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组件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2506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小外倾角的偏差和变动的悬架组件定位方法。该悬架组件定位方法测定白车身(12)的左右减振器安装孔(22)的位置,并算出作为中间点的第一基准位置(C1)。测定悬架组件(20)的左右轮毂(44)的位置,并算出作为中间点的第二基准位置(C2)。通过滑台(56)调节悬架组件(20)的位置,以使得第一基准位置(C1)和第二基准位置(C2)一致。通过升降机构(59)使悬架组件(20)上升,将悬架组件(20)安装在白车身(12)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该用于在将悬架组件安装在车身框架上时,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悬架组件的定位。
技术介绍
若预先组装成使车辆的悬架与转向机构、连杆机构、轮胎安装部、制动机构以及发动机等成为一体的悬架组件,则容易且适于安装到车身框架上。在将悬架组件安装到车身框架上时,需要进行定位,以便使悬架组件和车身框架的相对位置适当地匹配。作为进行这种定位的方法,提出了一边用视觉传感器检测形成为基准指标的车体的基准孔位置、一边安装悬架组件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根据从检测车体的外周角部的一对位置检测用视觉传感器得到的信号,来调节旋转升降台的载置面的位置。接着,为了检测车辆的基准孔,根据从设置于旋转升降台中央的定位用视觉传感器得到的信号,对旋转升降台的载置面的位置进行微调,由此,对位置偏移进行修正。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10674号公报但是,车身框架和悬架组件是多个加工部位和多个机构等组合而成的复合体,各部分的尺寸误差进行累积,因此安装部的尺寸有可能不能形成为十分高的精度。即,如图10所示,车身框架1的左右减振器安装孔2的中心位置3可能存在不一定与设置于车身框架1的中心位置的基准孔4的位置一致的情况。并且,悬架组件5的中心位置6可能存在不一定与减振器安装孔2的中心位置3一致的情况。因此,即使进行使中心位置6与基准孔4对准的调节,减震器7的头部和减振器安装孔2也不会一致,如果这样将悬架组件5装配到车身框架1上,则减振器头部7和轮毂8就倾斜,左右的外倾角产生偏差θ1和θ2。外倾角的偏差θ1和θ2在此后的工序中进行调节,但该调节作业非常花费时间,而且作业中需要作业人员熟练和复杂的调节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外倾角的偏差和变动的。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在将悬架组件安装在车身框架上时,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进行所述悬架组件的定位,该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测定所述车身框架上的左右减振器安装位置的工序;算出所测定的左右减振器安装位置的车宽方向的中间点、即第一基准位置的工序;测定悬架组件的左右轮胎安装位置的工序;算出所测定的左右轮胎安装位置的车宽方向的中间点、即第二基准位置的工序;以及调节所述悬架组件或者所述车身框架的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基准位置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相一致的工序。这样,通过使第一基准位置和第二基准位置相一致,从而在将悬架组件安装在车身框架上时,可以抑制外倾角的偏差和变动。在该情况下,所述是在输送所述车身框架的输送线的多个站上进行的;测定所述减振器安装位置的工序优选在进行测定所述轮胎安装位置的工序的站之前的站上进行。由此,测定减振器安装位置并算出第二基准位置之后,可立即进行定位调节,从而能够缩短生产节拍时间。并且,测定所述减振器安装位置的工序优选是通过由非接触方式的距离传感器对所述减振器安装位置周边的三处以上进行扫描来测定的。由此,可确定减振器安装位置的三维位置,可进行更加正确的测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过单独地测定并计算作为左右减振器安装位置的中心的第一基准位置和作为左右轮胎安装位置的中心的第二基准位置,使该第一基准位置和第二基准位置相一致,从而降低车身框架和悬架组件的尺寸误差的影响,在将悬架组件安装到车身框架上时,能抑制外倾角的偏差和变动。附图说明图1是装配站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分站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3是悬架组件和搭载台的立体图。