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435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从生产技术观点出发以两个合理装配的主车架方式拼装机动车尤其是大量销售的前驱汽车的方法。为此,以两个主车架(前车架(1)和后车架(2))的方式预装配出原型车身,分别在这两个主车架中装入合适的零件;在主体前车架(1)中装入工程零件(发动机、变速器、辅助配件等),在后车架(2)内主要装入装饰件(座椅、装饰物、地毡等);至少在基本完成主车架(前车架(1)和后车架(2))的装配之后,将这两个主车架移至一处并刚性连在一起。前车架(1)包括主驱动机构的精华部件和控制元件,在后车架(2)中进行利用总装附件对车身进行的其它设计、制造和装配。现有工具可用于装配。不需要过多修改汽车款式,利用现有工艺方法就可以将分体车架连在一起。在完成前车架(1)与后车架(2)的连接后,将构成汽车前部总装的、喷有与汽车一样的颜色的零件如挡泥板(3)、发动机罩(4)、前车门(5)、保险杠(6)和散热器护栏(7)等装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大多数情况下,机动车原则上由许多独立部件构成或是由预制部件装配而成。当今常见的机动车制造方法则是一种混合方法。将经不同程度预制而成的零件和子配件装入经过喷漆的敞型车身中。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经过喷漆的敏感车身经受各种各样深入车身内部的装配操作,所以车身会受到伤害。在装配过程中对车的外表面造成的伤害需要在装配结束后进行昂贵的二次处理。大型部件的传送和装配很复杂,而且由于这种传送和装配很难自动化,所以不得不在对身体有害的环境中用手进行传送和装配。小型部件的装配增加了现场装配操作次数,这造成工作人员彼此之间进出不便,因而延长了装配时间。标准化和模件多样性是很难兼顾的。众所周知,如果在制造复杂的机械产品时采用最少的预装子配件,就能获得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的制造方案都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即以单独的大尺寸模件预制汽车。可以分别制造每个模件。在制成这些模件后(可选择在不同工位),将它们放到运输带上以便对汽车进行总装。霍尔斯特.皮佩尔特手著的《汽车工艺》手册(第2版,维尔茨堡沃格尔出版社,1993年)披露了各种用于使机动车的装配合理化的模件构造方法。在副车架的构造方法中,在副车架上安装车的底盘和驱动机构。副车架预先装上这些机构,随后通过静滑块型橡胶-金属离合器(Silentblock-type rubber-metalconnections)将副车架螺接到自承载车身上。例如,我们还知道在一个模件内包括了仪表盘支承架和踏板的整个仪表盘被装入半成品车身的前部,并将仪表盘粘接或螺接到车底板部件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车底板件具有一个带有预安装的仪表盘支承架、踏板支座和座椅的模件,可以从下方插装该模件并将其粘接到车身承载架上。还知道的是将前车架与车顶和车底板部件分离。通过水平分割汽车,可轻松地装配车底板部件,特别是可以在总装前轻松地装配驱动机构。由于分成前车架和后车架,这导致了一种垂直分离的车身。在此情况下,位于汽车中部且被封闭的刚性乘客厢被连接到独立制成的、钢制车架中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上。这些不同的方法都是以预制大型配件为基础的。然而,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缺陷,即这些方法大多只对某种要求如简化装配的要求作了最佳考虑,可这些方法都需要弥补深入式结构的变化和型号的变化。不得不经常将由压制件构成自承载车身的经济方案弃置不用,或不得不采用新型材料而无任何令人信服的优点可言。WO-92/07749揭示了一种机动车装配方法,其中,在制造结束后将前车架连接到制成的后车架上。车身接合线从正中穿过车顶区。这种公知方法的缺点是由于所要求的坚固性很高,所以将这两个主车架连在一起是很复杂的。在自承载车身的情况下,车顶区承受负荷。如果沿车顶区正中连接前车架与后车架,则过薄的金属带无法承受负荷,因此不得不适当地加固被同样分割的车底板部件。这种加固显著增加了车身重量。JP-A-6-8851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中不是从正中分割车身,而是汽车包括许多部件。车底板部象装在其上的车身一样包括两个部分。在引文中披露的方案强调了车架的重要性,而此方案与早期的汽车车架结构很近似。该方案明显需要高强度型钢和副车架。本专利技术从这些问题着手,其目的是要揭示一种适用于经济的组合车身结构的机动车制造方法,其中实际上可以用常见的材料、工具和方法制成各个装配件。为此,半成品车身以两个主车架的方式(前车架和后车架)进行预装配,分别在该主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中装入有关组件,主要的工程组件(发动机、变速器和辅助配件等)全被装入一个主车架内(前车架),大多数的装饰性部件(座椅、覆盖物、地毡等)全被固定在另一个主车架(后车架)内,至少在基本完成主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的装配后,将这两个主车架移到一起并刚性连接。