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的车厢底架以及具有该车厢底架的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01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卸车的车厢底架以及具有该车厢底架的自卸车。所述车厢底架包括两根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纵梁、垂直于纵梁的多根横梁和若干翼撑,其中,所述纵梁采用腰宽小于腿高的槽状型材,槽口朝上布置;所述槽型纵梁上部开设豁口,所述横梁垂直嵌入所述豁口内。通过采用腿高较小的槽型纵梁,降低了纵梁高度,进而降低了车辆承载面,增加了车辆运行的稳定性;通过使纵梁槽口向上布置,并使横梁贯穿所述纵梁,减少了翼撑和其他加固部件的用量,进而减少了部件拼接和焊接工作量,简化了自卸车的制造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卸车的车厢底架以及具有该车厢底架的自卸车
技术介绍
目前,自卸车通常包括车头、举升机构、车厢、车架等。其中,自卸车的车厢底架通常采用纵梁、横梁和翼撑的三拼式结构,主要包括以下部件槽型纵梁、横梁、翼撑、纵撑、加固角等部件。请参见图1、2和3。图1是现有技术中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正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俯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左视图。图中省略了自卸车的其他部件。图2所示自卸车的车厢底架中,两根纵梁1沿车体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由于受型材加工工艺的限制以及车辆承重的要求,纵梁1一般采用腿高小于腰宽的槽状型材,布置成槽状型材的槽口向内,相互平行的两纵梁槽口相对。其中,槽状型材的腿高一般在为80mm到90mm左右,腰宽一般在210mm到260mm之间。从图1和3中可见,槽状型材的腰宽构成了纵梁的高度,即,纵梁高度一般在210mm到260mm之间,这样的自卸车承载面较高,影响了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图2中,多根短横梁2焊接固定在两根纵梁1之间;在两根纵梁1外侧,对应焊接固定着多对翼撑3;在车厢前部的顶起部位,在纵梁外侧的两根翼撑3之间,设有两对纵撑4;为了增加车厢底架的强度,在翼撑3和纵梁1之间,还设有加固角5、固定板6以及垫铁7等加强部件;这些部件根据车辆的承重要求,和纵梁1拼接在一起,构成了车厢底架。上述车厢底架中,由于众多加强部件的存在,增加了自卸车的自重。为了方便铺底板,横梁、翼撑以及边帮的上平面必须平齐,所以横梁、翼撑与纵梁结合的部位还要开豁,这增加了工艺难度。另外,为了提高纵梁的承重能力,还要将纵梁焊成封闭的矩形管;纵梁、横梁、翼撑、纵撑、加固角、固定板以及垫铁等部件之间,也都要以焊接方式连接,工艺很复杂,焊接工作量也很大;并且由于焊接易变形,还需增加底架的校正工序,所以车相底架的拼接和焊接工艺相当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自卸车承载面且制造工艺简单的自卸车的车厢底架,以及具有这种车厢底架的自卸车。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的车厢底架,包括两根纵梁、多根横梁和若干翼撑以及纵撑,其中,所述纵梁采用腿高大于腰宽的槽状型材,槽口朝上布置。通过这一结构,使得槽型纵梁的承重更加合理,为降低纵梁高度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开豁设置横梁,实现结构简化提供了可能。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的车厢底架,其中,所述槽型纵梁是冷弯槽钢。通过这一结构,可以实现承载能力不降低。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的车厢底架,其中,所述槽状型材的腿高在120mm至200mm之间。通过这一结构,在保证满足车厢内部空间有效长度为6000mm-7500mm的常用自卸车的承重要求的基础上,能使得槽型纵梁高度降低30mm到70mm,从而降低了自卸车的承载面,提高了车辆运行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的车厢底架,其中,当车厢内部空间的有效长度为7500mm,所述槽状型材的腿高为200mm。通过这一结构,提供了实现承载面降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的车厢底架,其中,当车厢内部空间的有效长度约等于7000mm时,所述槽状型材的腿高为160mm到180mm。通过这一结构,提供了实现承载面降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的车厢底架,其中,所述槽型纵梁两腿上部开设豁口,豁口的尺寸和将要嵌入的横梁截面尺寸匹配,以使横梁能嵌入豁口中,并保持横梁上平面和纵梁上平面平齐。