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缸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4522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缸发动机的汽缸盖结构,能够提高汽缸盖的排气侧的侧壁的散热性。该汽缸盖结构具备:排气集中部,与多个汽缸连接的多个排气口集中在该排气集中部;汽缸盖出口(24),设置于排气集中部;凸缘部(26),形成于汽缸盖出口(24)的周围,具有与排气管紧固的紧固面(26a);减薄部(26c),在位于汽缸盖出口(24)的多个汽缸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两侧的部位,将凸缘部(26)的厚度形成得比其它部分薄而构成;以及肋(27),凸出形成于汽缸盖(1)的排气侧侧壁(20),并从减薄部(26c)向着并列设置方向延伸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汽缸盖的内部多个排气口集中的多缸发动机的汽缸盖结构,尤其是涉及排气侧侧壁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开发出一种在汽缸盖的内部形成来自多个燃烧室的排气集中的排气集中部,并且在汽缸盖的排气侧侧壁连接单一的排气管的多缸发动机。在如此地将排气集中部形成于汽缸盖内的情况下,与将排气歧管与汽缸盖的侧壁连接的现有结构相比较,除了具有能够使整个发动机小型化的优点以外,还具有由于排气的散热量受到抑制而能够使催化剂提前激活等优点。为了既抑制燃烧室中的温度上升,又抑制高温排气集中的排气集中部的温度上升,在这种汽缸盖形成用于将燃烧室和排气集中部一起冷却的水套。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汽缸盖结构中,除了设置有以沿着汽缸列的方式形成的用于冷却燃烧室的水套以夕卜,还设置有分别覆盖排气集中部的上面以及下面的水套。并且,上下水套在与排气口不干涉的部分彼此连通。由此,能够有效地冷却易于变为高温的汽缸盖的排气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696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的汽缸盖结构中,由于排气集中部不隔着水套而直接面对汽缸盖的排气侧的侧壁,因而排气侧的侧壁难以被冷却。尤其是被上下水套夹着的区域由于离开水套,因而难以被充分地水冷,易于变为高温。此外,也可以考虑通过在排气集中部的外侧形成水套而用水冷却排气侧的侧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汽缸盖大型化,其结构也变复杂,因而削减成本变得困难。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构想出来的,其目的之一在于通过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汽缸盖结构,能够提高汽缸盖的排气侧的侧壁的散热性。此外,不局限于该目的,实现由后述的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中所示的各结构导出的作用效果、通过现有技术无法获得的作用效果这一点也能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而赋予其适当位置。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I)在此公开的汽缸盖结构具备:排气集中部,与多个汽缸连接的多个排气口集中在所述排气集中部;以及汽缸盖出口,设置于所述排气集中部。另外,具备:凸缘部,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出口的周围,具有与排气管间的紧固面;以及减薄部,在位于所述汽缸盖出口的所述多个汽缸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两侧的部位,将所述凸缘部的厚度形成得比其它部分薄而构成。并且,具备凸出形成于汽缸盖的排气侧侧壁,并从所述减薄部向着所述并列设置方向延伸设置的肋。(2)所述凸缘部优选具有用于安装将所述排气集中部的下游端与所述排气管固定的紧固件的多个突起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减薄部优选以距离所述突起部越远所述凸缘部的厚度越变薄的方式,作为连接所述多个突起部之间的弯曲面而形成。(3)所述减薄部优选在所述多个突起部间的中心处形成为最薄。(4)优选在所述排气侧侧壁具备与所述肋连续地凸出形成的翼片部。(5)优选具备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并在上下夹着所述排气集中部的位置上分别使冷却水在所述并列设置方向上流通的水套。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肋部优选从所述减薄部的所述汽缸盖出口的中心沿着所述并列设置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被所述水套夹着的位置。从所述汽缸盖出口的中心沿着所述并列设置方向的位置成为距离设置于所述排气集中部的上下的所述水套最远的位置,优选在该位置上设置所述肋。专利技术效果根据公开的汽缸盖结构,通过使凸缘部的一部分薄壁化,能够设置在汽缸盖与排气管的紧固面上热量难以积存的减薄部,能够抑制凸缘部的温度上升。