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966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系统与上位机进行交互获取阴晴、温度信息,修正所需供热热负荷总值Q<subgt;in</subgt;;分别通过对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以及基于用户端热功率预测得到的供热热负荷进行建模,然后加权求和得出最终的供热热负荷Q_in,并将此预测值作为夜间电价谷时对储能热库的充热量;在运行过程中每20分钟从数据中心获取一次用户端的热功率信息,对预测的供热热负荷进行滚动优化矫正。通过对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的供热热负荷Q<subgt;in</subgt;使用三次埃尔米特插值函数进行拟合预测,能够非常准确的预测供热热负荷;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每20分钟对预测的供热热负荷进行滚动矫正,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热控制,尤其涉及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降低电网峰值负荷的认识不断增强,储能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作为最终能源消费的主要形式,使得储能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的热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潜热储能、显热储能和化学储能,而潜热储能具有能量密度高、材料成本低等优势,是未来热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相变材料作为潜热储能的重要支撑材料,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相变材料自身出发,以解决相变过程中的过冷性、相变等问题为出发点。目前国内外关于一体化储热系统的研究还很少。传统的相变储热技术仅能对储热器内部温度进行简单的追踪,而不能对储热器的实时热容进行精确的估计。

2、经检索,申请号cn11266543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相变储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通过采用pid控制和pi控制的双闭环结构,加快整个相变储热装置的温度响应速度,及更具峰谷电价开关锅炉,但是,存在未具体考虑储热量和用户端的匹配问题。

3、目前,针对储热系统一体化控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已有的单一pid控制方法仅适用于储热系统,且仅考虑峰谷时段储热释放,其实际能效提升效果仍不理想。而在极端低温环境下,也就是高负荷状态下,储能热库的热容急剧降低,对用户端的使用体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障用户端的使用体验,通常需要添加更多的储能热库,并且通过多个储能热库进行分组并联的方式来实现组网,这不仅会增大系统占用空间,还会给系统设备的安装带来一些困难,还会对其设置场景造成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任一相变材料作为储能热库的储热载体;

4、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1:将储能热库系统连接用户端,并与上位机进行交互,获取阴晴、温度信息,得到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的供热热负荷qin1和基于用户端热功率预测的供热热负荷qin2,并计算得到用户端所需的预测供热热负荷总值qin;

6、步骤2:根据步骤1所预测的供热热负荷qin,预先在前一晚的电价谷时对储能热库进行充能,在接下来24小时内每20分钟从数据中心获取一次用户端的热功率信息puser,并计算得到实际供热量qre;

7、步骤3:根据由步骤2所得到的实际供热量qre以及步骤1预测得到的供热热负荷qin,得到负荷比根据负荷比判断返回步骤1修正预测模型参数或者按照预测供热热负荷,将其转化为电功率信号,并发送给锅炉进行工作;

8、步骤4:在运行过程中每20分钟从数据中心获取一次用户端的热功率信息,对预测的供热热负荷进行滚动优化矫正。

9、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具体流程为:

10、根据未来5小时,过去24小时以及前25到48小时内的三个时间段的平均温度tout,av,使用三次埃尔米特插值法得到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的供热热负荷qin1与平均室外温度tout,av的函数关系、得到基于用户端热功率预测的供热热负荷qin2;

11、通过对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得到的供热热负荷qin1以及基于用户端热功率预测得到的供热热负荷qin2进行建模,得到供热热负荷qin。

12、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平均室外温度tout,av、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的供热热负荷qin1、基于用户端热功率预测得到的供热热负荷qin2和供热热负荷qin的建模具体为:

13、1)对平均室外温度tout,av进行建模:

14、tout,av=βout,future4tout,future4+βpast,24tpast,24+βpast,25~48tpast,25~48;

15、0≤βout,future4、βpast,24、βpast,25~48≤1;

16、βout,future4+βpast,24+βpast,25~48=1;

17、式中,tout,av为综合平均室外温度,tout,future4为未来四小时预测的平均室外温度,tpast,24为过去24小时在气象站获取的平均温度,tpast,25~48为过去25-48小时在气象站获取的平均温度,βout,future4、βpast,24以及βpast,25~48为不同时间段对应的权重,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结果提前设置运行权重;

18、2)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的供热热负荷qin1:

19、

20、式中,qin为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的供热热负荷,也就是在平均室外温度tout,av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供给用户端的热量,tout,av为综合平均室外温度,为是由已获取的外部条件,经三次埃尔米特插值法计算得到的基底;

21、3)基于用户端热功率预测的供热热负荷qin2:

22、通过获取当晚开始供热前24小时的综合气象数据,预测得到第二天用户端的热功率曲线信息,其分段函数、具体参数及基于热功率预测的供热热负荷qin2如下所示:

23、

24、

25、

26、

27、

28、上式中,puser为用户端的热功率信息;pmax是指每日供热开始时以最大功率启动的热功率,pmax为定值;t0-t1为以最大功率启动的时长,及是由前一晚的气象数据分析得到的计算常数;当所需供热量达到预定值时热功率降低进入pmid阶段,pmid段是基于历史气象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起的预测模型,kmid及由历史气象数据分析获得;最终热功率进入稳态阶段pst直至结束当天供热,稳态阶段pst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三次埃尔米特插值获得的预测模型;qin2为预测的实际供热量,通过对预测得到的热功率进行积分得出;

29、4)供热热负荷qin:

30、通过对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得到的供热热负荷qin1以及基于用户端热功率预测得到的供热热负荷qin2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供热热负荷qin如下所示:

31、qin=0.482536qin1+0.517464qin2;

32、pboiler=qin/εat;

33、上式中,qin为最终预测的供热热负荷,由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得到的供热热负荷qin1以及基于用户端热功率预测得到的供热热负荷qin2进行加权求和得出;pboiler为为锅炉功率,得出电锅炉的实际功率,按功率折算出消耗电量,εat为系统自放热功率。

34、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得到负荷比的方式为:

35、

36、其中,判断负荷比是否约等于1,是则预测成功;

37、负荷比小于1,则引入多能互补(风光)或平电时段进行日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具体流程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平均室外温度Tout,av、基于综合平均室外温度的供热热负荷Qin1、基于用户端热功率预测得到的供热热负荷Qin2和供热热负荷Qin的建模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得到负荷比的方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具体流程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负荷预测的相变储能热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闭佑国张延迟陈一匡禹邵广翼金龙杨思睿吴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