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爬楼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8129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9 18:59
一种两用爬楼梯装置,包括:车身本体,进一步包括由壁板围闭形成的厢体、设置在厢体底侧的支撑架和活动铰链,以及设置在厢体端部的车把手;滚轮装置,滚轮装置之滚轮轴设置在支撑架之异于厢体一侧,并在滚轮轴两端设置滚轮轴承,且滚轮装置之滚轮与滚轮轴承活动连接;棘轮装置,棘轮装置之中端处与A型架之顶脚活动连接,A型架之底脚与活动铰链连接,棘轮装置之间设置棘轮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车身本体下通过A型架设置棘轮装置,并在棘轮装置之支撑部处设置凸轮,不仅避免了攀爬过程中跳动较大、噪声过高、运动不平稳,以及结构过于复杂、操作繁琐、制造成本较高,实用性和推广性欠佳等缺点,而且承载加强、效率提高、舒适便捷,普适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两用爬楼梯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爬楼梯或阶梯的器械多采用星形轮机构,在攀爬楼梯或台阶的过程中跳动较大、噪声过高、运动不平稳。甚至在日常的马路上,由于所述星形轮之轮径较小,亦会发生强烈的抖动和噪声,而且所述星形轮的载重能力较小,攀爬楼梯或台阶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提升力,对于相对较重的货物,这些现有的常规器械通常不能实现或者难于实现。同时,对于现有的履带式等自动控制的爬楼梯或阶梯的器械,其在攀爬楼梯或台阶的过程中,运动也不是十分的平稳,而且所述器械在平路上的运动速度较慢,导致总体工作效率随之降低。即便所述履带式爬楼梯器械实现了攀爬功能且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功能,但是其结构过于复杂、操作繁琐、制造成本较高,实用性和推广性欠佳。寻求一种结构简单、载荷能力强,且运行平稳、价格低廉的爬楼梯装置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故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案设计人凭借从事此行业多年的经验,积极研究改良,于是有了本专利技术一种两用爬楼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爬楼梯装置在攀爬过程中跳动较大、噪声过高、运动不平稳,即便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功能,但结构过于复杂、操作繁琐、制造成本较高,实用性和推广性欠佳等缺陷提供一种两用爬楼梯装置。为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用爬楼梯装置,所述两用爬楼梯装置,包括:车身本体,进一步包括由壁板围闭形成的厢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厢体底侧的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厢体底侧并位于所述支撑架一侧的活动铰链,以及设置在所述厢体端部的车把手;滚轮装置,所述滚轮装置之滚轮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之异于所述厢体一侧,并在所述滚轮轴两端设置滚轮轴承,且所述滚轮装置之滚轮与所述滚轮轴承活动连接;棘轮装置,所述棘轮装置之中端处与A型架之顶脚活动连接,所述A型架之底脚与所述车身本体底侧之活动铰链连接,所述棘轮装置之间设置与所述A型架之顶脚连接的棘轮轴。可选地,所述两用爬楼梯装置进一步包括悬挂装置,以悬挂或落地所述棘轮装置。可选地,所述棘轮装置成对设置在所述滚轮装置之内侧。可选地,所述棘轮装置与地面接触之支撑部处均设置凸轮。可选地,所述棘轮装置之支撑部的间隔位置呈凹槽状设置。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两用爬楼梯装置通过在所述车身本体下通过所述A型架设置棘轮装置,并在所述棘轮装置之支撑部处设置凸轮,不仅避免了攀爬过程中跳动较大、噪声过高、运动不平稳,以及结构过于复杂、操作繁琐、制造成本较高,实用性和推广性欠佳等缺点,而且承载加强、效率提高、舒适便捷,普适性广。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两用爬楼梯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两用爬楼梯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两用爬楼梯装置之攀爬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两用爬楼梯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两用爬楼梯装置的局部放大图。所述两用爬楼梯装置1,包括:车身本体11,所述车身本体11进一步包括由壁板111围闭形成的厢体112、固定设置在所述厢体112底侧的支撑架113、设置在所述厢体112底侧并位于所述支撑架113一侧的活动铰链114,以及设置在所述厢体113端部的车把手115;滚轮装置12,所述滚轮装置12之滚轮轴1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13之异于所述厢体112一侧,并在所述滚轮轴121两端设置滚轮轴承122,且所述滚轮装置12之滚轮123与所述滚轮轴承122活动连接;棘轮装置13,所述棘轮装置13之中端131处与A型架14之顶脚141活动连接,所述A型架14之底脚142与所述车身本体11底侧之活动铰链114连接,所述棘轮装置13之间设置与所述A型架14之顶脚141连接的棘轮轴132。