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624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牵引车上连结了粉粒体排出机的场合,牵引车的动力传递轴反转时不会使粉粒体排出机工作的作业机。该作业机采用的结构是,在搭载了发动机的行驶车体的后部设置将多条量的种子播撒在农田中的直接播种装置,该直接播种装置升降自如而且拆装自如地设置在行驶车体上,在将发动机的动力从行驶车体侧传递到直接播种装置的输出辊上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在行驶车体侧和直接播种装置侧分别设置单向离合器,直接播种装置侧的单向离合器的驱动转矩比行驶车体侧的单向离合器的驱动转矩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施肥装置、播种装置或药剂播撒装置等粉粒体排出机的作业机
技术介绍
—直以来,已知有如下直接播种机在比行驶车体的座椅靠后侧沿机体左右方向 并排设置多个粉粒体输出部,并且在粉粒体输出部的上方设置储存粉粒体的容器,并具备 将从粉粒体输出部送出的粉粒体利用来自送风器的风送出并连续地向农田排出的粉粒体 排出机,用在农田面滑行的多个浮体支撑上述粉粒体输出部并沿机体左右方向配置。 上述直接播种机拆卸下在牵引车主体上安装了植苗部的插秧机的植苗部,在该植 苗部安装粉粒排出机来使用,粉粒排出机借助于变速装置使插秧机中的牵引车体的发动机 动力工作。因而直接播种机的动力传递系统与植苗部工作用的插秧机的动力传递系统相 同。 插秧机的植苗部将牵引车主体的发动机动力从变速装置经由栽种离合器进行动 力传递(参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325528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植苗部,牵引车体的发动机动力经由栽种离合器而工 作,但该离合器虽然未图示却是单向超越离合器,牵引车主体的正转和反转由自由的动力 传递机构进行,因而是该动力传递轴正转时植苗部工作,反转时离合器爪脱离的单向离合 器。 构成该植苗部的单向超越离合器反转时离合器爪有时不完全脱离。植苗部与粉粒 体排出机相比较是工作时的负荷较大的装置,并克服上述摩擦力,因而动力传递轴反转时 不会使植苗部工作,但是粉粒排出机由于其工作负荷比较小因而有时导致其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作业机,在牵引车上连结了粉粒体排出机的情况下,牵引车的动力传递轴反转时不会使粉粒体排出机工作。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课题通过以下解决措施来解决。 S卩、涉及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采用的结构是,在搭载了发动 机20的行驶车体2的后部设置将多条量的种子播撒在农田中的直接播种装置82,该直接播 种装置82升降自如而且拆装自如地设置在行驶车体2上,直接播种装置82具备从种子容 器85输出种子的输出辊87 ;放出从该输出辊87输出的种子的放出筒90 ;以及播种口 91, 在将来自发动机20的动力从行驶车体2侧传递到直接播种装置82的输出辊88的动力传 递路径上,在行驶车体2侧和直接播种装置82侧分别设置单向离合器,直接播种装置82侧 的单向离合器的驱动转矩比行驶车体2侧的单向离合器的驱动转矩小。 另外,涉及方案2的专利技术,根据方案l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采用的结构是, 在直接播种装置82上设置切槽装置95,该切槽装置95做成在可转动的杆98上安装切槽 板99的结构;在上述杆98上设置销98a,并设置具备插入该销98a的L字状的孔103a的臂103,使上述销98a在上述L字状的孔103a内移动而能够将杆98的转动位置保持在使切 槽板99从农田面上升的状态。 另外,涉及方案3的专利技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与输出辊88邻接地设置空气流道92,该空气流道92用于通过空气驱散农田面的泥水。 另外,涉及方案4的专利技术,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采用能够安装植苗部4来取代直接播种装置82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或方案4的专利技术,在向与车体2的后部连接的直接播种装置82或植苗 装置4等的作业装置传动发动机动力的动力传动系统中,通过在行驶车体2侧设置单向离 合器,从而即使利用作业装置的拆装而安装不同的作业装置,该作业装置也不会进行反转 动作。设置在该行驶车体2侧的单向离合器设想了例如植苗装置52等的驱动阻力大的(例 如转矩为O. lkg左右)各种作业装置,因而防止反转的构造可变得简单,实现成本降低的同 时,不局限于安装的作业装置的种类而可兼用。 