这是仅由两个主车架或由两个主要部件装配汽车的方式。在制造和完成前车架和后车架时,可以保留大部分现有的制造设备和装配方法。可以继续使用传统材料而不必改变计划。可以在不同工位装配前车架和后车架。在总装阶段中,前车架和后车架被简单地移至一处并接受铆接、粘接、螺接或焊接。车身仍象从前那样自承载。尽管装饰物、车身内架和其它附件有多种变化,但通常工程零件的变化从根本上受到不同电气化的限制,所以显著降低了出售的不同模件的购置成本。由于可以在总装阶段前自由组合各种变型,所以有更强的灵活性。特别有利的是,只要在将两个主车架连在一起后,就把挡泥板、发动机罩、车门和其它外覆盖件如保险杠、散热器护栏等固定到前车架上。通过这种方式,所有敏感的表面部件在装配前车架时都不在车身内。因此,这些敏感部件不可能在组装带有主要辅助配件的驱动机构和变速器的过程中和在将仪表盘支承架及踏板装入前车架时受到损伤。在所有的模件的改型中,前车架也可以被喷涂上一层均匀的颜色,在装上外表面部件后,由于盖住了该层油漆,因而看不到这层漆。根据当今对机动车的流线型要求,由于发动机罩必须基本遮住挡风玻璃的下窗框(例如,这样做是为了遮蔽汽车风挡的刮水器并使其呈流线型),所以这种改进具有进一步的优越性,而且嵌入后呈齐平状的挡风玻璃或车门框遮住了A柱。迄今为止,这种方案在选择装配场地、市场灵活性、后勤和维修方面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优点。为此,如果能够将随后固定到前车架上的、并喷有汽车颜色的零件与后车架一起进行喷漆(需要的话同时进行),这将是有利的。这确保了在成品汽车上不会看到色调差异。原则上,可以在A柱高度上连接这两个主车架,连接位置就设在挡风玻璃窗框上和接近A柱顶端高度的车底板部上。挡风玻璃的窗框可以设置在前车架上,以使A柱变成前车架的一部分,或者挡风玻璃的窗框可以设置在后车架上,以使A柱成为后车架的一部分。将挡风玻璃的窗框设置在前车架上的优点是后车架因此具有一较大的开口以便装配车身内部。当在挡风玻璃下分割主车架时,可以比较自由地设计车身组合结构。例如,豪华轿车型和小轿车型都可以装上相同的前车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前车架可能包括整个车底板部即汽车底板和行走机构。通过这种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也能适用于标准驱动的汽车(前驱或后驱)。本专利技术可用以获得新的标准化形式,因此改善了制造、使用、清理、维修和回收的后勤工作。与传统方法相比,上述各种优点整体还起到了一种起决定性的协调作用。可以轻松地制造出左驾和右驾型汽车。由于在空心车身件中部的附近有宽阔开口,所以可在总装前轻松和同时地将零件送进和装入这两个车身段中(主车架)。现在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前车架和后车架的立体图;图2表示前车架的外覆盖件;图3与图1相同,其中只对后车架作了修改;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表示当今流行的流线型汽车的A柱部分,其中包括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两个主车架即由前车架1和后车架2预装配出半成品车身。在前车架1中装入主要决定汽车技术性能的子配件。例如,这些子配件是发动机14、变速器(未示出)和空调系统、电机、散热器等副件。前车架还包括带控制元件(未示出)的仪表盘支承架17。前车架1的边界是车鼻8,即随后装配成的汽车的前端和被挡风玻璃20的窗框10环绕的A柱9。属于前车架1的车底板部12的末端与A柱9顶端大致相对(垂直地位于A柱顶端下方)。前车架1的结构决定了汽车的强度和防撞性能,在子配件未装入该前车架1前,前车架1刚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装配方法,其中: -以两个主车架(前车架(1),后车架(2))方式预装配出半成品车身, -分别将有关部件装入这两个主车架(前车架(1),后车架(2))中, -在基本装配完成后,将这两个主车架(前车架(1),后车架(2))移至一处并刚性连在一起, 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主车架(前车架(1))中装入工程部件(发动机、变速器、辅助配件等), -在另一个主车架(后车架(2))中装入装饰物(座椅、地毡等), -在这两个主车架(前车架(1),后车架(2))之间的接合线位于A柱(9)的高度,上连接位置设在挡风玻璃(20)的窗框(10)上,下连接位置设在A柱和B柱之间, -在把这两个主车架(前车架(1),后车架(2))连在一起后,将挡泥板(3)、发动机罩(4)、前车门(5)和其它外覆盖件(保险杠(6)、散热器护栏(7)等)固定到其中一个主车架(前车架(1))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诺贝特巴斯勒
申请(专利权)人:诺贝特巴斯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