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6906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上料装置,其中,包括:机架;驱动轮和从动轮,驱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固定设置在机架的两端;工作带,工作带连接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上,工作带具有宽度L;若干个间隔的凸缘,凸缘固定设置在工作带的上部,凸缘具有高度H,工作带的宽度L与凸缘的高度H之比为100:7;若干个间隔的凹槽,凹槽固定设置在工作带的下部,凹槽具有宽度B,凹槽的宽度B与凸缘的高度H之比为13: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料速度快、效率高、振动小、适合多种颗粒料的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破碎料搬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塑料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各行业各领域,均能见到自动送料装置的身影,它能大幅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在塑胶制品破碎后,由于破碎时会产生粉尘,人工上料极易导致工人吸入塑料粉尘造成呼吸道感染,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中国专利CN201320494324.6公开了一种塑料上料机,包括倾斜设置的上料筒,上料筒在低处部位设有进料口,在高处部位设有出料口,上料筒内设有将进料口进入的塑料输送至出料口处的输送机构。该上料机采用螺旋提升方式送料,在螺旋与筒壁之间会存在不可缺少的摩擦,容易造成其表面组织脱落混入原材料中,同时,螺旋与筒壁之间也极易导致原材料碾夹进去造成摩擦,容易导致原材料因高温产生结块、变性、甚至引燃原材料。因此急需一种上料速度快、效率高、振动小、安全可靠、适合多种颗粒料输送的塑料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上料速度快、效率高、振动小、安全可靠、适合多种颗粒料输送的塑料上料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上料装置,其中,包括:机架;驱动轮和从动轮,驱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固定设置在机架的两端;工作带,工作带连接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上,工作带具有宽度L ;若干个间隔的凸缘,凸缘固定设置在工作带的上部,凸缘具有高度H,工作带的宽度L与凸缘的高度H之比为100:7 ;若干个间隔的凹槽,凹槽固定设置在工作带的下部,凹槽具有宽度B,凹槽的宽度B与凸缘的高度H之比为13:6。进一步地,还包括空腔,空腔设置在凸缘内,空腔内充有氮气。更进一步地,工作带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若干个层,层为四层,四层分别为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更进一步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通过若干个连接钉连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空腔位于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更进一步地,连接钉位于两个凸缘之间,位于两个凸缘之间的连接钉的数量为四个或六个。更进一步地,凹槽的宽度B为1mm?5_。更进一步地,凹槽的宽度B为8mm。更进一步地,凸缘的高度H为25mm?15mm。更进一步地,凸缘的高度H为20mm。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中,工作带的宽度L与凸缘的高度H之比为100:7,因而驱动轮驱动工作带运转上料速度比现有技术快,效率高;2.本技术中,凹槽的宽度B与凸缘的高度H之比为13:6,因而上料效率比现有技术效率高;3.本技术中,工作带的宽度为L,凸缘的高度为H,工作带的宽度L与凸缘的高度H之比为100:7,因而适合多种颗粒料输送;4.本技术中,凹槽的宽度B与凸缘的高度H之比为13:6,工作带的宽度L与凸缘的高度H之比为100:7,因而本技术振动小,此外空腔设置在凸缘内,空腔内充有氮气,工作带由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组成,使得本技术振动更小;5.本技术中,物料由工作带输送,相比现有技术不产生高温,因而安全可靠。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带的局部剖视图;以及图3是图2的侧视图。