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厢板拉紧机构的货运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668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厢板拉紧机构的货运车辆,所述厢板拉紧机构包括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货运车辆的第一厢板立柱的上部,其中,所述厢板拉紧机构还包括:拉索固定件,所述拉索固定件的一端为拉索固定部且另一端为穿杠接合部,所述穿杠接合部延伸穿过与所述第一厢板立柱相对设置的第二厢板立柱的上部,且所述拉索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拉索固定部;以及穿杠,所述穿杠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厢板立柱的外侧,且所述穿杠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穿杠结合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厢板拉紧机构通过穿杠和拉索固定件的配合,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厢板拉紧机构拆卸比较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货运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厢板拉紧机构的货运车辆
技术介绍
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由于货运车辆的厢体过高或货物为煤、沙等散货时 都可能使货运车辆的厢体向外膨胀而涨厢,有可能会导致车厢的损坏,甚至 有可能导致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实现运输途中的安全行驶且减小对厢 体的损害,常常需要使用厢板拉紧机构在厢体的立柱上部之间拉紧以防止涨 厢。图1为一种现有厢板拉紧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现有厢板拉紧机构包括两个绳环座5A和5B,通过焊 接等方式相对地固定在车厢立柱2A和2B的内侧上;绳环3A和3B,分别 可转动地设置在绳环座5A和5B中;拉索4,其一端通过拉索锁(图中未示 出)固定于所述绳环3A,另一端通过拉索锁(图中未示出)固定于所述绳 环3B。这样,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厢板拉紧机构中,由于拉索4连接在相对 设置的车厢立柱2A和2B之间拉紧,从而可以在货运车辆的厢板1A和1B 之间施加一个拉力,从而可以防止涨厢现象的产生。然而,上述厢板拉紧机构存在的问题在于,在要卸货而需要松开所述厢 板拉紧机构时,必须拆掉用于固定拉索4的拉索锁才能松开拉索4,这就给 拆卸厢板拉紧机构带来了不便,增大了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厢板拉紧机构的货运车辆,所述厢板拉紧 机构操作简便,拉紧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厢板拉紧机构的货运车辆,所述厢板拉紧机构操作简便,且可以在货运车辆的两侧松开拉索。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厢板拉紧机构的货运 车辆,所述厢板拉紧机构包括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货运车辆的 第一厢板立柱的上部,其中所述厢板拉紧机构还包括拉索固定件,所述拉 索固定件的一端为拉索固定部且另一端为穿杠接合部,所述穿杠接合部延伸 穿过与所述第一厢板立柱相对设置的第二厢板立柱的上部,且所述拉索的另 一端固定于所述拉索固定部;以及穿杠,所述穿杠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厢 板立柱的外侧,且所述穿杠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穿杠结合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拉索固定件为拉索固定板,所述穿杠结合 部具有供所述穿杠贯穿的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拉索固定件为拉索固定柱,所述穿杠结合 部具有供所述穿杠贯穿的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厢板拉紧机构还包括供所述穿杠贯穿的第 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上下排列设置在 所述第二厢板立柱的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穿杠上设置有穿杠固定块,所述穿杠固定 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配合限制所述穿杠的上下移动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第二厢板立柱的外侧还设有在所述穿杠穿 过所述穿杠接合部后保持所述穿杠的穿杠保持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穿杠保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 二固定套的下方且由两块相互平行的平板构成,所述穿杠的下端具有弯折 部,所述弯折部能够保持在所述两块相互平行的平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第二厢板立柱具有贯穿所述第二厢板立柱 且供所述穿杠接合部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厢板立柱的内侧和外侧分别 设置有用于加固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处强度的内固定板和外固定板,所述内固 定板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外固定板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 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以及所述穿杠接合部能够贯穿所述第一 