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大维专利>正文

一种能爬楼梯的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359 阅读:923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民用小车。提供一种由两侧五个小轮为一组,具有跨越能力的车轮,并通过后部设置的尾轮组合成的一部滚动车体;操作手柄的位置,带动操纵杆动作,并收起尾轮,即可做爬楼时使用,平时放入尾轮还可以做婴儿等车使用。(*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用小车。当前民用小车一般都为三轮或四轮结构,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场所。在过坑凹不平的地方和爬楼梯,从原理上讲,四轮结构最理想,因为它的运动轨迹是一直线,但在实际上做不到,在楼梯上运动段落间有跳跃,又由于它的重心低,活动性差,使它越过障碍物的性能变坏,这是一个重要的缺点。三轮结构基本不合理,在楼梯上不过勉强拖动,重心更低,几乎不能超过障碍物,这两种结构特点的车,都没有考虑上下楼梯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因而是不可取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两侧五个小轮为一组,具有跨越能力的车轮,并通过后部设置的尾轮组合成的一部滚动车体;操纵手柄的位置,带动操纵杆动作,并收起尾轮,即可做爬楼时使用,平时放下尾轮还可以做婴儿等车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它由车身、手柄、车轮及尾轮四部分组成,车身1两侧下部固定有定位盘,在其定位盘上与车身垂直方向36°、45°、72°分别开有槽;手柄两侧下部设有能旋转摆动的载体,其上挂有弹簧,并与定位销相接,定位销落在槽开口内,操纵杆插在手柄的壳体内,中部设有弹簧勾,弹簧挂在上面,操纵杆前端挂在弹簧上,另端与手柄外侧方孔中的拨叉相连,方孔外面固定有载体;主轴串过载体及定位盘上的透孔,两侧配有由五轮组成的组合车轮;一折叠式尾轮架的前端串在主轴中间,后部配有尾轮,在尾轮架上铰接有拉杆,通过一支承轴铰接在脚蹬上,在尾轮架的前部与支承轴之间挂有弹簧。手柄的上部操纵杆上,装有弹性栓和栓档,在其对应的手柄上配有弹簧按钮;拨叉上固接有两个钉头,分别挂在载体上的双止栓及逆止栓上,制约架固定在载体上;组合车轮通过大车轮上镶配的小轴将五个小车轮成等分连接其上,在轮心盖的内轮台上相接有刹车钉,另端顶在小车轮的轮槽里,在轮心盖的背面装有可在大车轮上转动的凸轮。定位盘上与主轴平行制有凸档,配合在大车轮上的内齿轮上。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是1、五个小轮结构运动轨迹虽不是直线,但曲度不大,由于在楼梯上行走,运动段落间衔接较好,跳跃小,较平稳。2、车体重心高,因而活动性好,不但能爬楼梯而且能越过沟坎。3、在稍有不平的路面上,锁住大车轮有减振作用。4、有较完善的安全锁紧及传动系统,能保证上下楼梯的安全。5、操作简便,全部操作都集中在手柄上,随时可用,尾轮机构灵活,管理仅用一双脚,极大地方便了使用。6、机构精巧,安排合理,如操纵杆及其锁等,一些小零件都是一物多用。 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车身部件的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定位盘部件平面视图;图6为本技术手柄部件局部轴测图;图7为本技术手柄部件局部轴测图的装配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手柄部件局部轴测图的又一装配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制动部件的平面视图;图10为本技术滚轮部件的平面视图;图11为本技术滚轮部件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大车轮部位内齿轮的平面视图;图13为本技术凸轮与轮心盖部件的平面视图;图14为本技术尾轮传动部件的轴测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做进一步详述为保证行走楼梯的安全,在手柄2上附设了两套机构——手柄定位及安全机构Ⅰ、手柄定位由手柄定位杆简称定位杆8、定位销9、弹簧10、活动卡11与固定在车身1上面的定位盘6组成。拉动定位杆8,在弹簧10作用下能使定位销9落在定位盘6的槽7中,从而固定手柄2相对于车身1的位置。Ⅱ、安全机构可分为两部分一为以操纵杆12为首的传动部分,一为组合于止栓载体简称载体13上的安全装置。