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21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顺利地进行作业机转向操作的作业机。具备左右一对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R,1L)、和具有单一的转向操纵件(42)的操纵部(7),并设置有多个操作区域,用于使上述各行走装置的驱动状态在从上述单一的转向操纵件的中立位置(n)向左右的各旋转方向上不同,其中,各旋转方向上的一个操作区域的操作行程设定成大于其他操作区域的操作行程。通过使旋转时通常采用的第2操作区域为更大的范围,容易防止过度转向。(*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左右一对的履带式行走装置的作业机(比如,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
技术介绍
在过去,作为上述的作业机,有例如在JP特开平7-4797 3号文献中公开的形式。在这里提出的作业机分别在左右一对的履带式行走装置上设置侧离合器,并且该作业机包括缓慢旋转驱动机构,该机构对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其中一个行走装置向与未处于分离状态的另一行走装置的动作方向相同的方向,以小于该动作速度的低速进行驱动,实现缓慢旋转(soft turn)。该作业机还包括作为急速旋转驱动机构的,对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其中一个行走装置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此外,将旋转内侧的行走装置处于制动状态的急速旋转称为原地掉头(pivot turn)。该作业机中,转向操纵件与侧离合器,缓慢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制动机构是按照下述方式连接的。首先,如果将转向操纵件从中立位置向偏向左右一方的第1操作区域进行操作,则将其中一个的行走装置的侧离合器分离,接着如果继续向第2操作区域进行操作,则通过缓慢旋转驱动机构,使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减速驱动,然后,如果继续向第3操作区域进行操作,则通过制动机构,对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进行制动。在上述已有的作业机中,随着转向操纵件的操作量的增加,其旋转性能逐渐加大,可进行与转向操作量相对应的机体旋转,操作性优良。但是,在从第1操作区域的旋转模式转换到第2操作区域的旋转模式(缓慢旋转模式)时,构成侧离合器的侧离合器齿轮从离合器分离位置进一步变换,从轴芯方向与侧齿轮啮合,从而一下子切换到减速驱动状态。由此,产生侧离合器齿轮与侧齿轮啮合的冲击或啮合声,并且在机体旋转中,伴随有较轻的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机,其可进行与转向操作量相对应的机体旋转,并且可进行精确的顺利的机体转向。而且,通过使旋转时通常采用的第2操作区域为更大的范围,容易防止过度转向(急速旋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作业机的特征在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按照上述结构,通过将转向操纵件从中立位置朝向左右一方进行操作,首先将一方的侧离合器分离,侧离合器分离一侧的行走装置处于自由状态。此时,通过低转矩传递机构,将低转矩传递给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一侧的行走装置。因此,不会象过去那样,在将侧离合器分离后,一方的行走装置便马上因行走负荷而急停的情况,机体通过接受低转矩驱动力的一方的行走装置的低转矩驱动力和侧离合器未处于分离的另一方的行走装置的驱动力之差、即两个行走装置的动作速度之差而缓慢旋转。另外,如果接着沿相同方向对转向操纵件进行较大程度的操作,则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连动地与旋转用传动机构连接,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被减速驱动,制动,或反转驱动,机体通过保持速度差地被驱动的左右行走装置而可靠地旋转。在此场合,从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单驱动的旋转模式向具有速度差的双驱动的旋转模式(缓慢旋转模式)的切换是通过将旋转用离合器接合而进行的。此时,由于具有可滑动的低转矩传递机构,与啮合式的离合器相比较,上述切换是在无冲击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的。此外,由于在将转向操纵件返回到中立位置,恢复直线行进时,低转矩仍然传递给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故即使在侧离合器为啮合式的情况下,仍进行驱动侧与从动侧的速度差很小的状态下的啮合。