除此以外,通过从减薄部延伸设置肋,能够促进凸缘部的散热,进而能够提高汽缸盖的排气侧侧壁的散热性。由此,能够提高发动机或汽缸盖的冷却性能。并且,由于即使在排气集中部的外侧不形成水套,也能够提高排气侧侧壁的散热性,因此能够使汽缸盖紧凑化,能够抑制产品成本。并且,通过设置肋,能够使制造汽缸盖时的熔液流动性提高,因此也能够抑制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缸盖结构的排气侧侧壁的立体放大图。图2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缸盖结构的吸气口以及集中排气口部分的横截面图。图3是图2的B— B箭头方向截面图。图4是图2的A方向箭头视图。图5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汽缸盖结构的排气侧侧壁的主视图(对应于图4的图)。图6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汽缸盖结构的排气侧侧壁的主视图(对应于图4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而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终归不过是例示,并非意图排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各种变形和技术的应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并能够根据需要而取舍选择,或者可以将其适当组合。1.结构1-1.整体结构使用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缸盖结构进行说明。在此,对已应用于串联四缸发动机的汽缸盖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未图示的汽缸体与汽缸盖I结合的一侧作为下方,将其相反一侧即未图示的盖罩与汽缸盖I结合的一侧作为上方而进行说明。也就是说,汽缸盖I与汽缸体的上表面结合,在汽缸盖I的上表面结合盖罩。此外,如图3所示,汽缸盖I的上表面被凹陷设置,形成动阀室(動弁室)7。盖罩以覆盖该动阀室7的方式而结合在上方。在动阀室7中设置有具备未图示的吸气凸轮以及排气凸轮的凸轮轴等。如图2所示,形成于汽缸体的四个汽缸2 (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示出)串联排列地配置,在这些汽缸2中,滑动自由地内装有未图示的活塞。以下,将四个汽缸2并排设置的方向(并列设置方向)叫做汽缸列方向L。S卩,汽缸盖I的长度方向与汽缸列方向L 一致。此外,在此,如图2所示在俯视图中将排气侧作为上侧、将吸气侧作为下侧时,将汽缸盖I的左侧称为前侧,将右侧称为后侧。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汽缸盖I的下面,在沿着汽缸列方向L与活塞的顶面相对的位置形成四个屋脊形燃烧室3。在燃烧室3的三角屋顶状的一个(吸气侧)斜面形成两个吸气阀孔11,在另一个(排气侧)斜面形成两个排气阀孔21。在汽缸盖I设置从两个吸气阀孔11向吸气侧侧壁10弯曲形成的吸气口 12和从各排气阀孔21向排气侧侧壁20弯曲形成的排气口 23a。对一个汽缸2各设置一个吸气口 12,在俯视图中形成为Y字状,不相互集中而独立地在吸气侧侧壁10上开口。也就是说,在汽缸盖I形成四个吸气口 12,在吸气侧侧壁10上设置四个开口(汽缸盖入口)。另一方面,对一个排气阀孔21各设置有一个排气口 23a,八个排气口 23a在汽缸盖I的内部被集中为一个气口。将该集中部分称为排气集中部23b。在多个排气口 23a的并列设置方向(即排气侧侧壁20的汽缸列方向L)的中央,设置通过排气集中部23b集中的排气流出的一个开口(以下,称为汽缸盖出口 24)。八个排气口 23a和排气集中部23b是形成于汽缸盖I的内部的中空部,由这些形成集中排气口 23。在汽缸盖I的内部,为了抑制由排气热量引起的燃烧室3和集中排气口 23的过热而形成使冷却水流通的水套30。水套30设置在吸气口 12以及排气口 23a的周边和排气集中部23b的上方以及下方,从汽缸盖I的前侧向后侧而使冷却水在汽缸列方向L上流通。在此,水套30具有以通过四个燃烧室3的上方附近的方式而在汽缸列方向L上延伸的主水套31、和在上下夹着排气集中部23b的位置上分别在汽缸列方向L上延伸的上水套32及下水套33。上水套32以及下水套33与主水套31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缸盖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排气集中部,与多个汽缸连接的多个排气口集中在所述排气集中部;汽缸盖出口,设置于所述排气集中部;凸缘部,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出口的周围,具有与排气管间的紧固面;减薄部,在位于所述汽缸盖出口的所述多个汽缸并列设置方向上的两侧的部位,将所述凸缘部的厚度形成得比其它部分薄而构成;以及肋,凸出形成于汽缸盖的排气侧侧壁,并从所述减薄部向着所述并列设置方向延伸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上展弘杉村速人冈俊彦久保雅彦八木一记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