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57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结构简单、能可靠地固定宽度不同的备胎的备胎架。其结构中具有下列各种部件:其一端用枢轴支承在车身下面而其另一端能够摇动的备胎架支杆(2);设置在车身上的敞开的孔(11);其一端具有头部(6)而其另一端穿过敞开的孔(11)后向下方延伸的第一部件(4);与第一部件(4)结合并能调节上下方向的位置且其下端具有叉部(9)的第二部件(5);它还具有套在第一部件(4)上且能选择布置在第一位置(13)或者第二位置(14)上的隔垫(10)。在第一部件(4)、第二部件(5)和隔垫(10)安装在上述车身上的状态下,设定第一部件(4)的另一端与叉部(9)之间的空隙(d)的大小,保持备胎架支杆(2),使其不能脱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把备胎夹持在汽车的车身上用的备胎架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把装备在汽车上、为了在轮胎漏气等紧急情况下更换使用的备胎夹持在车身下面(汽车地板下面)的备胎架,已经实用化了。在这种备胎架上,例如,有如图3所示的备胎架支杆。如图3(a)、(b)所示,备胎架支杆32由大致弯曲成U字形的主杆34,和固定在主杆34上、与主杆34呈交叉状态的辅助杆35组成,大致呈笼状。备胎架支杆32(主杆34)的一个端部,用枢轴安装在从车身下面凸出来且固定在车身上的托架36的前端,以这种用枢轴安装的端部为轴,整个备胎架支杆32能够摇动。此外,用于固定备胎架支杆32的摇动端的夹持器33固定在车身下面的安装部分(横向构件)37上(参见图3(c))。而且,将备胎架支杆32向下方摇动,敞开摇动端,把备胎21放入备胎架支杆32的内侧(备胎架支杆32与车身下面之间),再把备胎架支杆32向上摇动,关闭摇动端,用夹持器33夹住这个摇动端,就能把备胎21夹持在备胎架支杆32与横向构件37之间了。在这个例子中,夹持器33是由螺栓形状的第一部件38,和具有用螺纹结合在这个第一部件38上的螺母形状的结合部分42的第二部件39构成的,并把整个用第一部件38和第二部件39夹持备胎的夹持器33固定在横向构件37上。此外,为了挡住备胎架支杆32,第二部件39的前端部分上设有形成向上方弯曲的叉形的弯曲部分(以下称作叉部)41。备胎架支杆32在被叉部41挡住的同时,并在这种挡住状态下,让第一部件38,即螺栓的下端的前端部分接近叉部41内的备胎架支杆32,以防止备胎架支杆32从叉部41中脱出来。这样,就能借助于备胎架31把备胎21可靠地固定在车身上。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98868号公报)中公开了另一种把备胎装在车身下面的备胎架,这种备胎架的悬挂件52的主体(它是相当于上述例子中的备胎架支杆32的结构要素)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向上倾斜的倾斜面,用固定在车身下面54上的结合装置(它是相当于上述例子中的夹持器33的结构要素)53来保持备胎架支杆32。在倾斜面上能装尺寸不同的多种备胎21。可是,备胎在图3所示的那样结构的备胎架31上,不能夹持与预定的备胎宽度不同的备胎21。即,由于不能调节从车身的横向构件37到第二部件39的叉部41的距离,如果夹持宽度不一样的备胎21,就会发生如下问题即在横向构件37与备胎21之间产生空隙,或者,横向构件37与备胎架支杆32之间的间隔太狭窄,不能夹持备胎21。此外,虽然可以考虑准备多种与要用备胎架31夹持的备胎21的轮胎宽度相符的第二部件39,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用第二部件39来挡住备胎架支杆32了,但,由于第二部件39的叉部41与第一部件38的螺栓前端之间的空隙改变了,例如,如果在把备胎21内部的空气放掉的状态下,就能把备胎架支杆32从叉部41内脱出来,备胎21就很可能被盗。因此,为了在第二部件39的叉部41与第一部件38的螺栓的前端保持合适的空隙,第一部件38和第二部件39就必须都更换,以使备胎架31与所夹持的备胎21的轮胎宽度相符。另一方面,按照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由于在与车身下面54之间夹持备胎21的悬挂件5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悬挂件52压接在备胎21上的部位的附近)形成了有倾斜角a的倾斜面,所以这种悬挂件52能固定直径大而宽度小的轮胎,和直径小而宽度大的轮胎。即,一个悬挂件52能夹持直径的尺寸和轮胎宽度不同的多种备胎21。此外,按照这种技术方案,即使在固定宽度不同的备胎21的情况下,由于不改变悬挂件52的位置,因此不必改变结合装置53,也能保持住悬挂件52。可是,悬挂件52只能夹持和固定大小和宽度与压接在备胎21上的部位的倾斜面的倾斜角相符的备胎21。即,备胎21与悬挂件52相接触的部位,要设计成具有与悬挂件52那样的倾斜度相对应的倾斜角a,悬挂件52才能利用随着轮胎的直径而变化这样的特点夹持住备胎21,其备胎的宽度与直径变化相对应。所以能够夹持和固定的备胎21的直径与宽度的组合受到了限制,要成为夹持直径相同而宽度不同的多种备胎21那样的结构,在技术上是很困难的。