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承远专利>正文

多用途家庭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36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家庭推车,其主要特点是在现有推车结构的基础上,在推车左右双侧支腿下端分别固接弧形底杆,在前支腿上设置前轮轴旋转定位机构,后支腿上设置后轮轴移动定位机构,实现可摇用的推车;为了达到兼作自行车边车用之目的,在推车右侧框架上接有边车轮联接组件,左侧框架上接有自行车联接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一物多用,可作推车、摇椅、睡椅、自行车边车等,且转换迅速、方便,是一种极为实用的家庭用品。(*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摇的、可作自行车边车及睡椅用的多功能推车。现有市售的推车,大多数为用途单一,仅作推用,只有个别推车,因其靠背采用活动连接方式,也可兼作睡椅用。而家庭常用之物摇椅,往往是另一单独的物件,不能与推车合二为一。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摇的、必要时也可兼作自行车边车和睡椅用的多用途家庭推车。本技术多用途家庭推车,具有前后轮及其轴、扶手杆、座架、座板、支腿、靠背架和靠背支承杆,其中靠背架与座架活动连接,其特点是推车左右两侧支腿下端分别固接有弧形底杆,前支腿上设置有前轮轴旋转定位机构,后支腿上设置有后轮轴移动定位机构。当前后轮轴下翻(下移)分别由定位机构定位后,前后轮即触地面,可作推车;若前后轮轴上翻定位,则弧形底杆触地,可作摇椅即安乐椅。本技术的结构特点还在于推车右侧框架连接有边车轮联接组件,左侧框架连接有自行车联接组件;将边车轮联接组件与单独的边车轮及其架连为一体时,可作边车用。本技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述靠背架上固接有升降联接件,扶手杆后端和靠背支撑杆上部分别至少与升降联接件高低二级连接,从而实现推车的低靠背或高靠背,靠背支撑杆下端活动连接在弧形底杆上。将靠背支撑杆上部与升降联接件最高位联接点连接,靠背即平放,可作平睡之用。本技术具有一物多用的优点,从上可见可作推车、摇椅、自行车边车及睡椅等用,且转换方便、迅速,是一种极为实用的家庭用品。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靠背架与座架连接图图3为座板俯视图图4为靠背支撑杆结构图图5为图1的左侧框架结构图图6为前轮固定架结构图图7为前轮支撑架结构图,图8为竖式槽板结构图图9为边车轮架结构图图10为自行车联接拉杆结构图图11为自行车与边车中联板结构图图12为自行车后联架结构图本技术多用途家庭推车(见图1),具有座架1,座架左右两侧下部对称地分别焊连有前支腿2和后支腿3,左、右两侧的前后支腿2、3下端分别焊接有弧形底杆4、5;座架1后侧活动连接有靠背架6,靠背架6框内有靠背板7,靠背板7分两部分,由铰链连在一起(见图2),靠背架6的加长部分即槽形板8与座架1两侧内焊接销钉9相滑配,靠背架6两侧对称地分别焊接有槽形升降联接件10,联接件10上设有中挂钩11和下挂钩12,靠背支撑杆13呈“ㄇ”型,其上部两侧卡在挂钩内,支撑杆13下端部设有扣环14,扣环14卡入弧形底杆上的与之相配的扣钩15内,从而使支撑杆13活动连接在弧形底杆4、5上,支撑杆13下端部连接有脚架16及弹簧17(见图4);座架1上纵向缠有条形织物18(参见图2),织条上放有座板19,座板19腹面连接有支杆20、21(见图3),当座板19前置时(见图2),座板19上的扣环22挂扣于座架1两内侧的销钉23上,支杆20、21另一端分别连在弧形底杆4、5的前端上;座架1两侧上方分别连接有呈“ ”型的左、右扶手杆24、25,扶手杆24卡入座架1上的转动环26内(见图5),座架1上的插销27伸入扶手杆24管口内,从而使扶手杆24活动连接在座架上,扶手杆24由杆上的螺钉28和座架上与之相配的螺孔29实现相对固定,扶手杆25焊接在座架1上,扶手杆24、25后端部均设有挂钩30,挂钩30挂在升降联接件10的挂钩上;推车两侧前支腿2上均焊接有横杆31、弧杆32,横杆31与弧形底杆上焊接有前轮固定架33,固定架33呈槽形(见图6),设有连接螺栓34和固定销35,前轮支承架36(见图7)由其上孔37活动连接在固定架33上的连接螺栓34上,前轮固定架33和前轮支承架36组成前轮轴旋转定位机构A、前轮支撑承架36上的下孔38能与固定架上的固定销35相配,当固定销35伸入下孔38内时就对支承架36起销住使用,支承架36下端连接前轮轴39、轴上有前轮40;推车两侧后支腿3上设置有后轮轴移动定位机构B,该定位机构B由焊接在后支腿3上的后轮轴上挂钩41、下固定钩42和由螺钉43连接在后支腿3上的竖式槽板44组成(见图5、图8),螺钉43焊接在后支腿3上,竖式槽板44上的孔45与螺钉43相配,带后轮46的后轮轴47穿在槽板44的槽内;本技术右侧框架上连接有边车轮联接组件C,该组件C由焊接在弧形底杆5上的边车轮轴连接座48和和焊接在右侧座架1上的边车轮架插销49和连接螺栓50组成;本技术左侧框架上连接有自行车联接组件D,该组件D包括焊接于弧形底杆4上的自行车连接座51和焊接在左侧前支腿2上的自行车联接拉杆座52。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后轮轴47下移,卡入下固定钩42内,并将前轮轴39下翻,由固定销35锁住前轮支承架36,此时,前后轮40、46触地,可作老、幼、病、残人的推车,或作购物用车;将后轮轴47上移,卡在上挂钩41上,将固定架33上的固定销35从支承架36上的孔38中退出,前轮轴39往上翻,前轮支承架36挡在固定架33上缘上,此时弧形底杆4、5触地,作摇椅用,也可直接采用取下前后轮的方法实现摇用;将靠背架6放平,拉出槽形板8(见图2),将靠背支撑杆13和扶手杆24、25后挂钩30卡在升降联接件10的下挂钩12内,即为高靠背。拉出槽形板8,将靠背支撑杆13接在升降联接件10的内槽上死点即顶点(见图2),并把脚架16反撑于地面上,然后将座板19前置,座板19上的扣环22挂扣于座架上的销钉23上,座板19腹 面上的支杆20、21的另一端连在弧形底杆4、5的前端上,再拧出扶手杆24上的螺钉28,扶手杆24即放下,此时可作平睡椅之用。本技术还可作自行车边车用将单独的配件一边车轮轴53和边车轮架54(见图9)连接在边车轮联接组件C上,即把边车轮轴53直接接在边车轮轴连接座48上、边车轮架54上的内槽55、销孔56分别连在右侧座架上的连接螺栓50、插销49上,边车轮轴53上连有边车轮57,此时方可作边车。用时,将单独的配件一自行车联接拉杆58(见图10)的下端接在拉杆座52上,上端连接在自行车座垫连接螺栓上;自行车连接座51螺栓连接单独的另一配件一自行车中联板59(见图11),板上设有卡销60、螺孔61,中联板59再与连接在自行车后轮轴和横叉架上的自行车后联接架62(见图12)相连接,后联接架62上有销孔63、螺孔64,中联板59上的卡销60卡在销孔63内,中联板59上的螺孔61与后联接架62上的螺孔64相配,由螺钉连在一起。图1中65为踏脚板,图12中66为自行车后轮轴连接孔。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家庭推车,具有前后轮(40、46)及其轴(39、47)、扶手杆(24、25)、座架(1)、座板(19)、前后支腿(2、3)、靠背架(6)和靠背支撑杆(13),其中靠背架(6)与座架(1)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推车左右两侧的前后支腿(2、3)下端分别固接有弧形底杆(5、4),前支腿(2)上设置有前轮轴旋转定位机构(A),后支腿(3)上设置有后轮轴移动定位机构(B)。2.如权利要求1所述推车,其特征在于推车右侧框架上连接有边车轮联接组件(C),左侧框架连接有自行车联接组件(D),在所述推车中单独配有与边车轮联接组件(C)相连接的边车轮(57)及其轴(53)和边车轮架(54)。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推车,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家庭推车,具有前后轮(40、46)及其轴(39、47)、扶手杆(24、25)、座架(1)、座板(19)、前后支腿(2、3)、靠背架(6)和靠背支撑杆(13),其中靠背架(6)与座架(1)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推车左右两侧的前后支腿(2、3)下端分别固接有弧形底杆(5、4),前支腿(2)上设置有前轮轴旋转定位机构(A),后支腿(3)上设置有后轮轴移动定位机构(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承远
申请(专利权)人:张承远张福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