚筒外罩,该主体外罩设有供上述滚筒自由出入的开口部,上述滚筒能够自上述主体向外部拉出以及推入主体中,上述滚筒外罩与上述滚筒一起相对于上述主体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外罩和上述滚筒外罩具有在拉出滚筒的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重叠部位,在将上述滚筒推入上述主体中时,上述在拉出滚筒的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重叠部位彼此邻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在孔版印刷机内部产生的噪音漏出到外部的路径曲折化,能够起到抑制噪音级别的效果。由此,仅通过改变外罩的形状就能够应对噪音问题,因此无需对与印刷性能相关的构造进行改变就能够减轻噪音的级别。此外,通过存在重叠部位,从而不能够从主体外罩与滚筒外罩之间的间隙看到孔版印刷机内部的板金,因此能够提高孔版印刷机作为产品的美观性。本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为,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孔版印刷机的隔音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外罩和上述滚筒外罩具有在与拉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重叠部位,在将上述滚筒推入上述主体中时,上述在与拉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重叠部位彼此邻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主体外罩与滚筒外罩在滚筒外罩的拉出方向以及与该拉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均可具有重叠的部位,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噪音漏出到外部的路径,能够起到抑制噪音级别的效果。另外,由于不能够从主体外罩与滚筒外罩之间的间隙看到孔版印刷机内部的板金,因此能够提高孔版印刷机作为产品的美观性。本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为,根据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孔版印刷机的隔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外罩和上述滚筒外罩上分别形成有在将上述滚筒推入上述主体中时彼此对合的对合部,该对合部为形成在上述主体外罩和/或上述滚筒外罩上的台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能够具有至少一级的台阶部,主体外罩与滚筒外罩在滚筒外罩的拉出方向以及与该拉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均具有重叠的部位,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噪音漏出到外部的路径,能够起到抑制噪音级别的效果。另外,由于不能够从主体外罩与滚筒外罩之间的间隙看到孔版印刷机内部的板金,因此能够提高孔版印刷机作为产品的美观性。本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为,根据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孔版印刷机的隔音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重叠部位至少形成在上述开口部的除位于下侧的边以外的边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确保抑制噪音级别的效果的基础上,提高孔版印刷机的美观性。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孔版印刷机的隔音机构,包括设于孔版印刷机的主体侧的主体外罩和设于滚筒侧的滚筒外罩,该主体外罩设有供上述滚筒自由出入的开口部,上述滚筒能够自上述主体向外部拉出以及推入主体中,上述滚筒外罩与上述滚筒一起相对于上述主体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外罩和上述滚筒外罩具有在拉出滚筒的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重叠部位,在将上述滚筒推入上述主体中时,上述在拉出滚筒的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重叠部位彼此邻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诚
申请(专利权)人: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