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1093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聚戊烯醇为原料,将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混合,然后添加聚戊烯醇组成油相,搅拌并添加去离子水,体系会出现短暂浑浊后变澄清,待体系稳定后,在加热条件下,边搅拌边继续加入大量去离子水转相,体系将由澄清变为浑浊,随后提高温度,高速搅拌若干时间,体系变为澄清即得到聚戊烯醇微乳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脂溶性的聚戊烯醇油状物制备成水分散性良好的聚戊烯醇微乳液,该方法工艺简单,有效提高了聚戊烯醇在水中的分散性、物理性能以及抑菌生物活性,也拓展了脂溶性的聚戊烯醇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生物医药相关行业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聚戊烯醇(polyprenols,GBP)是以C5异戊烯基为结构单元的类脂化合物,从结构上可分:桦木醇型ω-(trans)2-(cis) n-OH、菲卡醇型ω-(trans)3-(cis) n-OH和茄尼醇型ω-(trans)n-OH,见图1。聚戊烯醇是生物体细胞膜中糖蛋白合成过程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参与生物体内多种代谢,生物活性十分广泛。拉脱维亚医科院和“BIOLAT”公司按照苏联卫生部药物委员会“新药用物质临床前毒理试验要求”,结果表明,聚戊烯醇对人体安全无毒,无致突变,致畸及致癌作用。拉脱维亚利用针叶聚戊烯醇开发了“ROPREN”制剂,在免疫功能、护肝、多发性硬化症、抗肝炎病毒和爱滋病毒以及辅助化疗白血病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药效。聚戊烯醇是生物体细胞膜糖蛋白生物合成的关键产物,以游离态醇或磷酸酯形式分布于细胞膜中,并能够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理代谢活动,因此聚戊烯醇可作为良好的药物运输载体。利用聚戊烯醇作为良好的生物细胞膜载体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参与代谢,可以较好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靶向性,从而达到减少药物使用量的目的。聚戊烯醇分子量大,具有强疏水性,导致聚戊烯醇在人体和动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较低,更影响其生物活性研究以及相关制剂开发。因此,将聚戊烯醇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亲水改性,是解决聚戊烯醇制剂及其生物利用度问题的关键。对于聚戊烯醇化学改性通常是通过对聚戊烯醇末端羟基进行取代,通过引入亲水基团达到改性目标;对于聚戊烯醇物理改性可以采用制备聚戊烯醇微乳液来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以桦木醇型聚戊烯醇ω-(trans)2-(cis)n-OH,其中n的范围为10~24为原料,来制备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了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制作上述聚戊烯醇微乳液的方法,其工艺步骤是:第一步:将乳化剂以及助乳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并在加热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加入聚戊烯醇若干,直至搅拌均匀,得到油相;第二步:向第一步制得的油相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少量去离子水,体系会出现短暂浑浊后变澄清;第三步:待体系稳定后,在加热条件下,边搅拌边继续加入大量去离子水转相,体系将由澄清变为浑浊,随后提高温度至A,搅拌速度X,搅拌时间T,体系变为澄清即可得到聚戊烯醇微乳液。所述的乳化剂包括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其中两种的复配混合物。所述的助乳化剂包括正丁醇、甘油或聚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混合物与聚戊烯醇的质量比为1~5:1。所述的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3~8:1。所述的第三步中温度A为40~75 ℃。所述的第三步中搅拌速度X为5000~20000 r/min。所述的第三步中搅拌时间T为5~30 min。所述的聚戊烯醇来源于银杏叶、松针叶、桑叶中的一种,聚戊烯醇的结构为桦木醇型ω-(trans)2-(cis) n-OH,其中n的范围为1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对上述方法制成的聚戊烯醇微乳液进行粒径分布以及显微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制成的乳液平均粒径可达到100 nm以下,粒径分布变异系数达到0.4以下,如图2;显微显示粒径分布较为平均且排列有序,如图3。对上述方法制成的聚戊烯醇微乳液按标准GB11543-89测定,离心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及分散性结果均为1级,即乳液展现出良好的均匀性。冻融稳定性测试显示,聚戊烯醇微乳液在经过多次循环冷冻后分散性仍能保持良好均匀性,达到1级。对上述方法制成的聚戊烯醇微乳液进行与抗生素配伍的抑菌协同作用考察,结果显示,该乳液具有良好的协同抗生素抑菌作用,具体表现为:上述方法制成的聚戊烯醇微乳液分别与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硫酸盐、红霉素以及多粘菌素B硫酸盐联合使用时,除了与氨苄西林和多粘菌素B硫酸盐配伍对大肠杆菌无协同作用外,该乳液与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硫酸盐和红霉素配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协同抑制作用,即单一抗生素抑菌圈由8.9~26.8 mm上升至与该乳液配伍后抑菌圈11.6~29.5mm,分级抑菌浓度指数最低达0.5。