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5897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7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制版装置及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制版装置包括:母版供给部、制版部、设于与该制版部相对位置的压版辊、和位于所述压版辊的输送下游侧并由驱动侧输送辊和从动侧输送辊构成的一对输送辊,在一边驱动该压版辊使其旋转而输送来自所述母版供给部的母版,一边利用所述制版部对该母版进行制版而形成所希望的图案后,将该母版送入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其特征在于,具有加压机构,其与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一个辊相对设置,用于对所述一个辊朝向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另一个辊施加压力来调整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的对所述母版的夹紧力,从而提高对所述母版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力。该制版装置能够不发生输送卡纸地输送母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版装置和孔版印刷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母版剥离装置的制版装置和具有该制版装置的孔版印刷机。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孔版印刷机中,从将母版(制版原纸)卷绕成为辊状的母版辊放出的母版沿输送方向送入制版装置所具有的压版辊、热头之间,利用热头的能量对母版进行穿孔制版而在母版上形成预定图案。利用切割机构将制版后的母版切割成预定长度的印版(后面统称母版)而卷绕至印刷滚筒的外周面,并在转印位置利用刮墨辊使墨从印刷滚筒的栅网渗出而经过印版的穿孔,从而在从供纸装置供给来而经过印刷滚筒和加压辊之间的印刷用纸上形成所希望的图像。由于在用于输送母版的压版辊表面使用的橡胶件的老化、自该橡胶件渗出的油分、添加物,会使母版向压版辊粘附导致发生输送卡纸。在日本特开平1997-263032号公报中提出了,为了防止油分、添加物的渗出,在压版辊的橡胶件上涂敷油分、添加物不能通过的非透液性的材料。记录介质在被按压于热头的状态放置时,会导致发生记录介质向热头的粘附。在日本特开2010-12730号公报中提出了,根据放置的条件设计多个使记录介质自热头移动的动作模式来进行控制,从而解除粘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即使像日本特开平1997-263032号公报那样涂敷了非透液性的材料,若在使用者能够接触的部位配置有辊,则有可能因污染的外界因素而发生粘附从而产生输送卡纸。另外,通过压版辊向热头按压而实现穿孔的均匀性,但在这样的辊使用日本特开平1997-263032号公报那样卷绕了非透液性管的辊的情况下,因其表面的凹凸、摩擦而难以实现穿孔的均匀性。另外,为了实现穿孔的均匀性,对于辊的表面的凹凸、摩擦性需要较高的精度,辊制造时的工序增加,因此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另外,如日本特开平1997-263032号公报那样,还提出了进行根据放置的条件而改变动作模式的控制,从而解除粘附,但为了可靠地进行剥离而需要精细地设定动作模式,导致控制变得复杂。并且,在记录介质牢固地固着的情况下,仅进行粘附部位的移动动作,用于解除粘附的张力不充分,不能有效地解除粘附。鉴于所述情况,在本技术的方案中,提出如下一种技术,不会对辊的输送性等产生任何影响,并且不会搭载复杂的输送控制,仅使用简单的机构,即使在发生母版牢固地粘附于辊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引起输送卡纸而可靠地进行母版输送。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I的制版装置包括:母版供给部、制版部、设于与该制版部相对位置的压版辊、和位于所述压版辊的输送下游侧并由驱动侧输送辊和从动侧输送辊构成的一对输送辊,在一边驱动该压版辊使其旋转而输送来自所述母版供给部的母版,一边利用所述制版部对该母版进行制版而形成所希望的图案后,将该母版送入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其特征在于,具有加压机构,其与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一个辊相对设置,用于对所述一个辊朝向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另一个辊施加压力来调整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的对所述母版的夹紧力,从而提高对所述母版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力。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所述驱动侧输送辊,使得所述驱动侧输送辊对所述母版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压版辊对所述母版的输送速度。根据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侧输送辊包括输送轴和隔开间隔设置于该输送轴的多个输送辊体,多个所述加压机构分别从所述多个输送辊体之间的间隔部位对所述输送轴施加所述压力。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体经由轴承而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输送轴上,所述从动侧输送辊的所述输送轴支承于所述制版装置的机体框架。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构包括:与所述输送轴的所述间隔部位相对应地设置的施压部,该施压部在所述加压机构施压时与所述输送轴的所述间隔部位相抵接;和用于对各施压部施力的弹性构件。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加压机构安装于该安装板,和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从动侧输送辊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大小。根据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母版引导板,其包括位于紧靠所述压版辊下游侧位置并沿所述母版的输送方向延伸的引导部,该引导部将经过所述压版辊的母版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引导。根据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制版装置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和与该控制部相连接的用于检测使用条件的检测部,该使用条件包括所述制版装置中的温湿度和/或所述制版装置的放置时间,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到的使用条件而判断是否执行所述加压机构的加压动作。根据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构始终对所述一对输送棍中的一个棍朝向另一个棍施加压力。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孔版印刷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I?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版装置。技术的效果即使因长期放置等而使母版粘附于压版辊和热头的夹持部,也能够在制版开始时从压版辊剥离母版,能够不发生输送卡纸地输送母版。通过在压版辊下游侧配置母版引导板,不沿水平方向拉拽粘附于压版辊的母版,而是沿剥离角度Θ方向拉拽该母版来进行剥离,从而能够以比沿水平方向拉拽母版而进行剥离的输送力小的输送力进行剥离。另外,针对在母版输送一版长度的量后进行裁切、之后进行着版动作的制版装置,母版卷绕不良时,母版卷绕后进行裁切、着版,从而有可能产生一版长度变短、冲裁辊污染这样的不良,但在本技术的构成中,不会卷绕于压版辊,作为所述不良的对策也是有效手段。【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对应于图1结构的局部侧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的输送辊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加压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输送力作用下的剥离角度Θ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制版装置;M、母版;1、母版辊(母版卷);2、热头;3、压版辊;4、驱动侧输送辊;5、从动侧输送辊;6、安装板;7、加压机构;8、母版引导板;9、压版辊驱动马达;51、输送轴;52、输送轴承;53、输送辊体;71、引导轴承;72、从动辊加压构件;73、从动辊加压弹簧;711、引导部;712、安装部;713、嵌入部;7b、贯通孔;7a、安装孔;721、引导杆部;722、凸缘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各个示意性【附图说明】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设有母版剥离装置的制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版装置,其包括:母版供给部、制版部、设于与该制版部相对位置的压版辊、和位于所述压版辊的输送下游侧并由驱动侧输送辊和从动侧输送辊构成的一对输送辊,在一边驱动该压版辊使其旋转而输送来自所述母版供给部的母版,一边利用所述制版部对该母版进行制版而形成所希望的图案后,将该母版送入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其特征在于,具有加压机构,其与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一个辊相对设置,用于对所述一个辊朝向所述一对输送辊中的另一个辊施加压力来调整所述一对输送辊之间的对所述母版的夹紧力,从而提高对所述母版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上刚
申请(专利权)人: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