图4是控制器的方框结构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的步骤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使距离传感器在减振器安装孔附近以与板金的距离大致一定的方式进行动作的情况的示意剖面侧视图。图7是表示使距离传感器在减振器安装孔附近进行扫描的移动路径的示意俯视图。图8是表示进行定位之前的悬架组件和白车身的位置关系的示意主视图。图9是表示进行定位之后的悬架组件和白车身的位置关系的示意主视图。图10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定位方法安装的悬架组件的安装状态的示意主视图。符号说明10装配站;12白车身;14输送线;16、18分站(substation);20悬架组件;22减振器安装孔;24减振器孔用距离传感器;26机械手;44轮毂(轮胎安装位置);50减振器头部;51搭载台;52轮毂用距离传感器;56滑台;58线性传感器;59升降机构;C1第一基准位置;C2第二基准位置;O中心点;R1~R3路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9,一边列举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在图1所示的装配站10上进行。装配站10由下列部分构成将白车身(车身框架)12通过吊架(hanger)13悬挂起来并依次进行输送的输送线14;从先前工序将白车身12开始搬入的第一分站16;和接下来将白车身12搬入的第二分站18。白车身12是由构成车辆的基架形成的单壳式结构体,在发动机室内的左右设有安装悬架组件20的减振器安装孔22。白车身12在稍高一点的位置由输送线14输送。如图2所示,在第一分站16上的白车身12的左右附近设有机械手26,该机械手26在前端具有非接触式的减振器孔用距离传感器24。各机械手26是产业用的多关节型,可在作业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使减振器孔用距离传感器24以任意姿态进行移动。机械手26在控制器28的作用下与输送线14同步地动作,使用减振器孔用距离传感器24测量搬入到第一分站16上的白车身12的减振器安装孔22的位置。即,机械手26从白车身12上的前轮的车轮罩30插入前端部,使减振器孔用距离传感器24的测量面朝上并沿预定的路径R1、R2和R3(参照图7)进行扫描,来测量减振器安装孔22的位置。如图3所示,悬架组件20是车辆前侧的机构,以副车架32为基础而构成,在该副车架32的左右装配有成对的下臂34、减振器组件36、等速万向节38、制动机构40、未图示的转向杆、轮毂44和发动机45。减振器组件36由呈大致同心状设定的减振器46和弹簧48构成,在减振器组件36的上表面设有减振器头部50,该减振器头部50插入到所述减振器安装孔22中。而且,为了便于理解悬架组件20的结构,在图1、图3、图8和图9中,将发动机45用假想线表示。轮毂44以形成预定的外倾角的方式被组装起来,在后面的工序中安装轮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预定的外倾角图示为0°(图3、图8等)。悬架组件20也可以是没有发动机的状态下的组件。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分站18具有载置悬架组件20并使悬架组件20升降的搭载台51;和一对轮毂用距离传感器52,其测量被载置的悬架组件20的左右轮毂44的位置。搭载台51具有基座54;在该基座54上,在左右方向(被搬入的白车身12的车宽方向)上移动的滑台56;检测滑台56的位置的线性传感器58;和升降机构59。滑台56和升降机构59在控制器28的作用下自动地动作。搭载台51配置在被搬入到第二分站18上的白车身12的发动机室下方,通过升降机构59使悬架组件20上升并将其装配到白车身12上。并且,搭载台51可沿导轨60在横向移动,在将悬架组件20装配到白车身12上并使升降机构59下降之后在横向移动,通过预定的搬入装置将新的悬架组件20载置在滑台56上。轮毂用距离传感器52分别由支柱62支承,并配置在可测量升降机构59处于下降状态时的悬架组件20中的轮毂44侧面位置的高度上。轮毂用距离传感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架组件定位方法,该悬架组件定位方法用于在将悬架组件安装在车身框架上时,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进行所述悬架组件的定位,其特征在于,该悬架组件定位方法具有如下工序:测定所述车身框架上的左右减振器安装位置的工序;算出所测 定的左右减振器安装位置的车宽方向的中间点、即第一基准位置的工序;测定悬架组件的左右轮胎安装位置的工序;算出所测定的左右轮胎安装位置的车宽方向的中间点、即第二基准位置的工序;以及调节所述悬架组件或者所述车身框架的位置, 以使得所述第一基准位置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一致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田俊寿前川桂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