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碰撞卡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838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碰撞卡扣,属于汽车门护板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卡扣基座、卡扣和卡扣座总成,所述卡扣基座包括板状底板,所述板状底板侧沿向内开有卡槽;所述卡扣后端开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径向环形卡槽,所述卡扣前端设有卡头,所述卡头为前端小后端大的渐变圆头结构,所述卡扣中间设有限位槽,所述卡扣通过径向环形卡槽与卡槽的配合卡接在卡扣基座上;所述卡扣座总成包括卡扣座和装套在卡扣座内的卡扣座芯,所述卡扣座和卡扣座芯开有同轴的用于卡接卡扣的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达到门护板的二级拆卸,有效满足侧碰要求;拆装过程只使用外部工具,不拆卸卡扣座本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门护板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车门碰撞卡扣
技术介绍
现有轿车门护板在维修时候希望实现二级拆卸,同时满足碰撞时候不完全脱离要求,但是目前现有的卡扣不能实现上述特定情况的要求,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的卡扣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门碰撞卡扣。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卡扣基座、卡扣和卡扣座总成,所述卡扣基座包括板状底板,所述板状底板侧沿向内开有卡槽;所述卡扣后端开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径向环形卡槽,所述卡扣前端设有卡头,所述卡头为前端小后端大的渐变圆头结构,所述卡扣中间设有限位槽,所述卡扣通过径向环形卡槽与卡槽的配合卡接在卡扣基座上;所述卡扣座总成包括卡扣座和装套在卡扣座内的卡扣座芯,所述卡扣座和卡扣座芯开有同轴的用于卡接卡扣的第--^孔和第二卡孔。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卡扣座总成固定在车身钣金上,所述车身钣金上开设有竖向尺寸大于水平尺寸的安装孔,所述卡扣座总成前端设有限位圆盘,所述卡扣座总成后端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称的凸起台。本技术可以达到门护板的二级拆卸,有效满足侧碰要求;拆装过程只使用外部工具,不拆卸卡扣座本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卡扣基座与卡扣安装示意图;图3是卡扣基座结构不意图;图4是卡扣结构示意图;图5是卡扣座总成与车身钣金安装示意图;图6是卡扣座总成结构示意图;图7是车身钣金结构示意图;图8是卡扣座结构示意图;图9是卡扣座芯结构示意图;图10是拆卸插片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拆卸前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拆卸不意图;图13是本技术拆卸后不意图。图中,1-卡扣座总成(1.1-卡扣座、1.2-卡扣座芯、1.3-第一^^孔、1.4-第二卡孔、1.5-限位圆盘、1.6-凸起台)、2_车身钣金(2.1-安装孔)、3_卡扣(3.1-径向环形卡槽、3.2-卡头、3.3-限位槽)、4_卡扣基座(4.1-板状底板、4.2-卡槽)、5_拆卸插片(5.1-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一图9所示,本技术包括卡扣基座4、卡扣3和卡扣座总成1,所述卡扣基座4包括板状底板4.1,所述板状底板4.1侧沿向内开有卡槽4.2 ;所述卡扣3后端开有与卡槽4.2相配合的径向环形卡槽3.1,所述卡扣3前端设有卡头3.2,所述卡头3.2为前端小后端大的渐变圆头结构,所述卡扣3中间设有限位槽3.3,所述卡扣3通过径向环形卡槽3.1与卡槽4.2的配合卡接在卡扣基座4上;所述卡扣座总成I包括卡扣座1.1和装套在卡扣座1.1内的卡扣座芯1.2,所述卡扣座1.1和卡扣座芯1.2开有同轴的用于卡接卡扣3的第—^孔1.3和第二卡孔1.4。