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厢板拉紧机构的货运车辆, 其中,所述厢板拉紧机构包括第一拉索固定件,其一端为第一拉索固定部且另一端为第一穿杠接合部,所述第一穿杠结合部延伸穿过所述货运车辆的 第一厢板立柱的上部;第二拉索固定件,其一端为第二拉索固定部且另一端为第二穿杠接合部,所述第二穿杠结合部延伸穿过所述货运车辆的第二厢板立柱的上部,所述第二厢板立柱与所述第一厢板立柱相对设置;拉索,其一 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拉索固定部,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拉索固定部;第一 穿杠,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穿杠接合部;以及第二穿杠,其可拆卸地 安装在所述第二穿杠结合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第一厢板立柱的外侧还设有在所述第一穿 杠安装在所述第一穿杠接合部后保持所述第一穿杠的第一穿杠保持部,所述 第二厢板立柱的外侧还设有在所述第二穿杠安装在所述第二穿杠接合部后保持所述第二穿杠的第二穿杠保持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厢板拉紧机构通过穿杠和拉索 固定件的配合,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厢板拉紧机构拆卸比较简便,还可以从车辆的 两侧松开厢板拉紧机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厢板拉紧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货运车辆中的厢板拉紧机构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B方向所视的穿杠安装位置示意图,其中穿杠已穿过穿 杠接合部。图4为沿图3中A-A线剖开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 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所述实施例仅为提供说明与解释之用,不能用来限制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图2是本专利技术货运车辆中的厢板拉紧机构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B 方向所视的穿杠安装位置示意图,其中穿杠己穿过穿杠接合部。图4为沿图 3中A-A线剖开的剖视图。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货运车辆中的厢板拉紧机构包括拉索40、拉索固定件60以及穿杠70等构件。其中,通过拉索40使得货运 车辆的厢板10A、 IOB在装载货物之后可以被拉紧。在本专利技术中,拉索40可以为钢索、铁链或者尼龙绳之类的线性连接件, 且拉索40具有足够强度以使拉索40能够在货运车辆的第一厢板立柱20A和 第二厢板立柱20B之间拉紧以防止产生涨厢现象。拉索40的一端可以通过 现有技术中的拉索锁与第一厢板立柱20A上的绳环30和绳环座50连接而固 定于第一厢板立柱20A。拉索固定件60可以由具有足够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且拉索固定件60 的一端为拉索固定部61另一端为穿杠接合部62,拉索4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 拉索锁等工具固定于所述拉索固定部61,所述穿杠接合部62延伸穿过所述 第二厢板立柱20B的上部。拉索固定件60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拉索固定板,也可以为拉索固定柱 (图未示)。所述拉索固定板为板状,在其穿杠接合部62处具有供穿杠70 贯穿的通孔621。所述拉索固定柱整体上为圆柱体,同样,在其穿杠接合部 处也具有供穿杠70贯穿的通孔。要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拉索固定件60的形状并不受限于上述的拉 索固定板和拉索固定柱,而是只要可以贯穿第二厢板立柱20B,并且一端具 有所述拉索固定部另一端具有所述穿杠接合部,就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范围 内任意调整。在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将拉索40固定于绳环30和绳环座50的所述拉索锁, 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用于固定拉锁的常用装置,其结构是公知技术,在此不予赘述o本专利技术的穿杠70整体上可以为L形,且可以由钢管或者钢棒等具有足 够强度的金属制成。所述穿杠70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厢板立柱20B的外 侧表面上(见图3),且能够穿设在穿杠结合部6中或者从穿杠结合部62中 退出,以使拉索40拉紧或者松开。为了引导穿杠70的上下移动,如图3和图4所示,还可以在第二厢板 立柱20B的外侧表面上设置上下排列的第一固定套22A和第二固定套22B, 并使所述穿杠70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厢板拉紧机构的货运车辆,所述厢板拉紧机构包括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货运车辆的第一厢板立柱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板拉紧机构还包括:拉索固定件,所述拉索固定件的一端为拉索固定部且另一端为穿杠接合部,所述穿杠接合部延伸 穿过与所述第一厢板立柱相对设置的第二厢板立柱的上部,且所述拉索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拉索固定部;以及穿杠,所述穿杠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厢板立柱的外侧,且所述穿杠可拆卸地穿过所述穿杠结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董华周葛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