为此,例如,在两轮驱动的汽车和四轮驱动的汽车上,如果要选择安装轮胎的直径大致相同,但轮胎的宽度不同的多种轮胎,则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就不适用,结果,必须装备具有与各种不同宽度相对应的形状的悬挂件52和结合装置5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有鉴于这些问题而创造出来的技术方案,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备胎架,这种备胎架结构简单,能可靠地固定不同宽度的备胎。为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备胎架具有下列各种部件备胎架支杆,其一端用枢轴支承在车身下面而其另一端能够摇动;设置在上述车身上的敞开的孔;第一部件,其一端具有能与上述敞开的孔的端面接触的头部而其另一端穿过上述敞开的孔后向下方延伸;以及第二部件,其在上述敞开的孔的下方与上述第一部件相结合并能调节上下方向的位置且下端具有向上折弯的叉部。这种备胎架在上述第一部件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叉部之间,夹持并保持上述备胎架支杆的上述另一端,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套在上述第一部件上、且能选择下列任何一个位置进行布置的隔垫,即介于上述敞开的孔的下端与上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第一位置,和介于上述头部与上述敞开的孔的上端之间的第二位置。在上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隔垫安装在上述车身上的状态下,上述第一部件的另一端与上述叉部之间的空隙的大小,设定为使得上述备胎架支杆的另一端不能脱出来。另外,上述敞开的孔最好大致沿着该备胎的宽度方向形成。此外,上述第一部件是螺栓,而上述第二部件具有用螺纹与上述螺栓结合的螺母。(权利要求2)此外,在上述车身上设有能从上述车身的车厢内插入工具以进行使上述螺栓与上述螺母结合的操作的作业用开口部分。(权利要求3)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备胎架的夹持器的结构的断面图,(a)是在通孔的下部具有隔垫时的结构图,(b)是在通孔的上部具有隔垫时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备胎架的车辆的结构图,(a)是从车体下面看的具有这种备胎架的车体的仰视图,(b)是这种备胎架的夹持部分的A-A放大断面图;图3是表示以往的备胎架的结构的整体结构图;图4是专利文献1中的,表示作为现有技术的备胎架的结构的整体结构图。符号说明1.备胎架2.备胎架支杆2a.主杆2b.辅助杆3.夹持器4.第一部件(螺栓)5.第二部件6.头部(螺栓头)7.轴部(第一部件的轴部)8.结合部分(螺母部分、螺母)9.叉形部分10.隔垫11.通孔(开口的孔) 12.夹持器托架(夹持器安装部分)13.第一位置14.第二位置15.轴部(第二部件的轴部)20.作业用开口21.备胎22、23.横向构件24.侧面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备胎架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备胎架的夹持器的结构的断面图,(a)是在通孔的下部具有隔垫时的结构图,(b)是在通孔的上部具有隔垫时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备胎架的车辆的结构图,(a)是从车体下面看的具有这种备胎架的车体的仰视图,(b)是这种备胎架的夹持部分的A-A放大断面图。如图1(a)、(b)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备胎架,其具有:一端用枢轴支承在车身下面而其另一端能够摇动的备胎架支杆;设置在上述车身上的敞开的孔;其一端具有能与上述敞开的孔的端面接触的头部而其另一端穿过上述敞开的孔后向下方延伸的第一部件;在上述敞开的 孔的下方与上述第一部件结合,且能调节上下方向的位置,并且下端具有向上折弯的叉部的第二部件;这种备胎架在上述第一部件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部件的叉部之间,夹持并保持上述备胎架支杆的上述另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套在上述第一部件上且 能选择布置在下列任何一个位置上的隔垫,即介于上述敞开的孔的下端与上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第一位置,和介于上述头部与上述敞开的孔的上端之间的第二位置,在上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隔垫安装在上述车身上的状态下,上述第一部件的另一端与上述叉部之间 的空隙的大小被设定为使得上述备胎架支杆的另一端不能脱出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国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