所述卡扣座总成I固定在车身钣金2上,所述车身钣金2上开设有竖向尺寸大于水平尺寸的安装孔2.1,所述卡扣座总成I前端设有限位圆盘1.5,所述卡扣座总成I后端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称的凸起台1.6。如图10—图13所示,本技术安装步骤:卡扣3装到门护板总成的卡扣基座4上,通过卡槽4.2与径向环形卡槽3.1相互配合;卡扣座总成I装到车身钣金2上,卡扣座总成I后端两个凸起台1.6竖向穿过卡扣座总成I安装孔2.1后旋转并配合限位圆盘1.5安装限位;卡扣2与卡扣座总成I通过卡头3.2穿过第—^孔1.3和第二卡孔1.4卡接装配,此时,限位槽3.3与第二卡孔1.4配合,卡头3.2与第一卡孔1.3配合。门护板拆卸时,卡扣3后退4mm,完成初步拆卸(门护板与车身其它连接点已拆卸);使用脱离拆卸插片5上的插槽5.1插入卡扣3的径向环形卡槽3.1,让卡扣3与卡扣座总成I分离,门护板继续后退,门护板脱离车身,拆卸完成。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主权项】1.一种车门碰撞卡扣,包括卡扣基座(4)、卡扣(3)和卡扣座总成(I),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基座(4)包括板状底板(4.1),所述板状底板(4.1)侧沿向内开有卡槽(4.2);所述卡扣(3)后端开有与卡槽(4.2)相配合的径向环形卡槽(3.1),所述卡扣(3)前端设有卡头(3.2),所述卡头(3.2)为前端小后端大的渐变圆头结构,所述卡扣(3)中间设有限位槽(3.3),所述卡扣(3)通过径向环形卡槽(3.1)与卡槽(4.2)的配合卡接在卡扣基座(4)上;所述卡扣座总成(I)包括卡扣座(1.1)和装套在卡扣座(1.1)内的卡扣座芯(1.2),所述卡扣座(1.1)和卡扣座芯(1.2)开有同轴的用于卡接卡扣(3)的第一卡孔(1.3)和第二卡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碰撞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座总成(I)固定在车身钣金(2)上,所述车身钣金(2)上开设有竖向尺寸大于水平尺寸的安装孔(2.1),所述卡扣座总成(I)前端设有限位圆盘(1.5),所述卡扣座总成(I)后端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称的凸起台(1.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门碰撞卡扣,属于汽车门护板零部件
包括卡扣基座、卡扣和卡扣座总成,所述卡扣基座包括板状底板,所述板状底板侧沿向内开有卡槽;所述卡扣后端开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径向环形卡槽,所述卡扣前端设有卡头,所述卡头为前端小后端大的渐变圆头结构,所述卡扣中间设有限位槽,所述卡扣通过径向环形卡槽与卡槽的配合卡接在卡扣基座上;所述卡扣座总成包括卡扣座和装套在卡扣座内的卡扣座芯,所述卡扣座和卡扣座芯开有同轴的用于卡接卡扣的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本技术可以达到门护板的二级拆卸,有效满足侧碰要求;拆装过程只使用外部工具,不拆卸卡扣座本身。【IPC分类】B60R13-04, F16B19-00【公开号】CN204432564【申请号】CN201520011856【专利技术人】宋全喜, 邓桂欣, 汪进, 余志 , 钟迎来 【申请人】东风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5年1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碰撞卡扣,包括卡扣基座(4)、卡扣(3)和卡扣座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基座(4)包括板状底板(4.1),所述板状底板(4.1)侧沿向内开有卡槽(4.2);所述卡扣(3)后端开有与卡槽(4.2)相配合的径向环形卡槽(3.1),所述卡扣(3)前端设有卡头(3.2),所述卡头(3.2)为前端小后端大的渐变圆头结构,所述卡扣(3)中间设有限位槽(3.3),所述卡扣(3)通过径向环形卡槽(3.1)与卡槽(4.2)的配合卡接在卡扣基座(4)上;所述卡扣座总成(1)包括卡扣座(1.1)和装套在卡扣座(1.1)内的卡扣座芯(1.2),所述卡扣座(1.1)和卡扣座芯(1.2)开有同轴的用于卡接卡扣(3)的第一卡孔(1.3)和第二卡孔(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全喜邓桂欣汪进余志钟迎来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