传动装置由操纵杆12、弹簧14、弹簧勾15、拨叉16、弹簧17等组成。在操纵杆12上有三个小装置a、操纵杆12本身插在手柄2壳体内,中部有弹簧勾15,由弹簧14拉紧,平时保持在一自然位置,用手能推进手柄2壳体内,其横段与手柄横段靠拢。b、操纵杆12前端由弹簧17拉紧与手柄2外侧方孔18中的拨叉16相连(必要时能拉伸,另有他用),方孔18外面再盖以载体13并牢固地固定在手柄2壳体上,拨叉16的两个钉头19由载体13的长孔20中伸出在外,与组合在载体13上的双止栓26、逆止栓27相碰,从而实现操纵功能。C、操纵杆12上端有锁,由栓21、挡22、按钮23组成。为防止操纵杆12对双止栓的不必要干涉,操纵杆12不用时还可锁起来,这只要将杆稍用力向上一提(前述弹性连接起作用)即可实现,而要解除时,只须按一下按钮23。安全装置由载体13与双止栓26、逆止栓27、逆止栓28、双止栓制约架简称制约架24及自动拨杆25组成。是左侧的装置,其中圆周外的箭头是车轮的正转方向。载体13固定在手柄2上能随其绕主轴5转动,带动其上的安全装置实现各项控制功能。制约架24由定位盘6引过来,不转动,是双止栓26运动的参考,即进行位置控制。自动拨杆25,在载体13上,配合定位盘上的档29,对逆止栓28进行位置控制。档29是定位盘6的一部分,专门为逆止栓28提供运动参数。双止栓26起双向制动作用,受手柄2位置和操纵杆12双重控制,即手柄2后倾45°有效,操纵杆12放开有效。图九中的情况正是手柄后倾45°,平地行走时的情况。此时大车轮32被双向制动,如需转动,推进操纵杆12即可。逆止栓27受操纵杆12控制,当手柄2在前倾36°时处在内齿a的后面,起逆止作用,大车轮32不能倒转,这是拉车上楼所需要的,而下楼时推进操纵杆即可。逆止栓28由于使用上的特殊性,不能与前者合二为一,故另设。它不受操纵杆控制,而只受位置控制,平时由弯孔30内自动拨杆25上钉头31的约束,无效,手柄2后倾72°时,自动拨杆25与档29相碰做逆时针转动,钉头31移位,解除约束,开始行使职能,这时它处在内齿b后面,起逆止作用,是推车上楼的情况。它的特殊作用在于解放操纵杆,推车上楼本来费力,推车者无暇顾及操纵杆,这样处理,可将操纵杆连同手柄一起推,比较自然,推车者可毫无顾及的只管推,增加了上楼的安全性。组合车轮3由大车轮32、小车轮33、小轴34、轮心盖35、轴端盖36、刹车钉37、弹簧38及档垫39组成。大车轮背面有内齿轮40与安全机构的止栓配合构成一套完整的安全系统。轮心盖35背面有凸轮41,能在大车轮32上转动,拨动轮心盖35,凸轮41顶动刹车钉37能将小车轮33刹住,可以防止在坡路上停放,车子下滑,是另一套安全装置。在轮的外侧配有蝶形拨耳42。尾轮4由折叠尾轮架43、弹簧44、脚蹬45及拉杆46组成。上面与车身1连接,下面与主轴5连接,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用脚蹬可以自由伸缩。使用时可先固定手柄位置拉车上楼、下楼(前倾36°),平地行走及过坎(后倾45°)、推车上楼(后倾72°)。操纵杆的使用,原则是推进操纵杆能解除止栓的制动作用,放开能恢复作用。拉车上楼时操纵杆放开不予理睬,只管拉,由逆止栓保证安全。下楼时对前进的方向讲,车体实为后退,须推进操纵杆解除逆止栓的作用才能下楼,放开操纵杆车即停,随时操动操纵杆,即可安全下楼。在光滑路面可随意处理操纵杆,可与手柄一起推,亦可不推。在稍有不平的路面,不推操纵杆或将其锁起来,有减振作用。过沟坎时推进操纵杆使大车轮参加运动,以发挥本车过沟坎的功能。尾轮主要在平地行走或停放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爬楼梯的小车,由车身1、手柄2、车轮3及尾轮4四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两侧下部固定有定位盘6,在定位盘6上与车身1垂直方向36°、45°、72°分别开有槽7;手柄2两侧下部设有能旋转摆动的载体13,其上挂有弹簧10,并与定位销9相接,定位销9落在槽7开口内,操纵杆12插在手柄2的壳体内,中部设有弹簧勾15,弹簧14挂在上面,操纵杆12前端挂在弹簧17上,另端与手柄2外侧方孔18中的拨叉16相连,方孔18外面固定有载体13;主轴5串过载体13及定位盘6上的透孔,两侧配有由五轮组成的组合车轮3;一折叠式尾轮架43的前端串在主轴5中间,后部配有尾轮4,在尾轮架43上铰接有拉杆46,通过一支承轴铰接在脚蹬45上,在尾轮架43的前部与支承轴之间挂有弹簧4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大维孙正维
申请(专利权)人:孙大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2年09月05日 18:28
    我希望购买这个专利产品或加盟,我的电话是:1385203508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