然而,使输出辊88旋转进行驱动的直接播种装置82由于结构上其驱动阻力比较 小,因此仅通过设置在上述的行驶车体2侧的单向离合器防止输出辊88(图4、图5的反 转),有时施加小的负荷也会反转。 但是如本专利技术那样,如果在直接播种装置82侧设置单向离合器,使反转时由该直 接播种装置82侧的单向离合器的表面压力发生的反转方向的驱动转矩比相当于直接播种 装置82的驱动转矩小(例如转矩为0. OOOlkg以下),则即使直接播种装置82要反转也能 够可靠地防止反转。该直接播种装置82侧的单向离合器因精度高而价格高昂,但是由于能 够仅设置在直接播种装置82侧,所以在安装直接播种装置82以外的作业装置的场合不需 要,可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根据方案2的专利技术,除了方案1的专利技术效果外,还能够利用臂103将切槽板 99保持在从农田面上升的状态。 另外,根据方案3的专利技术,除了方案l或2的专利技术效果外,还能够利用来自空气流 道92的空气除去表土的泥水并播散种子。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直接播种机的侧视图。 图2是将图1的直接播种机的直接播种装置替换成插秧装置的场合的侧视图。 图3是将图1的直接播种机的直接播种装置部分安装到机体上的安装部的侧视 图。 图4是图1的直接播种机的种子输出部的输出辊的立体图(图4(a))、俯视图(图 4(b))、图4(b)的A-A线剖面(图4(c))、从图4(b)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图(图4(d))。 图5是图1的直接播种机的种子输出部的输出辊的俯视图(图5(a))、图5(a)的 A-A线剖面(图5(b))、从图5(a)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图(图5(c))。 图6是表示图1的直接播种机的放出筒和在其上方配置输出辊的结构的局部纵剖 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直接播种机的放出筒和在其上方配置输出辊的结构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8是图1的直接播种机的直接播种装置的切槽装置的侧视图(图8 (a))和俯视 图(图8(b))以及切槽装置前端部的立体图(图8(c))。 图中 2-行驶体,3-升降连杆装置,4-植苗部,5-施肥装置,10-前轮,11-后轮,12-变 速箱体,15-主机架,18-后齿轮箱,20-发动机,21-第一带传动装置,25-栽种离合器箱, 26-计数器轴,27a-第一整地转子,27b-第二整地转子,28-驱动轴,29-传动箱,30-发动机 罩,31-座椅,32-机罩,33-播种框架,34-方向盘,35-踏板,40-上连杆,41-下连杆,42-连 杆基座框架,43-纵连杆,45-摇臂,46-升降液压缸,50-第一传动箱,51-载苗台,52-植苗 装置,53-植苗器具,55-浮体,56-第二传动箱,59-埋土板,60-肥料储存容器,61-肥料输 出部,62-支撑框体,64-播种用作槽器,65-拆装挂钩,66-转子升降连杆,67-" < "字状 部件,68-转子升降用的上连杆,69-转子升降用的下连杆,70-臂,71-杆,73-转子支撑框 架,74-短臂,76-转子框架,78-传动轴,81-转子升降杆,81a_水平传感器,82-直接播种 装置,83-框架,85-种子容器,86-鼓风机,87-种子输出部,88-输出辊,88a_输出辊槽, 88b-切口 , 89-筒体,90-放出筒,91-播种口 , 92-空气流道,92a_孔穴,93-开闭板,94-隔 壁,95-切槽装置,96-旋转轴,97-底盘,98-杆,98a_销,99-切槽板,100-第二臂,103-第 一臂,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结构:在搭载了发动机(20)的行驶车体(2)的后部设置将多条量的种子播撒在农田中的直接播种装置(82),该直接播种装置(82)升降自如而且拆装自如地设置在行驶车体(2)上,直接播种装置(82)具备:从种子容器(85)输出种子的输出辊(87);放出从该输出辊(87)输出的种子的放出筒(90);以及播种口(91),在将来自发动机(20)的动力从行驶车体(2)侧传递到直接播种装置(82)的输出辊(88)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在行驶车体(2)侧和直接播种装置(82)侧分别设置单向离合器,直接播种装置(82)侧的单向离合器的驱动转矩比行驶车体(2)侧的单向离合器的驱动转矩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胜加藤哲高桥学藤代孝行鸟津龙之冈田卓也神谷寿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