通过这一结构,使纵梁和横梁的固定稳定性大大增加,并且可以完全省去或部分省去翼撑、加固角、固定板等加强结构,一方面节省了原材料,减轻了车辆自重,另一方面大大简化车厢底架的拼接和焊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的车厢底架,其中,所述豁口之间的间隔根据车厢底部不同部位的不同承重要求和其他车厢底架构件的布置要求,设置为不相同。通过这一结构,可以使车厢底架的设置更加合理。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的车厢底架,其中,所述豁口的尺寸根据所要安装其中的横梁的不同截面,设置为不同。通过这一结构,可以使车厢底架的设置更加合理。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包括车头、举升机构、车厢、车架等,其中,所述车架包括上述车厢底架。通过这一结构,可以实现车辆承载面降低,提高车辆运行稳定性;同时能简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正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俯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左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正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俯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左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优选实施例。请参考图4、5和图6,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正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俯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倾自卸车的车厢底架的侧视图。为了简化表达,图中省略了自卸车中和现有技术相同的其他部件。本专利技术的自卸车的车厢底架,包括纵梁1、横梁2、翼撑3、纵撑4以及垫铁7等部件。纵梁1采用腿高大于腰宽的槽状型材,其中,槽状型材的腿高一般在为160mm到200mm左右,腰宽一般在90mm到100mm之间。槽状型材优选使用20*10冷弯槽钢。两根槽型纵梁1沿车体前后方向平行布置,设置成槽口向上,这样,槽状型材的腿高即构成纵梁的高度。槽状型材的型号可以根据车体内部空间的有效长度进行选择。自卸车的车厢内部空间的有效长度一般在6000mm到7500mm之间,因此,可以相应选择腿高在120mm到200mm之间的槽状型材。本实施例的自卸车车厢内部空间的有效长度为7500mm,车厢底架具体布置成纵梁1采用新型的20*10冷弯槽型钢,该槽钢的腿高为200mm,腰宽为100mm。两根槽型纵梁1沿车体前后方向平行布置,设置成槽口向上,而不是象传统的布置方式那样设置为槽口向内。这样,槽状型材的腿高即构成纵梁的高度,即高度为200mm。由于纵梁布置方式的改变,承重更佳合理,同时也为简化结构提供了可能,并且和原有的布置方式相比,纵梁高度降低了10-6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未示出的实施例,当车厢内部空间的有效长度近似7000mm时,可以选择腿高为160mm到180mm的槽状型材。当车厢内部空间的有效长度进一步减小时,还可以选择腿高数值更小的槽状型材。纵梁1的两腿上部开设有相互保持间隔的多个豁口8,豁口8的尺寸和横梁2的截面尺寸相配合,相互平行的两根纵梁1上所开设的豁口8一一对应;横梁2嵌入在豁口8内,垂直贯穿相互平行的两根纵梁1,并保持上平面和纵梁1的上平面相平齐。由于自卸车车厢前端顶起时车厢底部不同部位的承重要求不相同,需要根据车厢的预定载重量,即车厢内部空间的有效尺寸对豁口之间的间距进行选择,以使横梁的排布尽量符合车辆承重的要求;并且还需据此对不同部位的豁口尺寸进行相应的选择,以适应不同截面尺寸的横梁的安装。车厢底架上还连接有平衡杆、倾翻座等部件。受此限制,横梁的设置不能仅考虑车厢承重的要求,还需要考虑预留这些必需部件的位置。因此,横梁的设置会出现难以完全符合车辆的承重要求的可能,此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翼撑、纵撑等部件,进行补充加强。本实施例中,纵梁1的两腿上部开设十二个豁口,设置12根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卸车的车厢底架,包括两根纵梁、多根横梁、若干翼撑和垫铁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采用腿高大于腰宽的槽状型材,槽口朝上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爱平尹素平肖占平张大勇韩月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