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设备搭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667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设备搭载结构,其具备:车载设备,其被设置于动力单元室内;设置设备托盘,其被设置于所述车载设备的下方,并且被构成为平板状,且以后部与前部相比位于车辆上方侧的方式而倾斜;脱离用托架,其被设置于所述车载设备的底部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之间,并以包括底部和侧壁部的方式而构成,所述底部具备脱离单元,所述脱离单元被安装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上并且通过来自车辆前方侧的外力的输入而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上脱离并向车辆后方侧移动,所述侧壁部从所述底部向车辆上方侧延伸出且朝向所述车载设备而被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设备搭载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前面碰撞时的冲击中对被设置于动力单元室内的车载设备进行保护的结构。如果进行简单说明,则车载设备通过脱离用托架以能够在设置设备托盘上脱离的方式被安装于设置设备托盘上。在前面碰撞时,如果碰撞载荷被输入到车载设备上,则车载设备将从设置设备托盘上脱离并向车辆后方侧移动。由此,避免了朝向车载设备的应力集中,从而适当地保护了车载设备。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66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根据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结构,车载设备通过从车载设备的车辆前方表面以及车辆后方表面向车辆下方延伸出的脱离用托架而被安装于设置设备托盘上。因此,在车辆碰撞时,当车载设备从设置设备托盘上脱离并沿设置设备托盘向车辆后方侧移动之时,车载设备的底部将与设置设备托盘接触,从而使载荷被输入至车载设备的底部。由于一般情况下,在车载设备的底部侧配置有高电压部件,因此在先技术在这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极力抑制向车载设备的底部的载荷输入从而有效地保护车载设备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具备:车载设备,其被设置于动力单元室内;设置设备托盘,其被设置于所述车载设备的下方,并且被构成为平板状,且以后部与前部相比位于车辆上方侧的方式而倾斜;脱离用托架,其被设置于所述车载设备的底部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之间,并以包括底部和侧壁部的方式而构成,所述底部具备脱离单元,所述脱离单元被安装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上并且通过来自车辆前方侧的外力的输入而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上脱离并向车辆后方侧移动,所述侧壁部从所述底部向车辆上方侧延伸出且朝向所述车载设备而被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中,在所述脱离用托架的所述底部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的车辆上侧面相互对置的部位上,分别形成有随着趋向于车辆后方而向车辆上方倾斜的倾斜部,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侧的所述倾斜部以及所述脱离用托架的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中的所述脱离用托架的固定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中,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侧的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和所述脱离用托架的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相同的角度。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所述脱离用托架的所述底部与所述车载设备的底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车载设备通过被设置于车载设备的底部与设置设备托盘之间的具有底部的脱离用托架而被安装于设置设备托盘上。该脱离用托架被安装于,以后部与前部相比位于车辆上方侧的方式而倾斜的设置设备托盘上。因此,例如当车载设备被形成为长方体时,车载设备的上部与底部相比位于车辆前方侧。在此,当车辆发生前面碰撞时,碰撞载荷将从车辆前方被朝向车载设备的上部输入,从而车载设备将与被固定于车载设备上的脱离用托架一起从设置设备托盘上脱离,并向车辆后方侧移动。即,车载设备以逃离向车载设备输入的碰撞载荷的方式而移动。当车载设备移动时,与车载设备一起移动的脱离用托架的底部将与设置设备托盘直接抵接。因此,能够抑制在车载设备与设置设备托盘之间进行直接的载荷传递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被设置于脱离用托架与设置设备托盘上的各自的倾斜部随着趋向于车辆后方而向车辆上方倾斜。该各自的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设置设备托盘中的脱离用托架的固定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因此,在碰撞载荷被从车辆前方车载设备输入且脱离用托架与车载设备一起向车辆后方侧移动时,被设置于脱离用托架上的倾斜部与设置设备托盘的倾斜部抵接。而且,当脱离用托架的倾斜部与设置设备托盘的倾斜部抵接时,脱离用托架将沿着设置设备托盘的倾斜部而向车辆后方侧且车辆上方侧移动。也就是说,能够使来自车辆前方的碰撞载荷通过倾斜部而分散于设置设备托盘乃至车身上,并且通过分散于车身上的载荷的反作用力从而使车载设备在车载设备的底部与设置设备托盘分离的方向上移动。因此,由于能够极力地抑制车载设备的底部与设置设备托盘的接触,因而不需要采用考虑到由与设置设备托盘的接触而导致的变形的车载设备自身的耐载荷结构,从而能够使车载设备小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由于脱离用托架的倾斜部与设置设备托盘的倾斜部被设为相同的角度,因此在脱离用托架的倾斜部与设置设备托盘的倾斜部抵接时,倾斜部的表面彼此抵接(面接触)。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使来自车辆前方的碰撞载荷还分散于车辆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在前面碰撞时,当被固定于车载设备上的脱离用托架向车辆后方侧移动之时,脱离用托架的底部的倾斜部与设置设备托盘的倾斜部抵接。此时,由于脱离用托架与车载设备相比先与设置设备托盘抵接,并且脱离用托架的底部与车载设备的底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分离,因此脱离用托架的底部被设为能够通过在碰撞时被输入的载荷而发生变形。因此,通过使底部发生变形,从而使在碰撞时所输入的能量被吸收。因此,能够缓和向车载设备输入的冲击。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具有能够通过极力地抑制向车载设备的载荷输入从而有效地保护车载设备的优异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具有即使在动力单元室狭窄的车辆中,也能够在车辆前面碰撞时有效地抑制车载设备的变形的优异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具有即使在动力单元室狭窄的车辆中,也能够在车辆前面碰撞时更进一步有效地抑制车载设备的变形的优异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具有能够在车辆前面碰撞时更进一步有效地抑制车载设备的变形的优异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具有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的设置设备托盘、脱离用托架和车载设备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表示具有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的动力单元室内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具有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的动力单元室内的俯视图。图4(A)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的通常状态下的脱离用托架的倾斜部和设置设备托盘的倾斜部的剖视图,(B)为表示从(A)的状态到车辆前面碰撞初期时的状态的剖视图,(C)为表示从(B)的状态到车辆前面碰撞后期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A)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的通常状态下的车载设备的底部与设置设备托盘的突条部的剖视图,(B)为表示从(A)的状态到车辆前面碰撞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为表示具有对比例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的动力单元室内的侧面图。图7(A)为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的通常状态下的车载设备的底部和设置设备托盘的突条部的剖视图,(B)为表示从(A)的状态到车辆前面碰撞初期时的状态的剖视图,(C)为表示从(B)的状态到车辆前面碰撞后期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图1?5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载设备搭载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这些图中被适当表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设备搭载结构,具备:车载设备,其被设置于动力单元室内;设置设备托盘,其被设置于所述车载设备的下方,并且被构成为平板状,且以后部与前部相比位于车辆上方侧的方式而倾斜;脱离用托架,其被设置于所述车载设备的底部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之间,并以包括底部和侧壁部的方式而构成,所述底部具备脱离单元,所述脱离单元被安装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上并且通过来自车辆前方侧的外力的输入而从所述设置设备托盘上脱离并向车辆后方侧移动,所述侧壁部从所述底部向车辆上方侧延伸出且朝向所述车载设备而被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仓大贵上林拓中岛优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