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止错动之收车滑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95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防止错动之收车滑套结构,具有一滑套及一释放钮。滑套以一种可来回滑移的方式套置在一推车的把手支架上,而于滑套外侧设有指孔,供使用者于拉动该滑套时以手指勾扣,并利用此滑套拉动收车线,以操纵推车的收车关节。为了防止操作者误触推车的收车关节,在滑套上的释放钮内部具有一自由端,可抵入把手支架上所设的凹陷部,藉以产生防止错动的效果。于进行收车时,操作者可利用食指或其它手指勾住指孔,而藉由拇指推动该释放钮,使其内部的自由端离开该凹陷部,如此才能拉动滑套而间接地牵动收车线,触动推车的收车关节。(*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收之童车骨架的关节控制机构,尤指一种设于童车骨架上防止收车错动之滑套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极流行可折收之婴儿推车或童车,多系利用一细缆绳所制成的收车线以牵动其折收关节,以操纵其折收机制。此类产品,虽然折收时较为方便,但自上市以来,慢慢被发现,基于使用安全的考量,控制收车线的机构应该要赋予防止错动的功能,否则,万一有粗心的使用者不小心使用,有可能突然触发收车的机制,这必会使坐在车上的婴、幼儿受到惊吓;如果这种误触又是发生在行进间,则更有可能造成婴、幼儿被跌出车外的意外事故。具有防止错动功能的收车机构,在单手收车的设计方面,目前有美国专利第6,068,284号由巴库·卡库达(Baku Kakuda)所专利技术的「单手收车机构及具有该机构之推车(Stroller With OneHand Relaese Mechanism and One Hand Release MechanismThereof)」,在一推车把手的支架中间,装置一种可将转动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构,藉由转动时所产生的直线运动,可牵动控制收车关节的收车线(wires)。该机构平时利用一横闩卡住该机构,收车时,使用者必须先拨开该横闩,才能转动该机构,进行收车;换言之,巴库·卡库达是利用该横闩防止错动。然而巴库·卡库达专利技术的机构,只能应用”U”字型的推车把手,因此该专利技术的车架的应用型态有所限制。单手收车的设计固然号称方便,但却未必是所有消费者的唯一选择。为了突破上述应用型态上的限制,本创作提出另一种可防止错动之收车机构,以满足不完全喜欢单手收车或不喜欢”U”字型的推车把手的消费者,多给她们一种新的消费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满足上述需求,直接以一滑套套置在推车的把手支架上,利用此滑套拉动收车关节的收车线。但为了防止操作者误触推车的收车机构,因此在滑套上又设一释放钮,藉由释放钮的自由端抵入设于把手支架上的凹陷部产生防止错动的效果。为了方便拉动滑套,根据本设计,又可在滑套的外侧设一指孔,在收车时,操作者可用食指或其它手指勾住指孔,用拇指推动该释放钮,使其自由端离开凹陷部,则可随之拉动滑套而牵动该收车线,激活关节内的收车机构。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之童车骨架的实施例。图2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3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动作一)。图4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动作二)。图5为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一种可折收之童车骨架10上,具有一前轮支架13、一后轮支架12及一把手支架11。把手支架11上设有一长槽1101及一凹陷部1102,其外部则套设本技术之收车滑套结构的滑套20,使本技术之收车滑套结构能在该把手支架上来回滑动,藉以牵动该把手关节31的收车线30以控制童车之折收。如「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所实施之收车滑套结构,可包括滑套20及释放钮21。其中滑套20套置于该把手支架11上,并可利用一贯穿组件25穿过该把手支架11上的长槽1101,而使滑套20因此受限在长槽1101的长度范围内来回滑动,但无法脱离长槽1101的范围。滑套20的外侧设有一指孔24,可供操作者的手指勾扣。滑套20之贯穿组件25,可选择利用一般的铆钉或销钉构成,但只要是能穿过长槽1101而与收车线30相接的其它构件,亦属可代用的均等组件。再参考「图3」所示,收车线可使之通过把手支架11内部而连接至关节31。关节31恒受一弹簧(未图标)的牵制,因此产生拉紧滑套20的张力,此张力将使滑套20保持于行程的下端。