因此,可进行与转向操作量相对应的机体旋转,并且可在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行走装置中进行没有中途分离的转矩传递,可进行没有冲击的、精细的顺利的机体转向,可形成更加优良的操作性。还有,在机体旋转后,恢复直线行进时,仍可期待平滑的侧离合器接合的作用。再有,按照技术方案2所述,最好上述低转矩传递机构设置于上述旋转用离合器中。例如,通过对转向操纵件从中立位置朝向右方进行操作,首先将右侧的侧离合器分离。在此场合,在侧离合器处于未分离状态的左侧的旋转用离合器中,左侧的低转矩传递机构作用,供给左侧的行走装置的动力的一部分通过左侧的低转矩传递机构反向传递给左侧的旋转用离合器。在这里,由于左右的旋转用离合器的驱动侧相对左右任何一个的行走装置均以并列关系相互连动地连接,故按照上述方式通过左侧的低转矩传递机构反向传递给左侧的旋转用离合器的动力延伸传递至右侧的旋转用离合器中,这种延伸传递的动力通过设置在右侧的旋转用离合器上的低转矩传递机构传递给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右侧的行走装置。因此,不会产生在将侧离合器分离后,一方的行走装置便马上因行走负载而急停的情况,机体通过接受低转矩驱动力的一方的行走装置的低转矩驱动力和侧离合器处于未分离的另一方的行走装置的驱动力之差而缓慢地旋转。于是,将供给侧离合器处于未分离状态一侧的行走装置的动力通过旋转用离合器和设置于其上的低转矩传递机构,延伸传递给侧离合器脱离一侧的行走装置,由此,低转矩动力的延伸传递通路采用本来设置的传动系统,可在结构简单的情况下,发挥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功能,实用上的方利性较高。如果在上述结构中还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结构,则如上所述,在为了从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的单驱动的旋转模式切换到保持速度差的双驱动的旋转模式而接合旋转用离合器时是有利的。即,通过使该旋转用离合器为多板摩擦式,与啮合式的离合器相比较,上述的切换是在无冲击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的。另外,如果按照技术方案4所述的结构,在与侧离合器处于未分离状态的上述另一方(旋转外侧)的行走装置相对应的旋转用离合器中进行通过弹簧的低转矩传递,与该旋转用离合器相对应的侧离合器齿轮的动力的一部分从转向用侧齿轮,通过传动轴,迂回地传递给与上述一方(旋转内侧)的行走装置相对应的旋转用离合器。接着,该迂回动力通过借助弹簧的较轻的摩擦传动,传递给位于离合器分离位置的侧离合器齿轮,其结果是,旋转内侧的行走装置接受低转矩的动力传递。于是,在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一侧(旋转内侧)的履带式行走装置在接受从接合侧(旋转外侧)的行走装置的动力获取的低转矩的动力传递的同时,对侧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由此,不会在侧离合器分离,隔断主动力的传递后,行走装置便马上因行走负荷而完全停止的情况,缓和了随侧离合器的分离动作而产生的冲击。此外,如果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结构,在通过压力油的供给,将一方的侧离合器齿轮换档,一方的侧离合器进行分离动作时,还未将压力油供给旋转用离合器。此后,供给侧离合器的压力油的一部分通过节流流路部分,慢慢地供给旋转用离合器,旋转用离合器缓慢地进行离合器接合动作,侧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一方的行走装置连动地与旋转用传动机构连接,进行减速驱动,制动,或反转驱动,机体通过保持速度差而驱动的左右的行走装置而可靠地旋转。于是,侧离合器分离动作后的旋转用离合器的离合器接合动作顺利地进行,可进一步实现离合器离合冲击很小的顺利的机体转向。参照附图并阅读下面的描述时,会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的特征结构、作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侧视图;图2为表示行走用变速箱体的传动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表示上述变速箱体的上半部的纵向剖面正视图;图4为表示上述变速箱体的下半部的纵向剖面正视图;图5为侧离合器周边的放大纵向剖面正视图;图6为表示副变速机构的操作结构的侧视图;图7为对副变速机构进行操作的换档机构的纵向剖面正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机,具备左右一对的履带式行走装置(1R,1L)、和具有单一的转向操纵件(42)的操纵部(7),并设置有多个操作区域,用于使上述各行走装置的驱动状态在从上述单一的转向操纵件的中立位置(n)向左右的各旋转方向上不同,其特征在于,    各旋转方向上的一个操作区域的操作行程设定成大于其他操作区域的操作行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山天平冈实宫野良实长野文男中村国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