同时,与其它平均粒径较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聚戊烯醇微乳液具有更强的抑菌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聚戊烯醇自身的抑菌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为:1.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微乳分散技术将脂溶性的聚戊烯醇油状物与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水形成外观呈微黄澄清、热力学稳定的水分散体系,该乳液体系平均粒径可达到100 nm以下,粒径分布变异系数达到0.4以下,显微显示粒径分布较为平均且排列有序。该体系可无限加水稀释,既能满足科研相关生物活性实验要求,又能在流体、半流体以及水含量较高的相关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药品中得到广泛应用。2.本专利技术制成的聚戊烯醇微乳液展现出良好的离心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分散性以及冻融稳定性,客服了聚戊烯醇因为疏水性强且分子量较大,难以在水相中平衡等问题,从而提高了聚戊烯醇在科研、食品和药品中的实际应用。3.本专利技术避免了长时间搅拌、高温或高压均质等耗能高的方法,既能保持聚戊烯醇的生物活性,又能节约能源,在实际应用以及相关功能产品开发均有良好前景。4.与其它平均粒径较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相比,本专利技术制成的聚戊烯醇微乳液具有更强的抑菌作用,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聚戊烯醇自身的协同抑菌能力。附图说明:图1三种类型的聚戊烯醇的化学结构图2聚戊烯醇微乳液粒径分布图图3聚戊烯醇微乳液粒显微图(400倍)图4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聚戊烯醇微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举例,不应被看做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  乳化剂HLB值的单因素考察乳化剂HLB值定义式为:HLB混合=HLBa*Wa/(Wa+Wb)+HLBb*Wb/(Wa+Wb),式中,Wa代表Span-80的质量分数,HLBa代表Span-80的HLB值,Wb代表Tween-80的质量分数,HLBb代表Tween-80的HLB值。乳化条件:聚戊烯醇10 g,乳化剂20 g,搅拌速度10000 r/min,乳化温度60 ℃,搅拌时间10 min,考察复配型乳化剂的HLB值(8~12)对乳液粒径大小的影响。乳化完毕后各自取出15 ml乳液,冷却至室温,放入离心机中以8000 r/min离心分离20min,观察分层情况。表1 不同HLB值乳化剂制备聚戊烯醇微乳液分层情况 HLB值离心后状态8明显分层8.5略有分层9略有分层9.5无分层10无分层10.5无分层11无分层11.5略有分层12明显分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第一步:将乳化剂以及助乳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并在加热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加入聚戊烯醇若干,直至搅拌均匀,得到油相;第二步:向第一步制得的油相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少量去离子水,体系会出现短暂浑浊后变澄清;第三步:待体系稳定后,在加热条件下,边搅拌边继续加入大量去离子水转相,体系将由澄清变为浑浊,随后提高温度至A,搅拌速度X,搅拌时间T,体系变为澄清即可得到聚戊烯醇微乳液。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第一步:将乳化剂以及助乳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并在加热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加入聚戊烯醇若干,直至搅拌均匀,得到油相;
第二步:向第一步制得的油相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少量去离子水,体系会出现短暂浑浊后变澄清;
第三步:待体系稳定后,在加热条件下,边搅拌边继续加入大量去离子水转相,体系将由澄清变为浑浊,随后提高温度至A,搅拌速度X,搅拌时间T,体系变为澄清即可得到聚戊烯醇微乳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乳化剂包括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助乳化剂包括正丁醇、甘油或聚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混合物与聚戊烯醇的质量比为1~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3~8: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温度A为40~75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聚戊烯醇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搅拌速度X为5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章陶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