此时,为防止操作者不慎拉动滑套20而造成关节31的错动,因此于释放钮21内设置一自由端23使之抵入把手支架11上之凹陷部1102,藉以限制该滑套20之滑动又如「图4」所示,当欲激活关节31的折收机制时,必须先使释放钮21内的自由端23离开凹陷部1102,如此使用者才能拉动滑套20而抽动收车线30。藉此机制,本技术可防止使用者的错动,增加在推车中婴、幼儿的安全。根据本技术所实施的收车滑套结构,释放钮21突露于滑套20的表面。该释放钮21至少应设有一自由端23以抵入该把手支架11上所设之凹陷部1102,以限制该滑套20之滑动。收车线30之一端系系接于前述之滑套20,较佳者,将之系接于滑套20上的贯穿组件25;收车线30的另一端则系接于关节31。滑套20在滑动时,经由收车线30拉动关节31以激活收车的机制。较佳者,亦可让释放钮21与滑套20两者一体成型,如此不但节省结构的装配成本,并可利用两者一体成型的材料弹性,令自由端23恒倾向于抵入凹陷部1102,自动让滑套20维持在固定位置上。其中凹陷部1102可为凹坑、凹洞、凹槽或贯穿孔。凹陷部1102的型态应可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型态范围,例如可在把手支架11形成一横肋或突点(未图标),使之卡住自由端23者,亦属可行的等效设计;而凡只要能使自由端23在抵入凹陷部1102或前述之横肋或突点后,便能自动阻止滑套20滑动者,均属实施本技术的均等设计。再参酌「图3」及「图4」的例示,在拉动滑套20时,使用者必须利用释放钮21抬高其自由端23。而为了防止操作时打滑,释放钮21上可为凹凸不平的凹凸表面22,例如,表面有凹凸点或横纹等形状,或其它能阻止抬高自由端23时打滑的表面均可采用。如「图5」所示,亦可使释放钮21没有凹凸表面22,而代之以能阻止打滑的适当外型。较佳者,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外型,都可在释放钮21上再施加一层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层,使手指接触释放钮21时更不易打滑代表符号10……………………………童车骨架11……………………………把手支架1101…………………………长槽1102…………………………凹陷部12……………………………后轮支架13……………………………前轮支架20……………………………滑套21……………………………释放钮22……………………………凹凸表面23……………………………自由端24………………………………指孔25………………………………贯穿组件30………………………………收车线31………………………………关节权利要求1.一种可防止错动之收车滑套结构,与一婴儿车骨架套合,在该骨架上具有一长槽及一凹陷部分,在该骨架之下端并连接一受收车线控制之关节,其特征在于该收车滑套结构包括一滑套,具有一贯穿孔可套置于该骨架上,并利用一贯穿组件插穿过该骨架上之长槽而使其滑动行程受该长槽之限制;一释放钮,与该滑套结合而突露于该滑套之表面;该释放钮具有一自由端可抵入该骨架上之凹陷部分,可藉以限制该滑套之滑动;及一收车线,一端系接于前述之滑套,另一端则系接于受该收车线控制之关节,使该滑套在滑动时可经由该收车线拉动该关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错动之收车滑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套外侧具有一指孔,供操作者的手指勾扣,藉以拉动该滑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错动之收车滑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释放钮具有凹凸表面,使手指接触时不易打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止错动之收车滑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凸表面系由若干凹凸点或凹凸纹路所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错动之收车滑套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防止错动之收车滑套结构,与一婴儿车骨架套合,在该骨架上具有一长槽及一凹陷部分,在该骨架之下端并连接一受收车线控制之关节,其特征在于该收车滑套结构包括:一滑套,具有一贯穿孔可套置于该骨架上,并利用一贯穿组件插穿过该骨架上之长槽而使其 滑动行程受该长槽之限制;一释放钮,与该滑套结合而突露于该滑套之表面;该释放钮具有一自由端可抵入该骨架上之凹陷部分,可藉以限制该滑套之滑动;及一收车线,一端系接于前述之滑套,另一端则系接于受该收车线控制之关节,使该滑套在滑动时可经由该 收车线拉动该关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宏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顺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