其中,图中标记为:I为机架、2为驱动轮、3为从动轮、4为工作带、5为凸缘、6为第一层、7为第二层、8为空腔、9为凹槽、10为连接钉、11为第三层、12为第四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考图1至图3,如图1所示的一种塑料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1、驱动轮2、从动轮3和工作带4,驱动轮2固定在机架I的左端,驱动轮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从动轮3固定在机架I的右端,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2旋转使工作带4运转,同时工作带4的运转使得从动轮3旋转,该装置还包括若干个间隔的凸缘5和若干个间隔的凹槽9,凸缘5固定在工作带4的上部,凹槽9固定在工作带4的下部。如图2所示,工作带4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若干个层,层至少为二层,优选地,层为四层,四层分别为第一层6、第二层7、第三层11和第四层12,各层之间固定连接或者粘结在一起,多层设计使得工作带4耐疲劳强,使用寿命长,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起到减少振动的作用。优选地,第一层6、第二层7、第三层11和第四层12通过连接钉10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钉10安装在两个凸缘5之间,两个凸缘5之间的连接钉10的数量为四个或六个,依据实际情况,连接钉10的数量还可以更多。该装置还包括空腔8,空腔8设置在凸缘5内,空腔8内充有氮气,物料在运输时,工作带4受到的冲击力被减缓,因而振动减少,噪音少,优选地,空腔8位于第二层7和第三层11之间。凸缘5的高度定义为H,凸缘5具有高度H,凸缘5的高度H为25mm?15mm,优选地,凸缘5的高度H为20_。凹槽9的宽度定义为B,凹槽9具有宽度B,凹槽9的宽度B为1mm?5mm,优选地,凹槽9的宽度B为8mm。如图3所示,工作带4的宽度定义为L,工作带4具有宽度L。如图2和图3所示,工作带4的宽度L与凸缘5的高度H之比为100:7,在同样的转速下,单位时间输送的物料比现有的塑料上料机多5 %,这样该装置的上料速度快,效率高,为了适应多种颗粒料的输送,工作带4的宽度L应该更宽,凸缘5的高度H应该更高,但在同样的驱动电机工作情况下,为了满足高效率、使驱动轮2外圆与工作带4间不打滑,减少摩擦产生的热量,工作带4的宽度L与凸缘5的高度H之比为100:7,使得该装置适合多种颗粒料输送。驱动轮2驱动工作带4运转时,驱动轮2外圆与工作带4接触面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受到凹槽9的宽度B、工作带4上物料的多少的影响最大,凸缘5的高度H影响工作带4上物料的多少,在效率最好时,凹槽9的宽度B与凸缘5的高度H之比为13:6,此时驱动轮2外圆与工作带4不打滑、摩擦产生的热量也少。凹槽9的宽度B与凸缘5的高度H之比为13:6,工作带4的宽度L与凸缘5的高度H之比为100: 7,使得该装置在运转时振动小,此外空腔8设置在凸缘5内,空腔8内充有氮气,工作带4由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层6、第二层7、第三层11和第四层12组成,使得该装置运转时振动更小。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塑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⑴; 驱动轮(2)和从动轮(3),所述驱动轮(2)和从动轮(3)分别固定设置在机架(I)的两端; 工作带(4),所述工作带(4)连接在驱动轮(2)和从动轮(3)上,工作带(4)具有宽度L ; 若干个间隔的凸缘(5),所述凸缘(5)固定设置在工作带(4)的上部,凸缘(5)具有高度H,所述工作带(4)的宽度L与凸缘(5)的高度H之比为100:7; 若干个间隔的凹槽(9),所述凹槽(9)固定设置在工作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驱动轮(2)和从动轮(3),所述驱动轮(2)和从动轮(3)分别固定设置在机架(1)的两端;工作带(4),所述工作带(4)连接在驱动轮(2)和从动轮(3)上,工作带(4)具有宽度L;若干个间隔的凸缘(5),所述凸缘(5)固定设置在工作带(4)的上部,凸缘(5)具有高度H,所述工作带(4)的宽度L与凸缘(5)的高度H之比为100:7;若干个间隔的凹槽(9),所述凹槽(9)固定设置在工作带(4)的下部,凹槽(9)具有宽度B,所述凹槽(9)的宽度B与凸缘(5)的高度H之比为13: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汕蔡福舜蔡盛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世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