为了更直观的揭露本专利技术之技术方案,凸显本专利技术之有益效果,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两用爬楼梯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方式进行阐述。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两用爬楼梯装置之各功能部件的具体结构、尺寸、数量等仅为列举,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请继续参阅图1、图2,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棘轮装置13成对设置在所述滚轮装置12之内侧。所述棘轮装置13与地面接触之支撑部133处均设置凸轮134。为了进一步减少所述两用爬楼梯装置1在攀爬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更优选地,所述棘轮装置13之支撑部133的间隔位置呈凹槽状设置。请参阅图3,并结合参阅图1~图2,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两用爬楼梯装置之攀爬过程示意图。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地,所述两用爬楼梯装置1进一步包括悬挂装置(未图示),以悬挂或落地所述棘轮装置13。显然地,所述两用爬楼梯装置1在平路行走时,所述棘轮装置13可通过悬挂装置悬挂,并依靠所述滚轮装置12进行移动;所述两用爬楼梯装置1在攀爬阶梯过程中,所述棘轮装置13落地并承重,在车把手115之驱动力的作用下运动。所述棘轮装置13之支撑部133的间隔位置呈凹槽状设置,可有效减少摩擦和对阶梯的冲击力,使得运行更加平稳、省力。明显地,本专利技术两用爬楼梯装置1通过在所述车身本体11下通过所述A型架14设置棘轮装置13,并在所述棘轮装置13之支撑部133处设置凸轮134,不仅避免了攀爬过程中跳动较大、噪声过高、运动不平稳,以及结构过于复杂、操作繁琐、制造成本较高,实用性和推广性欠佳等缺点,而且承载加强、效率提高、舒适便捷,普适性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两用爬楼梯装置通过在所述车身本体下通过所述A型架设置棘轮装置,并在所述棘轮装置之支撑部处设置凸轮,不仅避免了攀爬过程中跳动较大、噪声过高、运动不平稳,以及结构过于复杂、操作繁琐、制造成本较高,实用性和推广性欠佳等缺点,而且承载加强、效率提高、舒适便捷,普适性广。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应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而,如果任何修改或变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的保护范围内时,认为本专利技术涵盖这些修改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两用爬楼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用爬楼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用爬楼梯装置,包括:车身本体,进一步包括由壁板围闭形成的厢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厢体底侧的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厢体底侧并位于所述支撑架一侧的活动铰链,以及设置在所述厢体端部的车把手;滚轮装置,所述滚轮装置之滚轮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之异于所述厢体一侧,并在所述滚轮轴两端设置滚轮轴承,且所述滚轮装置之滚轮与所述滚轮轴承活动连接;棘轮装置,所述棘轮装置之中端处与A型架之顶脚活动连接,所述A型架之底脚与所述车身本体底侧之活动铰链连接,所述棘轮装置之间设置与所述A型架之顶脚连接的棘轮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爬楼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用爬楼梯装置,包括:
车身本体,进一步包括由壁板围闭形成的厢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厢体底
侧的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厢体底侧并位于所述支撑架一侧的活动铰链,以及
设置在所述厢体端部的车把手;
滚轮装置,所述滚轮装置之滚轮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之异于所述厢
体一侧,并在所述滚轮轴两端设置滚轮轴承,且所述滚轮装置之滚轮与所述
滚轮轴承活动连接;
棘轮装置,所述棘轮装置之中端处与A型架之顶脚活动连接,所述A型
架之底脚与所述车身本体底侧之活动铰链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伯浩辛绍杰张振涛席晓玉李奕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