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203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1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包括若干组依次排列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组内并联,组间串联,各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接入保护板,所述锂电池组的一侧安装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边缘设有若干接线端子,各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镍带接入对应的接线端子,所有接线端子通过设置在转接板内的电路汇聚至转接板的同一侧边,并通过对应的引线并联接入一集成插头,所述保护板上设有与该集成插头相匹配的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锂电池组,将各单体电池组的接入保护板的导线集成在转接板上,简化了总线路、使锂电池组检修更方便,同时提高了实用性和美观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组合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组
技术介绍
目前,锂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而开发的大容量锂电池组也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的环保方面的压力,锂电池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特别是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的出现,更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常见组装锂电池组是将多个固定在支架上的锂电池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装在一起的,用来固定锂电池的支架包括上、下两个压板,上、下两个压板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电池固定槽,电池固定槽与锂电池的外形相吻合,也就是构成电池组的多个锂电池分别置于上、下压板的固定槽中,然后再通过一些辅助措施来固定。上述结构的锂电池组中串并联需要通过导线进行连通,为了使导线排布合理,需要在支架上设置导线槽,公告号CN 203386830 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导线内藏式锂电池组的固定架,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平板式架体,架体朝向锂电池的一侧为正面,架体正面设有若干与锂电池端部相配合的定位槽,定位槽底面设有通孔,每个架体均包括两行定位槽,定位槽所在架体的背面设有供锂电池连接片放置的槽口,所述槽口将所有定位槽依次连通,架体背面两行定位槽之间设有供导线安放的过线槽。槽口的设计使得锂电池连接片不易与其他物体发生碰触而导致脱落,过线槽的设计能够使导线不易与其他物体发生碰触,而且导线安放更加合理有序,锂电池组更加安全。但是上述设有支架的锂电池组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安装和维护。一种锂电池组,若干组依次排列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组内并联,组间串联,各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接入保护板,所述锂电池组的一侧安装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边缘设有若干接线端子,各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镍带接入对应的接线端子,所有接线端子通过设置在转接板内的电路汇聚至转接板的同一侧边,并通过对应的引线并联接入一集成插头,所述保护板上设有与该集成插头相匹配的插槽。本技术通过设置转接板,将各单体电池组的接入保护板的导线集成在转接板上,从而简化了线路,还设有集成插头汇聚线路,方便将各单体电池组断开或者接入保护板,锂电池组检修更方便,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和美观度。为了便于连接接线端子和镍带,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为金属片,所述镍带的端头带有与接线端子叠置的折弯部,在重叠部分焊接固定。片状结构面积大,便于焊接连接。为了提高各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镍带为矩形框,所述折弯部由矩形框的短边延伸而出。矩形框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为了简化结构,同时使本技术结构更稳定,优选的,串联电路中,相邻两组单体电池通过同一镍带相连,其中一组单体电池的正极,与另外一组单体电池的负极朝向一致且分别接入矩形框的两相对长边。为了方便安装转接板,优选的,所有镍带的折弯部处在同一平面且构成转接板的支撑面。所有镍带的折弯部在同一平面在安装转接板时,转接板可以与各折弯部同时贴靠,便于安装和接线端子的焊接。为了进一步简化线路,优选的,所述锂电池组的总正极接入转接板,并通过对应的引线自转接板连接有集成插头的侧边接出。为了方便安装各单体电池,优选的,所述锂电池组的外围绕有固定框,所述转接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固定框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锂电池组,将各单体电池组的接入保护板的导线集成在转接板上,简化了总线路、使锂电池组检修更方便,同时提高了实用性和美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锂电池组,包括13组依次排列的单体电池1,单体电池I组内并联,组间串联,相邻两组单体电池I通过同一镍带2相连,镍带2为矩形框,矩形框的短边21延伸而出形成折弯部23,其中一组单体电池的正极,与另外一组单体电池的负极朝向一致且分别接入矩形框的两相对长边22。锂电池组的一侧安装有转接板3和保护板4,转接板3的边缘设有若干与折弯部23 —一对应的接线端子31,镍带2的折弯部23接入对应的接线端子31,所有接线端子31通过设置在转接板内的电路汇聚至转接板3的同一侧边,并通过对应的引线并联接入一集成插头5,保护板4上设有与该集成插头5相匹配的插槽41,锂电池组的总正极接入转接板4,并通过对应的引线6自转接板4连接有集成插头5的侧边接出。本实施例中,所有镍带2的折弯部23处在同一平面且构成转接板3的支撑面。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转接板,将各单体电池组的接入保护板4的导线集成在转接板3上,从而简化了线路,还设有集成插头5汇聚线路,方便将各单体电池组断开或者接入保护板,使本实施例检修更方便,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实用性和美观度。【主权项】1.一种锂电池组,包括若干组依次排列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组内并联,组间串联,各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接入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组的一侧安装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边缘设有若干接线端子,各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镍带接入对应的接线端子,所有接线端子通过设置在转接板内的电路汇聚至转接板的同一侧边,并通过对应的引线并联接入一集成插头,所述保护板上设有与该集成插头相匹配的插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为金属片,所述镍带的端头带有与接线端子叠置的折弯部,在重叠部分焊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镍带为矩形框,所述折弯部由矩形框的短边延伸而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串联电路中,相邻两组单体电池通过同一镍带相连,其中一组单体电池的正极,与另外一组单体电池的负极朝向一致且分别接入矩形框的两相对长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有镍带的折弯部处在同一平面且构成转接板的支撑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组的总正极接入转接板,并通过对应的引线自转接板连接有集成插头的侧边接出。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组的外围绕有固定框,所述转接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固定框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包括若干组依次排列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组内并联,组间串联,各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接入保护板,所述锂电池组的一侧安装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边缘设有若干接线端子,各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镍带接入对应的接线端子,所有接线端子通过设置在转接板内的电路汇聚至转接板的同一侧边,并通过对应的引线并联接入一集成插头,所述保护板上设有与该集成插头相匹配的插槽。本技术的锂电池组,将各单体电池组的接入保护板的导线集成在转接板上,简化了总线路、使锂电池组检修更方便,同时提高了实用性和美观度。【IPC分类】H01M10-04, H01M2-20【公开号】CN204407420【申请号】CN201420799699【专利技术人】王军生, 施利勇, 李福林, 施寅, 朱敏权, 张金法, 林志菲 【申请人】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组,包括若干组依次排列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组内并联,组间串联,各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接入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组的一侧安装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边缘设有若干接线端子,各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镍带接入对应的接线端子,所有接线端子通过设置在转接板内的电路汇聚至转接板的同一侧边,并通过对应的引线并联接入一集成插头,所述保护板上设有与该集成插头相匹配的插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生施利勇李福林施寅朱敏权张金法林志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